上当受骗的心理(老人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二重奏”)

2022-12-23 18:25   geyange.com

上当受骗的心理

现在欺骗老年人的套路层出不穷,什么领鸡蛋听讲座、免费旅游,兜售保健被子、红外线枕头,电话中奖诈骗等等层数不穷,老年人被骗的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

本文讲给大家。

第一部分讲骗子的套路;

第二部分讲两种底层欺骗逻辑;

第三部分讲老年人避免上当受骗的对策。

老年人

上当受骗的心理 篇1

虽不能治病,也不害人命。

比如做个药丸,放心,不会给你加什么有毒副作用的化学原料,给你加面粉就好了呀,便宜,吃多了还挡饿呢,吃再多也不会撑到!

效果往大了说,材料往少了加。

比如加了人参,加一丁点也是加呀。产品说明上,人参的效果写了一大堆,人参只加了一毫克。没有骗人!确实加了呀。你值得拥有!

骗子比亲儿子都亲,老人通过骗子发现儿女“不孝顺”。

一些脸皮厚的销售一见面恨不得给老人捏腰捶背,只要能买产品,给你直接下跪都行。老年人与其说是想买了一些产品,不如说是想赚个儿子,虽然是临时的。

这就是“感情麻痹”。

孤独老人

身体上下都有问题,这里给你一线生机。

免费体检你要不要,傻子才不要。你放心,体检后什么心、肝、脾都有问题,都需要调理;你再放心,买我的东西保管药到病除。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看起来很专业,看起来就够了。

在网上淘个白大褂套上,咱就不是销售员了,望闻问切不再话下;拿个话筒,两本书往桌上一放,那就是健康专家。再配合稀缺昂贵的产品,这就是专业。

看着很唬人,就真能唬住人!

所有都免费,免费到你主动掏钱。

领鸡蛋免费,旅游免费,住酒店免费,参观工厂也免费……

所有的东西白给,搞得老年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善良作祟,多少花点钱吧,人家也不容易,销售目的就这样达到了。

这就是“免费陷阱”。

免费活动

上当受骗的心理 篇2

以上欺骗老年人的种种套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逃脱不了两个原理,即“短缺原理”与“心理抗拒”。

老年人被骗的第一步,往往是“短缺原理”起支配作用。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中有一句话概括老年人上当受骗后的悔悟:“我并不贪婪,只是希望日子过得好一点。”

这有错吗?没有任何错误。但只要结合“短缺原理”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短缺原理”的基本逻辑是,东西越难得到,就认为它越好;越稀缺,就越值得购买。

保健食品

回顾第一节里面骗子的套路,都离不开“短缺性”:

①效果往大了说,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其他产品确实没有这功能,太稀缺了。

②销售大打亲情牌,越是孤寡老人越是容易被忽悠,因为情感对于老人来说,太稀缺了。

③老年人健康知识匮乏,你们免费讲给我们听,太稀缺了;老年人一辈子没迈出过家门,你们组织我们旅游,太稀缺了。

④成交阶段,再采用一些诸如“先到先得,再不买就没了”“除非立即购买,否则马上就要提价”的话术诱导老年人买东西,继营造短缺的错觉……

营销心理学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指出,人们利用“短缺原理”不仅可以快速做出决定,而且常常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就非常容易忽略真实的短缺与虚构的短缺之间的界限。

骗子的逻辑,就是主动虚构短缺;被骗的逻辑,就是被动化虚为实。

老年人被骗的第二步,往往是“心理抗拒”起加强作用。

“心理抗拒”,基本逻辑是,当自身选择权受限制时,维护这种权利的愿望就更强烈。

我认识一位老人,经常去领免费的鸡蛋,然后就跟着别人去听课,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已经上当消费过几次,听说又有活动,本来老人还挺犹豫要不要再去,家人集体劝阻,死拉硬拽不让去,反而再次坚定了他购买的欲望。

家人的劝阻,完全起到了反作用。

不听劝阻

网上一位上海小哥做了一个老人欺骗套路的视频,他在上面说的好:

“老年人都很空虚的,子女都在外面上班,一个礼拜回家一趟就算多了,而那些销售,一有时间就跟老年人打电话,嘘寒问暖,敲背洗脚,子女做不到的地方,他们能补上。 再送点草鸡蛋、香蕉什么的,几十块钱了不起了,但是谈成一单,就是上千上万。”

购买保健品“不让家人知道”

反观儿女们知道老人上当受骗了,会怎么办?

一个个像冷面判官一样对待老人:

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还买,你昏头了吧,我们赚钱多不容易!!

多大个人了,好好在家呆着不好吗,非得出去被人宰!!

到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报警,打315都没用,都是家里儿女不让买,老人吵着要买。 你给他说这是骗人的,新闻拿给他看,他说我吃了精神是好了呀,你有啥办法!”

老人吵着要买

上当受骗的心理 篇3

要分辨欺骗、广告和宣传的区别

①对欺骗要警惕万分。

凡是欺骗内容都有巨大的诱惑性,比如保健品凡是提到药到病除、疾病预防等等都具备欺骗性;

凡是食品广告中没有标明“本品不能替代药物”之类的话语的,定是骗人无疑。

②对广告也要谨慎。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一语破的指出:“如果不是为了销售,广告什么都不是。”

也就是说,广告没有温情传递、关爱老年的功能,它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

包括一些免费、专业性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之类的,很多也是以销售为目的。

购买保健品需谨慎

③对宣传也要辨识。

一些纯粹的,科普形式的老年健康新知识、新研究,可以相信;

如果夹杂煽情、销售成分,就要避而远之。

掌控情绪,理性作出判断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在日本神奈川县在一家储蓄银行,安装了热成像摄像头,就是为了预防老人为骗子打款。

这种高科技摄像头能够感知老人打款时的体表温度。通常而言,老人接到诈骗电话,心情忐忑不安、紧张、兴奋,会导致体温升高。

这种心理情绪波动,并非在最终打款时,往往在被引诱时已经发生,打款或者购买成为必然结果。因此,最开始的引诱阶段就要掌控情绪,回归理性。

曾经看到过一个内涵段子是这样,据说一位老大爷凡是保健品促销活动,必到现场。

但是,他往往是领完鸡蛋直接走人,还专门提醒其他参与人员,谨防上当受骗。

领完鸡蛋就走人

他此前也是经常上当受骗,后来“大彻大悟”,现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哪怕不能拆穿他们,也要恶心一下骗子。

对老年人,关爱胜于说教

每当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时候,子女都拿出一副恨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从而导致他们越来越强的“心理抗拒”。

作为子女,我们扪心自问,老年人欠说教吗?我们一辈子都被老爸老妈说教,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说教。

他们真正缺少的是子女的关爱。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骗子诱导性的讨好和关爱才会屡屡成功,说到底,亲情缺失才是老人上当受骗的重灾区呀。

关爱老年

一些骗子就是抓住这个弱点,以免费旅游或者闭门会议的名义,把老人带到一个远离子女、相对封闭的场所,集中培训、圈钱。

为此,呼吁儿女们多对老年人一些关爱,不管他们有没有上当受骗,关爱都不应减少。

以上是关于“上当受骗的心理(老人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二重奏”)”内容的介绍,如果您喜欢,欢迎收藏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