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的作者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在司马迁眼中,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4-02-18 19:07   geyange.com

夏日绝句的作者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对生命的认知就是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艰险,无论遭受多么大的失败,挫折,都要为理想而奋斗。

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他对生命的态度。

那么项羽,是大丈夫,有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他认为:

1,人的一生应该顶天立地,应该崭露锋芒,光宗耀祖。

注:【《项羽本纪》载: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 承受不起失败,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不该忍辱负重或者低头。

注:【因此,他可以在于宋义不和之时,杀宋义,也在垓下战争之时,不愿过江东,因为他是好汉,应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不愿低头,一个英雄应该是衣锦怀乡,而不是窜逃而回,这就是英雄的气概】这就是英雄好汉。这也是他对生命态度。

从这个角度观察,司马迁与项羽, 一个忍辱负重,一个永不低头。这是俩个截然不同的生命态度,但是注意这俩个都是英雄对于生命的态度。

《报任安书》载“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段话表明了司马迁对于生命的几点态度:

1、司马迁敬佩勇者【如项羽,为名而死】,被人称赞。

2、在名与理想之间,他认为理想更重要,换而言之,“名,我所欲,梦想,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名而取梦想者也”。

因此,对于项羽的“乌江自刎”,我以为司马迁,是不会认同的,虽然敬佩他是一个勇者,但是,司马迁眼中,他并不认同这种英雄的方式。(这就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就像一个人得了癌症,一种做法,是让他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另一种做法是按照病人的想法,想办法让他开开心心的走完生命。他们的做法完全不同,但是都是爱病人的做法,他们双方的做法都是双方所不能理解。

司马迁受到腐刑,“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我们可以得出,司马迁认为牺牲也要有意义的牺牲,为理想而奋斗。那么我们看,项羽的死,有没有价值?他的理想是征战天下,消灭刘邦,做天下共主,光宗耀祖。可是在理想遭遇挫折之时,就要放弃,我相信,司马迁是不愿意他那么做的。对于他的行为也只有惋惜与鄙弃。

注:【在这里 司马迁是矛盾的,可是即使再怎么矛盾现实的残酷压不垮司马迁对于理想的追寻,一个被现实的残酷所达到的人,司马迁是不会对他的行为有好感的。因此我得出了上述结论】

《项羽本纪》中项羽说:“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这段话可以看出:

1、项羽自农民起义以来,没有失败过,也体现他的自负。

2、从中项羽已经对胜利不抱希望。项羽已经消极。

3、他的一生经历这一场失败,就承受不起,【不适合做一个王】。

因此,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的确是一个英雄,一个勇者,但是更像是一个游侠,去行侠仗义。可是对于他的人生轨迹,司马迁表现的是一个无奈,一种惋惜。因此,才会在《项羽本纪》最后,发出“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的感叹,!【我以为“过矣”并不仅仅代表对项羽行为的指责,还有对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惋惜与无奈】

项羽没有认清自己,不懂“经营”。对于,他的自刎,不愿过乌江与大叹: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载:岂不谬哉!司马迁认为他的话很荒谬,那么司马迁在这里表现的应是一个,鄙弃的态度,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作为儒士,对于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必定带有一些喜欢与尊崇。对于出身高贵的项羽输给出身平凡的刘邦而言感到惋惜。因此我们可以从他的笔下感到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

注:【因为儒家从开始一直为统治阶级服务。如 孔子克己复礼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

结:因此我个人觉得, 司马迁对于项羽,有着敬佩与鄙弃,喜欢与讨厌并存的心理。具体点就是司马迁敬佩,喜欢他的气概与勇气,讨厌 ,鄙弃他的行为与性格。

浅叙:【我们通常赞美项羽的地方就是他的勇气与气概,但是我以为,这不是完整的项羽,也不是司马迁眼中的完整的项羽。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项羽,而不是全部的项羽,更不能代表项羽的主要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项羽的闪光点,而忽略他的缺点,而恰恰是这些缺点,才是他的主要方面,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文中“鄙弃”“小看”“讨厌”等词语 用词不当,或者过激。我以为不然。

我们也可以从侧面分析,我们都清楚勾践与司马迁都是在面对类似境遇选择了忍辱负重,勾践为了复国,忍辱负重,最终一雪前耻。我们看有着类似情况的俩个人我们看司马迁对他的评价 “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①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②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将勾践与禹相比这是何等的夸赞?” 这是将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放置到了何种高度?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如果 一个人面对失败就选择自刎,去逃避,去放弃。我们可想而知司马迁的想法。因此我以为这些词语是合理的。如果真的用词不当,也只能是这几个词语,不能完全表达司马迁的鄙弃的心态。

【 当然我也相信如果项羽认识司马迁,在项羽的眼中司马迁也会是这种心理。这是相对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