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牙齿有关的故事(文人寒士与牙齿的故事)

2024-02-17 20:03   geyange.com

与牙齿有关的故事

苏东坡是怎么做牙齿保健的

​苏东坡一辈子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忘养生之道。他留下的文字中有许多关于养生的论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讲到口腔保健。

在《东坡志林》卷1有一则《治眼齿》的小文:

前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余病目昏,将以热水洗之。文潜曰:“目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又记鲁直语云:眼恶剔决,齿便漱洁。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治民当如曹参之治齐,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颇有理,故追录之。

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足见苏东坡对眼睛和牙齿的重视程度。苏东坡保健牙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浓茶固齿法。这种方法苏东坡在《漱茶说》一文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文中,他认为用普通茶叶泡浓茶,饭后用来漱口,既能除烦腻,又不伤脾胃。留在牙齿缝中的肉,被茶浸漱后,自然冲出,不必用牙签剔牙。而牙齿经过茶水漱洗后,逐渐坚固密实,牙虫也自然消除。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茶叶中含有较多的氟,有防龋、防口具、杀菌消炎之功效。所以饭后用浓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齿缝中的食物,又能清热解毒、化腐去淤,最主要是可以预防龋齿,有利于坚固牙齿。

叩齿咽津法。叩齿咽津是古人保护牙齿、保健身体的重要方法,苏东坡对这种方法颇有研究。他曾撰写有一则《养生诀》,其要点为:子时后,披衣坐着,面向东或南,叩齿36次。四指握姆指,抵腰,排除一切杂念、心静,呼吸均匀,意念内观五脏,心火入下丹田,慢慢吐气,呼吸平静后,以舌头搅动唇齿、内外漱口,口水暂不咽下。连续做三次,将津液吞咽、气入丹田,左右手趁热搓摩脚心涌泉穴、脐下、腰脊间,接着用手摸熨眼、耳、脸、颈项发热,再捏鼻梁左右各5到7次,手梳头100余次,睡下,一觉睡到大天亮。据说按这个《养生诀》所介绍的方法练100天后即可见效,可做到少梦甚至无梦,睡眠和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

苏东坡平时还喜欢含芡实。芡实是一种可充饥饱腹、营养丰富的杂粮,又是一味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良药。据苏东坡自己说,他几乎每天必食芡实,但既非为代粮吃饱,也非作零食取乐。暇时,他常取刚煮熟的芡实米1粒,放入口中缓缓地含,每天含量共约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成习。原来,苏东坡含芡实也是与咽津有关。他每次总是在口内缓缓地含,直至生出满口唾津,再鼓漱几遍,才徐徐咽下。

揩齿固牙法。苏东坡在《仇池笔记》中写到了一则《服松脂法》:

松脂以真定者为良。细布袋盛清水为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罩篱掠取置新水中。久煮不出者,皆弃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削去皮,捣罗拌匀,每日早取三钱匕着口中。用少熟水搅漱,仍以指如常法揩齿。毕,更啜少熟水咽之,仍漱吐如法。能牢身齿、驻颜、乌髭也。

意思是说用松脂及白茯苓末熬制成药膏,然后每天用小勺子舀出三钱左右拿来揩齿,揩好齿后还要用热水来反复漱口几次,这样做不仅可以牢固牙齿,还可以养颜防老,保持头发乌黑发亮。

苏东坡许多保护牙齿、保健身体的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竟然不谋而合,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如此看来,苏东坡不仅是大文豪,还是造诣颇深的养身专家,他的许多养生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

陆游齿痛诗千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诗歌题材涉猎广泛,仅与牙齿相关的诗作就有150余首。

陆游中年以后,体弱多病,尤其是口腔疾患几乎纠缠了他整个后半生。陆游诗中记录了自己的牙齿摇动、齿根浮动、齿牙稀疏、牙齿脱落、发生齿豁等,这几乎就是牙周病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这说明陆游生前患有严重的慢性牙周病。

牙齿摇动,是牙周病初期的一个典型症状,陆游描写自己牙齿摇动的诗有数十首之多。《杂兴》曰:“足弱仅能行,齿摇常欲堕。”《识喜》曰:“齿摇徐自定,发脱却重生。”《新凉书怀》曰:“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耽书。”在这些诗中,陆游都写到了自己牙齿松动,苦不堪言。

有时因为牙痛还引发头痛,但是却因为生活清苦而无法看病,如《贫病戏书》中的“头痛涔涔齿动摇,医骄折简不能招”。没钱看病,那就只能忍着了,在《雨夜》一诗中,陆游写道:“岁晚茆茨劣自容,齿摇将脱发将童……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

牙齿摇动没办法治疗,渐渐地齿根就开始浮动。这在《寒雨中偶赋》一诗中有记载:“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齿根浮动,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了,导致齿牙稀疏,这是牙周病正在发展的一个症状。在《饭罢戏作》中,陆游写道:“况予齿日疏,大脔敢屡嘬?”牙齿已经日渐稀疏,还敢经常大块吃肉吗?《闲思》一诗云:“意倦投床效龟息,齿疏嚼饭类牛齝。”牙齿稀疏,因此吃饭的时候只能像牛反刍一样慢嚼细咽。

牙周病得不到治疗,发展到最后就会自行脱落。陆游大概有30多首诗写到自己牙齿掉落。《病齿》云:“似病非病臂已瘳,当堕末堕齿难留。”《老态自遣》云:“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老叹》云:“一齿危将坠,双瞳久已昏。”《对酒作》云:“齿落不废嚼,足跛尚能履。”这些诗都写到了牙齿脱落难留。

牙齿掉得多了,陆游也开始看得开了,晚年的时候他对齿堕已经没有太多的伤感。在《一齿动摇似不可复留有感》中,陆游写道:

晚境常忧豁可憎,苦留终不受丁宁。主贫何恨客辞去,木老元知叶自零。未害朵颐临肉俎,但妨叩齿读仙经。从今有酒须勤买,莫学骚人要独醒。

意思是说刚开始还觉得牙齿掉了,留下嘴巴中大大的豁口让人感到可恶,但后来想想也坦然,毕竟“主贫何恨客辞去,木老元知叶自零”。虽然牙齿落了,但肉还是可以慢慢嚼,只是对叩齿和读经有些妨碍。可见陆游平时也通过叩齿来治疗牙病、保健牙齿。

牙齿落了,也就发生齿豁,牙齿漏风,嘴巴变得空洞洞的。在《雨后快晴步至湖塘》中,陆游写道:“齿豁从教道字讹,负薪陌上且行歌。”发生齿豁,牙齿自然会漏风,所以影响说话发音,教书的时候也就常常把字音给念错了。《初归杂咏》云:“齿豁头童尽耐嘲,即今烂饭用匙抄。”牙齿掉了影响形象,所以尽被顽童嘲笑,而且只能用汤匙舀稀饭吃了。后来在《斋中杂兴》中,陆游写道:“衰残口两齿,困厄家四壁。”说明嘴巴中只剩下两颗牙齿了,已经是满嘴漏风了。

因为经受牙痛,陆游大半生都为齿苦作诗。如果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那么陆游则是“齿痛诗千行”。

辛弃疾从豁齿参透人生

​辛弃疾有一首《卜算子·齿落》写得幽默风趣,在幽默风趣的背后也写出了他的豪迈洒脱。

《卜算子·齿落》全诗如下: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0多岁,是从老子说的“满齿不存,舌头犹在”这一故事引发开来的。字面意思是:刚硬的不坚固,柔软的却难以折断。不信你张开口看看,软软的舌头还在而坚硬的牙齿却先掉落了。我已经缺了两厢的大牙,现在又缺了中间的一个。说给儿孙们听,你们可不要嘲笑我,你们可以从这个狗洞里钻过呢。

其实,辛弃疾是借孩子们的玩笑自嘲了一番。词中“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一句其实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刚直者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而辛弃疾这样刚强勇猛的主战派志士,一生力主抗战,却不受重用、壮志难酬,往往还要受到看似柔和的主和派以及奸佞小人的暗算。所以不难理解辛弃疾为何要以牙齿硬却落、舌头软能存来发一通刚直者难容于世的牢骚了。但是辛弃疾毕竟是豁达的,牢骚发过他又借机好好地幽了自己一默。

从辛弃疾的豁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幽默与风趣、豪迈和洒脱。

沈君烈的“钝斧斫湿木”

沈君烈是明代诗人,他所作的《咏病齿》一诗流传甚广:

三日对书不能读,支颐摇首双闭目。半口无骨微觉肉,涎流于面下及腹。老大不好作儿哭,回声强笑吻角缩。欲设痛喻无其族,略似钝斧斫湿木。嗟乎,此牙咬菜啖豆粥,世间残颏学不熟。贵人名字呼奴仆,得毋以此消齿福,所以齿中有鬼伏?

诗人牙痛时是书不能读、事不能干,整天都是闭着眼睛、手捧面颊、摇来晃去、哼哼呀呀、坐卧不安。好不容易吃了半口肉又咬不动,弄得口水满脸还直滴到身上。自己因为年纪老大一把了,不好意思像小孩子那样哭天叫地喊牙痛,这还不算,还得强忍着疼痛抿嘴装笑来回答他人的劝慰。想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疼痛却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合适的词类,看来只有“用钝斧来砍湿木头”这种感觉才与这种牙齿疼痛勉强有点类似。唉,自己这颗牙齿以前尊贵,现在用来吃素菜、豆粥等清淡食物,让它由尊贵变卑贱应该可以把潜藏在病齿中的鬼怪饿跑吧,或者以尊贵者的名字来叫奴仆的办法来治,是否可以让牙痛消失呢?这牙齿到底是有什么鬼怪在作祟呢?

全诗最精彩的一句就是把牙痛比作“略似钝斧斫湿木”。“钝斧斫湿木”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那就是拿着钝斧头一下一下砍向湿木,砍倒是没砍进去多少,却是让湿木承受着一次次致命的打击。湿木那一次次撕裂般的疼痛应该和一阵紧接一阵的牙痛感觉相类似吧,那就是生不能生、死不能死的感觉。如此说来,沈君烈的“钝斧斫湿木”无疑是牙痛的绝佳比喻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