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赏读心得体会

2024-02-02 21:39   geyange.com

咏柳 贺知章跟读

【古典诗歌赏读】 13.贺知章《咏柳》赏读

大家好,我是烟波浩。现在是【古典诗歌赏读】时间,我很高兴

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今天是【古典诗歌赏读】 第十三讲。今天我们赏读的是贺知章的《咏柳》。

在赏读之前,先对作者作一简要介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下面我们就开始赏读——

唐代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先解释相关词语: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剪裁。

这首诗的大意是: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轻轻飘垂的绿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哦,那是那二月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是它剪裁出来的呀)!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歌咏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风姿,赞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诗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总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的年轻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虽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被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辍,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但这里巧妙的化用,竟不露一点痕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绿叶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纹和图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毕现地跃然纸上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新巧的比喻,把视之无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春风和剪刀,本来是完全不相干的,它们的相同处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因此,“二月春风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立意高远,比喻巧妙,先从大处着眼,然后分部描述,越写越细,把柳树的形神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题目是咏柳,但又不仅仅是咏柳,更是咏春,歌咏自然造化。全诗由“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从“碧玉妆成”到“剪刀”,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诗歌里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整首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清新生动,又晓畅华美。

今天的赏读就到这儿,谢谢分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