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感悟与人生思考论文 读哲学,感悟人生
“我”是谁,我要怎样过好这一生?
来看看《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这本书中,各位哲学家怎样解答。
01、笛卡儿:检视“怀疑”,通过怀疑发现自我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一般的人会理解为,人就是要思考,才有存在的价值,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
事实上,我思故我在并不是说思考有多么重要。而是指我的存在是由思考决定。
人在思考时,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思考主体,一个部分是思考客体。思考者就是思考主体,思考的内容就是思考客体。
作者认为“思考的存在,证明了思考主体的存在。”也就是说:“思考,必须有思考主体,所以只要有思考的存在,就一定有思考主体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自己做过某些错误的决定而懊悔不已,于是心中就想,要是当时我不那么冲动,再好好思考一下,也许就能避免这种过失。
然而,事实是,假设再让我们穿越到当时,我们还是会做出相同的决定,这是因为思考主体的局限性导致。
换句话说,人的认知存在盲点。
笛卡尔发现了人存在无知之知,他认为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是正确的,如此一来,哪怕推理正确,最后得到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正因如此,有些危险或错误是无法避免的。
于是,笛卡尔把所有的知识都怀疑一遍,把所有知识打破后重建,他的怀疑指的就是思考。
那么,笛卡尔的怀疑精神有意义吗?
事实上,怀疑精神是我们日常必备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迷思、推翻执着。我们怀疑自己不完全正确,其实就意味着我们不再那么固执己见,从而减少很多失误。如今,网络上流传很多虚假信息,也需要我们具备怀疑精神。
不执着,不固化,不盲从,变通而坚持应有的原则,才算有智慧。
当然,怀疑精神不是让我们去任意怀疑他人的人格,而是让我们怀疑生活中的各种讯息。
02、休谟:检视自我,抛弃自我,获得自由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看到了碗口那么大的天,对此,青蛙确信不疑。
毕竟,人无法认知到自己认知之外的世界。
当某一天青蛙跳出井来,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他的内心肯定是无比震撼,原来之前的自己只是被自己的认知束缚了。
想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只有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别无他法。
小鸟哪怕给青蛙强调一百遍天空无边无际的事实,不如青蛙自己跳到井外来看看,毕竟人只会相信自己的感知。
大哲学家康德,在阅读休谟哲学之后,非常感慨,他说道:“休谟敲醒了我独断的美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敢于否定和打破自己的人,意味着拒绝武断,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做梦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只有清醒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做的梦,然而清醒后,实际上又处在了另一个梦中。
睡眠时在做梦,清醒时也在做梦,但是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
醒觉和开悟的人,就清楚这一点,就如苏东坡所说的,世事一场大梦。
在这场大梦中有人知道自己在演戏,有人不知道,觉得一切都是真的,也因此活得痛苦不堪。
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对一切都很笃定时,休谟却用怀疑的眼光在审视这一切。
休谟的怀疑不是无端地猜疑,而是“一种知识上非常具有深度的怀疑。”“不是为怀疑而怀疑,而是确实指出了值得怀疑之处。”
休谟认为,人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想象出来的。
作者认为,“自我”是一种认知的产物,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假设性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它本身并不具有确定性。
佛教中有种说法叫做放下自我,破除我执。很多人对此无法理解,此时,休谟的观点就可以帮到我们。
自我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不可接纳。
佛教非常相信因果业力,休谟则认为因和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我们人类习惯用时间先后来定义因果的存在,事实上一个结果的产生往往有很多因,很多时候,一个因根本无法导致一个果。
怀疑是一种审慎的态度,检视自我可以让我们破除我执。
放下自我,冲破自我编织的囹圄,我们才真正自由了。
03、康德:检视“认知”,翻转认知,也翻转人生
凡事有利必有弊,怀疑精神虽然能够减少失误,避免因执着而生出的烦恼,但是怀疑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在面临重要抉择时,徒增茫然,犹豫不决。
哲学起源于好奇心,目的是追求万事万物的真相。
我们学习哲学,原本就是为了消除迷惑,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但是怀疑精神却让我们越来越迷惑,这不是适得其反吗?
笛卡儿告诉我们,怀疑只是手段,真理才是目的,但怎样实现?
康德回答了这个难题。
康德认同休谟的怀疑,但不接受“一切知识来自经验”的观点。康德认为有些知识是天生的,虽然这些知识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们人都有一个认知世界的底层思维,这个底层思维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哥白尼却发现了实际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我们掌握的所有知识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都带有人的解读。用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都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康德这个哲学思想就被称为“知识上的哥白尼式反转”。
进一步说,所谓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认知和真理之间永远存在差距,这个差距无法消除。
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决定都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正确,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凡事都怀疑。
作者认为,从康德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三点智慧
第一,了解界限的智慧。
康德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先想想界限”。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面对无限的知识,我们只能承认自己的渺小,虽然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学好应该掌握的知识。
除此之外,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第二,善用有色眼镜的智慧。
生活中,有色眼镜往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很多人在看待死亡、人生成败、苦与乐等等时,往往带有严重失真的有色眼镜。
虽然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终有一死,但是我们还是会无端恐惧死亡,因为我们会按往常的经验判断死亡是件坏事,可实际上谁知道呢。
拥有财富、幸福、成就,我们觉得是成功的人生,反之则人生失败。
事实上,成功的人生没有固定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当然,如果我们所戴的眼镜非黑即白,把人生单纯的划分为成功和不成功,也是不恰当的。
试问,哪里有十全十美或者完全倒霉的人生。
第三,寻找最佳解答的智慧。
人生的好与坏,如果把裁判权让给别人,那么不管多好的人生也是悲哀的。
人生好不好,得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这就是康德哲学带来的一种“人生观的哥白尼式反转”。
04、结语
感觉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透过哲学家们的视角,我们不会纠结于日常的繁杂,让自己活得、更幸福,更自由。
非常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生活中很多烦恼是因为我们想的太多,而读的书太少。
读哲学书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助哲学家们的思考,反省我们自己的生活,自己找到答案。
哲学书,要读懂并不容易,然后一旦读懂一些,心便自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