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的名句是哪一句(婉约的秘密——李清照《渔家傲》)
陈可抒/文
陈可抒:今天是系列讲座的第九讲,李清照《渔家傲》: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2005年最后一天,我百无聊赖,想到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便写了一首《守黑》:
我叫李清照,无论被放在哪个国家
命运都是仿佛一样的,我的丈夫
赵明诚、张汝舟,都不在身边
我的那些情人和艳遇
都已经无法考证
公元二零零五年,我稍微闭了一下
疲倦的双眼,再睁开的时候
没有人来,除了年份牌
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还在写诗
写的是一种生活找不到出口的疲态,和今天要讲的这首词也有一定情绪上的相近处。我们稍后会讲到。
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比较系统地对词进行了论述,是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篇,后面也会讲到。
昨天,我们讲到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讲到了豪放词很难写,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词就很难能写这种豪放之气,李清照便是一个代表人物。
今天通过对于李清照这首词的解读,再加上昨天对于苏轼的解析,写词的两条基本路线就大致清晰了。
一,动荡的身世
李清照的诗词,一方面,固然是她对于自己诗词理论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和她的身世有很大关联。我们就先把李清照的身世略微谈一谈。
李清照的社会关系很复杂,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和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相交好,李清照和赵明诚很早就结为连理,非常恩爱。
但是,做为苏轼门生的李格非,当然要被打上“元佑党人”的标签,后来的仕途很黯淡,而赵挺之却一路扶摇直上。
李清照曾经给她的公公赵挺之写信求助,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信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这样的诗句,曾令很多人为之感动。
而后来,赵挺之和蔡京又相互争权,几经反复,最后赵挺之大受打击,被罢官而且去世。
总之,这些官场的风波也极大地影响到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赵明诚的仕途生涯还是比较动荡的。
另外,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王珪直接推动了专门打击苏轼的乌台诗案。
王珪和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是苏轼的死对头。
王珪的一个孙女嫁给了蔡京。蔡京是苏轼的死对头。
李格非却是元佑党人,是苏轼的门生。
以王珪这个家族为中心,能串联起太多的关系。王珪的一个孙女又嫁给了秦桧,即,秦桧的妻子是李清照的表妹。
所以,李清照赵明诚的生活不仅动荡,而且复杂,其中有各种各样沟连的关系。
由于金人的入侵,李清照被迫在44岁下江南,家财丢了大半。46岁丈夫赵明诚死去,49岁,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但没过几个月就离婚了。后来,她什么时候去世并没有记载。
二,诗词解读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渔家傲》: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有几个诗集中标注了“记梦”二字。从全词上看,确实摹写出梦幻的感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云、雾相连,便营造出一种大气的情境。星河欲转千帆舞,星河盘旋,成千上万的帆船像是在跳舞一般,更是写出梦幻之感。
尤其我们注意这个“帆”字,这是一个高高俯视的角度。
“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便是天帝的住处。然后听到天帝和“我”说话,殷勤地问“我”要去何处?
请注意,这里“归何处”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然后,“我”报告说,路很长,感慨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学诗时有很多惊人之句,却没有什么用。谩有,就是空有的意思。
而此时,“九万里风鹏正举”,于是李清照继续感慨地说,“风啊,不要停,把我这一艘小小的蓬舟,吹到海外三座仙山之处吧!”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上阙第一句写的是“连晓雾”,明显点出了是清晨之雾,为什么下阙的第一句却说“嗟日暮”呢?一早一晚,似乎对不太上啊?
我喝口水,谁来解释一下?
(听众作答)
整首词说的一直是梦境,而且是一段没有断开的场景,并不是从早到晚。
此处的日暮,形容的是人生的日暮。
“我报路长嗟日暮”,我感慨,我的人生路途艰难漫长,而今又已是日暮之年啊!
和后一句也有句意的衔接——我又感慨,我学诗时写的那些惊人之句,都没有什么用处啊!
所以,这前后两句,都是对自己命运的深深感慨。
而前面的“殷勤问我归何处”,也隐约点出了,作者当时不知可归何处,非常迷惘的状态。
第二个问题:九万里风鹏正举,和之后的“风休住”,是什么关系呢?
还是百度百科告诉我们: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
——这就错了。
李清照在此时,俨然是迷惘不知归去何处的心态,“九万里风鹏正举”,指的是他人,而意欲归隐三山,说的才是自己。和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类似的意思。鹏正举,风便吹得他正举吧,但也请把我,离开这纷纷扰扰,吹到海外仙山去。
这首词,可能参考了李白的故事,据《云仙杂记》记载,李白曾经登上华山落雁峰,说,此山最高啊!(《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那首歌也可能是从这里化来的)呼吸之气能一直通到天帝之前,恨不能把谢眺的“惊人诗”带来,问问青天怎么样。
这首词,确实也写得颇为豪迈。在今天能看到的李清照的所有的词作里,几乎是唯一的一个,风格和其它所有词都不一样。
我曾经疑心这首词是不是她写的,毕竟,这首词和她的词学理论非常不一样。
不过也难讲,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不同心态下,是有可能写出不一样的作品的。
李清照有一首《南歌子》,头两句写的是,“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个星河转的意象,和这首词很像。
而《南歌子》中表露出来的一些情绪,比如“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应该描述的是她和赵明诚在中年颠沛流离之时。
以此推之,这首《渔家傲》也很可能写在差不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惘然的心绪。
不过,刚才也提到了,不管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也好,不是也罢,确实和她的其它词作差得非常远,这和李清照所践行的关于词创作的理念有关。我们下面就来谈谈李清照的大作《词论》。
三,词论和词的秘密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李清照《词论》
在词论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如下几点:
1,李清照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口号,与诗相比,词“别是一家”。
所以,李清照在写诗时和写词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后面会详细谈到。
这个观点被很多人提出过,比如李渔也曾讲过,词,“上不似诗,下不似曲”。但是,李清照对诗词不同处,进行了非常系统地分析,很值得深入研究。
2,李清照极大地肯定了音律的重要性,并以此做为词“别是一家”的重点所在。
在这篇《词论》里,她明确地对自己父亲的老师苏轼,提出了“不协音律”的批评。
而在宋朝,确实也有很多人批评苏轼,认为他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
那么,写诗和写词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呢?——全在音律上。
诗的韵律,各有不同,绝句、律诗、古体各有自己的味道,不过,很多音律还是要用具体的字词来体现出来。
比方,同样是七绝,李白就可以写得飘逸,王昌龄就可以写得豪迈,李商隐就可以写得缠绵。
或者说,一首诗的快慢,和字词的选用有很大关系。
而词的韵律,则不一样了。词本身即有曲律,有固定唱法,甚至一首词,不用填字的时候,其曲子就有本来的情感在。
如果一首悱恻缠绵的曲子,却硬要往里添一些豪情壮志的字词,那效果一定是很不搭的。
这也就是李清照批评苏轼的“不协音律”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种批评更多的是在一些字词的细节上,有些字词,如果只是念出来,不会觉得很有问题,但如果按曲子唱出来,那就可能会觉着别扭。
比如我们都听过的《鲁冰花》,夜夜想起妈妈的话,但因为声律的问题,一唱出来,就很容易让人听成“爷爷想起妈妈的话”。没看到歌词以前,这句话让我纳闷了很久。
不遵从乐律本身的规律而填词,后果大致如此。
这一段说得比较多……总之,宋词的曲律大多节奏很慢,比较适合写缠绵徘徊的心绪,豪放的作品很难相搭。这也是李清照采用婉约词风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曾疑心这首《渔家傲》不像是她写出来的原因。
3,李清照在《词论》里,几乎把所有的名家全都批评了一遍,说柳永“词语尘下”,说张先“有妙语而破碎”,说苏轼“不协音律”,说贺铸“少典重”,说晏几道“无铺叙”,说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等等。
说了这么复杂,其实就是两类:一类是和音律有关的批评,作词不协音律是不行的;另一类,浑然一体、有血有肉、高雅不俗等等,也是论诗、论文学的法门,这里倒不必细细去讲。
李清照的这番议论,确实,如大家所说的,未免太狂,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对她进行了批评。
不过,我倒是很欣赏这番话。其一,她所摘举的每个人的缺点,确实也有理有据,只不过她只列缺点不举优点,只批评不夸奖,就显得就比较张狂了。
其二,李清照自己的理论很成体系,而且自己也确实是非常严格地在实践着。
四,李清照的风格
接下来,就用她的几篇作品,来简单地讲下。
念奴娇 春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具体不讲了,只讲两点。
这首词里面,“宠柳娇花”一句,获得了很多赞誉。李清照以“绿肥红瘦”而闻名于世,很多人认为,“宠柳娇花”与之相当,甚至要超过它。具体我们不在此分析。李清照在填词上,非常注重音律,注重词与词之间的配合,这个例子可见一斑。
对,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写得也很好!喝多了,坐不住,只好以手扶额,便叫做扶头酒。杜牧有诗云,“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在这里,李清照化用了前人的句子和意象,和险韵诗放在一处,造出新境。
这首词里,还有一句“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得非常妙。非常清新。而这句话,却是原封不动地来自于《世说新语》。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用在此处,非常合适。
李清照学习了很多前人的佳作,并能充分化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在此插一句题外话:颇有些人想要找我来学诗,恐怕都是希望获得指点之后便能突飞猛进、臻入新境,仿佛我有点石成金手一般。其实,世上天才是罕见的,多少大文学家大诗人,都只是逐步学习、一点点积累参透的。
世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快速学习法,李清照写出这一首词,背后又有多少辛苦在其中?
想学诗的,老老实实从《杜诗镜铨》开始看吧……
李清照只做婉约词,几乎不做豪放词,是因为她认为婉约的风格最能适合词的音律。
那么她是否不能做豪放语呢?绝对不是。她严格地把豪放的一面,统统都放在诗文之内。这也是最使人佩服之处。
李清照的诗传下来不多,我们熟知的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入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很有飒爽气。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分析了。
而值得一说的,是李清照曾有段时间,每当天降大雪的时候,总是“顶笠披蓑”,沿着城池望向远方,寻找写诗的灵感。寻得上佳的诗句,必然会邀请赵明诚要与之相和。
赵明诚怎么样呢?“每苦之也”。
(不管对出来,对不出来,恐怕都很苦恼,他志不在此,趣亦不在此)
大雪之时,登高望远,引兴作诗,以此为乐,当真是胸有豪情的奇女子也。
这么一个很有豪情壮志的女子,到了中晚年以后,李清照所做诗词甚苦,那必定也真是受尽了各种苦难。
五,结语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词很注重乐律,乐律中自然有情绪在,这是和诗最大的区别。
2,李清照写诗豪放,写词婉约,是故意为之。
3,苏轼的词,自有气韵,摆脱了原来词牌的束缚,所以不免被人批评。
4,词的韵味落在乐律上较多,所以需要在字词上多用力。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完)
附:
守黑
作者:陈可抒
怎样捱过这个漫长的午后?
散漫的西班牙时光
咖啡愈觉无味
只是听人笑语,就算换在牙买加风情
游轮上,手中的懒散也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我能两个人出去
走上门外的大街?
好像只能坐着,听着一耳朵梧桐叶
没有喜鹊,天井太深了
甬道很长,很滞
笔很慢,越发不听使唤
三四年前,我的掌纹就不再
生长了,曲线都拧了一半的结
看不出任何玄机、奥秘,我深感
这现实的恐惧
一切都不会停留,虽然不被发现
万物生长,唯独我在停止
我叫李清照,无论被放在哪个国家
命运都是仿佛一样的,我的丈夫
赵明诚、张汝舟,都不在身边
我的那些情人和艳遇
都已经无法考证
公元二零零五年,我稍微闭了一下
疲倦的双眼,再睁开的时候
没有人来,除了年份牌
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还在写诗
2005·12·31
《中国古典诗歌28讲》,以中考必考28首诗为基准点,系统串讲传统诗词。
讲座入群:公众号后台回复“寒假抄诗”,会获得入群二维码。(如果群满了,请耐心等待刷新)
抄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