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有趣故事 《论语》其实很有趣,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小故事
从我开始上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记忆中好像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接触过《论语》中的一些章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现在一时回想起来,好像除这几章之外一时也实在难以想起其他的章节了。如果不是最近有想多了解些中国传统文化这份因缘的话,估计我这辈子是否会再看《论语》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来在看《论语》之前,别说我是否能将它看完,就是能不能看进去都是让我颇为担心的事情,好像有一种阴影,一种来自上小学还有上中学时学习文言文的阴影,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还要死记硬背。而且除此之外,对于《论语》还有一种观念:封建思想、墨守成规、迂腐教条……所以,我对《论语》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好感。但我现在看过《论语》后可以说,这是我的偏见,是未对其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前而武断下的结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论语》是文言文,不过好在现在的版本一般都有白话文对照,还有一些字词的注释,所以想看明白内容也并不难。《论语》主要以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为主,还有少数的叙事部分,每一章都很短,读起来就像一个个的小故事,所以在看了几页之后反而有一种越看越想看下去的感觉,而且孔子和他门下一些弟子的个性就在这点滴的对话中也逐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杨绛先生就曾分享过她读《论语》的感悟:“‘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的确,在诸多弟子中,孔子最看重颜渊,多次给予他很高的称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认为他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而且好学上进。所以,在颜渊死后,孔子说:“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啊!可见师生感情之深。
而子路则是一个性情刚直,好勇尚武之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藏着掖着,即使对老师孔子也敢于提出批评,所以深得孔子器重。不过子路为人好争辩不谦虚,为此孔子也经常批评他。有一次孔子说“我的理想实现不了了,不如驾着浮舟去海外,估计跟着我的也就子路了。”子路一听喜出望外、洋洋得意。孔子一看他这不谦虚的样子,接着说“子路也就是勇武这方面强过我,其他的还真没什么了不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实,《论语》中也有一些孔子并不怎么喜欢的弟子,其中尤以宰予最为出名,“朽木不可雕”和“粪土之墙”这两句就是孔子用来批评宰予白天睡大觉,没有好学上进之心。还有一次宰予觉得“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孔子说“你这一年就受不了了,开始吃大米饭穿华丽的衣服,你心安吗?”宰予说“我心安”,孔子又说“君子守丧食不知味,听到音乐也不快乐,住在家里也不舒服,所以不会像你那样做。如果你觉得心安你就去做吧。”宰予听后就出去了。孔子就批评宰予“不仁”。
《论语》主要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思想、教育理念、处事方法,因为先前的种种偏见,总觉得孔子的思想中规中矩,可取之处应该不多。但了解之后却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子贡请教孔子“管仲是不是仁人”?因为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而管仲不仅没死还成了齐桓公的相。而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扶天下,人民直到今天都在享受他带来的好处。他难道要像普通人一样遵守小节,在山沟里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墨守成规、迂腐不堪之人,他懂得在不同的境遇下要灵活看待“仁”。还有一章中孔子的见解也颇让我惊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们常听到“以德报怨”,也认为以德报怨是高尚的行为节操,不过,孔子的理解却有着不同:用公正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所以孔子是不赞同一味地以德报怨、无限度的退让的,孔子的“仁德”是有底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实《论语》中记载的有一些对话还非常有趣,其中有这么一章让我觉得孔子是一位相当“可爱”之人: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意思是说:古诗上说:“唐棣开花,先开后合,像白浪一样随风翻滚。难道我不想念你?只是住处相隔遥远。”孔子说:“我看是没有想念的,如果真想念的话,哪里还会觉得距离遥远呢?”细细品一品孔子的话,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当时孔子的这番话真的让我好一顿揣摩。
其实,以上提到的这些事例类似的在书中还有不少,所以,《论语》真的很有趣,值得闲暇之余翻看几页,你会从中了解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也会改变你先前对它的某些看法。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注,我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