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夏日绝句》李清照 》第88首:李清照《夏日绝句》

2023-10-12 08:21   geyange.com

古诗《夏日绝句》李清照

在我们的印象里,李清照是一位纤弱、敏感的女词人,而《夏日绝句》这首诗则让我们看到了她慷慨刚烈的一面。面对破碎的山河和软弱的朝廷,李清照没有用婉转抒情的词来描写个人的悲苦,而是用凝练严肃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项羽——这位她心目中的英雄最高的礼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3

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书写专家:孟繁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专家: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夏日绝句》讲解

专家 |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来介绍李清照的一首名作。

作者李清照何许人也?

先看她的家教、成就和经历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我想关于李清照,先介绍三点:第一,李清照的家教;第二,李清照的成就;第三,李清照的经历。

我们先看看李清照的家教,家教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李清照就出生在一个文学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里面。李清照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学氛围的熏陶,这是李清照一生中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二,李清照她是一个成就非常高的作家,她个人造诣非常高,当然她写得最好的是词。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大家,是宋词婉约派的著名作家,所以她在词史上地位非常高。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因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所以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第三点就是李清照的经历。她的生活经历非常坎坷。李清照的经历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叫家破国亡,她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她本来在一个官僚家庭中间,她的父亲是一个大官员、高官,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宰相的儿子,再加上赵明诚也很有才华,两个人又志向跟趣味相合、水平相当,这是一个非常美满的一个家庭。所以早年李易安——就是李清照写过很多描写她少女时代生活的词作流传极广,一直到今天还在广泛流传。但是很不幸的是,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刚好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么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期。她的家乡沦陷了,她从北方来到南方,到了南方以后,后来她丈夫去世她又改嫁,她的家庭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样一种情境带给李清照心理上的创伤非常大,所以李清照早年的词作跟晚年的词作差别非常大。这是我们对于李清照首先要介绍的三点。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乘舟去芜湖,经过乌江有感而作

这个诗非常短,是一首五绝。从“乌江”这两个字我们就明白,诗题叫《乌江》,那就说明这首诗一定是写楚霸王项羽的。这首诗从它的字面上看,内容并不多,但意涵丰富。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一块儿乘舟去芜湖,经过了和县的乌江,在去芜湖的途中经过了乌江,李清照有感。因为乌江是当年项羽自刎的地方,所以她就写下了《乌江》这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非常之高——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首句“生当作人杰”,非常简单的五个字,从字面上看,即人活着就要做“人杰”。所谓“人杰”,其实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的《高祖本记》,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曾经召集他手下的大臣在一块儿商量一个事,刘邦就提了一个问题让大臣们去讨论。关于具体的问题,刘邦说,你们各自发表一下意见,说一说为何项羽失败了,我胜利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为何能打败项羽。大臣们说了很多意见。但刘邦对所有这些说法都不认同,而是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这话的意思是:天下有三个顶级的人才,一个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一个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的箫何,第三个就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这三个人杰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打败项羽。你们说的都不对。刘邦说我能够打败项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用了三个天下顶级的人才。这就是“人杰”的来源。所以李清照在这首诗中说,一个人活着,就要像项羽一样当人杰,这个话说的分量很重。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就是项羽受到李清照高度赞扬的原因

第三句、第四句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当项羽带着八百壮士突围,最后走到乌江边上的时候,身边只剩了十几个人。而当他剩下十几个人的时候,这时来了一个乌江亭长划了一只船,告诉项羽这个船只能容一人一骑,即容你一个人一匹马度过去,江东虽小,你还可以借着江东之地重整旗鼓,再征江山。项羽原来打算东渡乌江的,但是看到这个情景以后,项羽说了一番话,说我和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只有我一个人回去,我有何脸面面对江东父老,这又成了今天的一个成语。项羽拒绝登船逃走,而是把宝马赠给亭长,把头颅送给故人,最后于乌江自刎而死。

而这,就是项羽受到李清照高度赞扬的原因,项羽宁可死也绝不屈服,也绝不东山再起。本来他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但是项羽拒绝了所有东山再起的这种可能性,他用自刎表达了自己的气节和保持了自己的尊严,表示了一种身死而神不灭的斗争品格。这样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应当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李清照这个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她的立意,她的立意极高。李清照的诗整个来说就是一句话,项羽虽然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是在政治博弈中间的出局者,但是出局依然是英雄,这就是李清照的立意。所以李清照的《乌江》这首诗高出所有唐宋写项羽的诗人。项羽死以后,歌咏项羽的诗歌可以说有好几百篇,写乌江的诗比比皆是,但是从古至今,所有写项羽的诗中,李清照能够独树一帜,就是因这首诗立意极高。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固定的法则,叫成王败寇,成者王侯败者贼,因为历史永远是成功者所书写的。历史的本质是书写,只有成功者才能书写历史,失败者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去书写历史的。但是李清照给历史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历史可以由成功者书写,但是历史的评价却并不一定以成功和失败作为标准。项羽虽然失败了。他依然是人中豪杰、鬼中雄杰,这就是李清照这首诗在古今中外的诗坛上能够立得住脚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这首诗的魅力之所在。

2020小学语文下册资料汇编

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

2020小学数学下册资料汇编

1-3年级免费领取

第32课

4-6年级免费领取

第32课

小学语文数学各单元测试卷

2020小学英语下册资料汇编

免费领取:

免费领取:三至六年级下册英语在线教程

[][][][][][Unit5][Unit6][Unit7]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