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哲理小故事100字 旅行的哲学思考:满足自我体验,旅行不止旅行

2024-02-02 23:17   geyange.com

关于旅行的哲理小故事100字

每每要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我总会第一个提到“旅行”。是的,我喜爱旅行。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一样喜爱。

但我常常会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为什么有些人要强调“旅行”跟“旅游”的不同?我们为什么愿意忍受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我们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别人生活的地方是为了什么?想要发现什么、追寻什么?

旅行本是一项放松心灵、让人感觉轻松休闲的活动,但如果要深入地去探究,它似乎并不简单,旅行也不止旅行。

《新哲人04:旅行之必要》是哲学通识书《新哲人》的第4期。本期以旅行为主题,集合了多位哲学家和作家关于旅行的思考文章,探讨旅行的意义和哲学的运用,带领我们透过旅行这一行为思考背后的文化本质与哲学意义,并延展到生活、心理、关系、人生等方面,挖掘旅行对我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01

交通工具的发达让我们少了一种“慢下来”的意识。很多人出去旅行,或者说只能叫“旅游”,往往是匆匆而至,看看介绍,然后打卡一般在每个景点的标志物前拍下一张留影照,发个朋友圈,就像完成一项任务,最后匆匆离去。

拍照手机的普及让我们越来越依赖于拍照这件事。不是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不是依靠自己的心去感受和体验,更别说像古代的文人墨客那样现场吟诗作对抒发情怀,或是画一幅素描、写一篇日记来记录心情。

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只不过是要把旅途中看到的一切、热门的网红景点都用镜头定格下来,似乎只有这样才叫旅游,整个旅途被禁锢在相机之中,出现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种好笑又无奈的情况,跌入“旅行就是拍照”的陷阱。这样只能叫做“去过”,却远远未曾“到达”。

也有些人即使去到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依然是顾着埋头刷手机而没有投入到现场体验中,没有去好好探索和观赏现场的一景一物,没有跟同伴好好交流,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手机而已。

如果只是这样匆匆忙忙、简单随意看看热闹和新奇,忽略现场体验,没有去发掘能触动人心的地方,这场旅行能带给自己的会是什么?

我想,不过是水过鸭背,过后即忘,没有触及其本质,心中依然有万般空虚,来了也等于白来,错失旅行中最宝贵的现场体验时刻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02

歌德认为,旅行的最高目的是发现自我。他会通过测试对新的风景的反应来重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观点。

美国作家奥利弗·波克曼在本书中也提到,旅行需要一种重塑自我的意愿,一种对踏出日常舒适圈来面对不确定性的开放态度。

如果长年累月地囿于一室,困顿在一个已经无比熟悉和习惯的地方,我们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体验也会永久地固化下来,也没有机会去发掘另一种自我的可能性。

有些人甚至去到新的地方也依然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旧习惯,不敢或不想踏出舒适圈,无法去接受和适应当时当地的新变化,仿佛他的自我和人生已经永远禁锢在一个僵化老旧的灵魂里。

我们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别人生活的地方、一个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为的不就是去亲自探索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吗?为的不就是去亲身体验一种充满陌生和不确定性的刺激感与新奇感吗?为的不就是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不习惯的地方去发现另一个自我吗?

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经提出“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个心理学概念。“体验自我”是我们正在经历着、体验着的自己;“记忆自我”是过后进行整理回忆过往的自己。我们的幸福感也正来源于这两种自我的满足。

在旅行现场,我们投入地体验和感受此时此刻,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沉浸在当下的旅行现场中,能让“体验自我”获得满足。

无论是拍照,还是画画、写诗、写日记,都是在进行“记忆自我”的工作。我们用视觉画面或文字记录的现场一刻,也是我们当时体验最深最直接的方面。当我们将来再次回顾这些信息,便会重新激发当时的幸福体验和记忆,发现曾经的旅行经历的意义所在,也就能再次体验幸福感。

因此,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这两者需要取得一个平衡,才能够互为提升,相得益彰。那么,在旅行现场是要顾着拍照,还是放下相机去好好体验,这是我们要做的选择,也是需要进行平衡的人生课题。

03

《新哲人》中文版主编姜宇辉在书中序言里提到,旅行展现出三个形态分明又彼此相关的方面,就是身体、心灵和虚拟。

旅行必然要求有身体的出发和到达,从自己生活的地方出发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体验这个地方的另一种生活。

但旅行并不止于此。就像前面说的来去匆匆或者换个地方顾着玩手机那样,身体到了,但心灵未必也同时到达。人的身心是分离的,没有同时“到达”“在别处”,这样的旅行并不是真正的旅行。

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当下的特殊时期,很多人无法随意出门远行,也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云旅游”。这是一种虚拟旅行。我们通过在网络上浏览欣赏别处的风景,得到了类似去到当地的旅游体验,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满足。

但这也让我们越来越感到困惑,既然不用让身体去到当地就能收获旅行的体验和感受,那么这是旅行吗?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古人所说的“身未动,心已远”,是不是就是一种虚拟旅行的状态?但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无论在书中或在网络上阅读浏览多少关于旅行的信息,身体仍然要走出家门去到远方。那么我们的身与心究竟要如何动起来?

也许这正是需要我们警惕的现在已经十分盛行的虚拟旅行,避免因为心灵得到一时的满足而迷失在其中,忘却旅行的要义是什么。

我平时喜欢看旅行文学,除了想了解旅行目的地是什么样的、作者在异乡有什么样的独特旅行经历之外,还想通过他们的文字和照片感受和探究在异乡的环境下,在相同或不同的风景中,不同的人的眼中和内心会有什么样的特别体验。

这一切并非是一种虚拟旅行,而是希望,当我某天有机会能够赶赴此地,我所看到的、所能体验到的会更加丰富,我所能发现的“体验自我”也能突破个人限制,更加地多样化。

旅行终究要归于体验。人生便是一场旅行,由无数当下的体验组成。

那么,我们应该在这场旅行中追求什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