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2024-01-20 05:28   geyange.com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

抱刘越石之孤愤,希张横渠之正学。——王夫之墓志铭

引言

王夫之(也叫王船山),是一个气学集大成者,作为一个明末清初、有反清复明倾向的思想家,他对宋明朝以来的思想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明朝灭亡之后两百多年,王夫之的哲学成了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资源,船山先生的思想,在戊戌变法中有很高的地位。而船山遗书则在湖湘学派中流传。

王夫之晚年,体弱多病,甚至连笔墨纸砚都拿不动了,还依然坚持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涉及哲学、史学、美学,有一百多种著作,四百多卷,比如《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读四书大全书》、《老子衍》、《庄子通》、《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博议》、《读通鉴论》、《宋论》、《诗广传》等等。

从哲学意义上而言,王夫之启发、酝酿了近代启蒙思潮,是朴素形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峰。

宋明时期,理学成为官方科举取士的标准,未免使得形而上与形而下区别开来,学子们对形上之学大有作为,却在形而下的现实社会中无作为,这种学风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于是王船山从王朝灭亡的历史经验中,首先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不能离开现实事物,单独去讲一个理。

(一)无其器则无其道

1.王夫之认为,道无形,气有形;无形为隐,有形为显。其中,器指个别存在,道指规律、规范或本质(法则)。

形而下者,可见可闻者;形而上者,弗见弗闻者也。——《读四书大全说》

2.王夫之亦区分形上形下,同时又侧重论证上下不分离,认为本质规律即存在于个体事物中。

形而上者亦有形之词,而非无形之谓。——读四书大全说

即不能脱离具体现实,去探讨事物规律。而程朱理学以“理”、“道”为根本,认为形下世界为形而上世界的现实化。

3.针对程朱理学道本器末的哲学观,王夫之认为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他提出一个重要命题,无其器则无其道。

无其器则无其道,人类能言之。虽然,岂患无道哉?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故其诚然者也。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磐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而人特末之察耳。——《周易外传》

(逻辑清晰,一直倒推。西方学者采用无限倒推,然后得出了第一推动力,东方学者王夫之则倒推出“必须在现实中去谈论道”。当然,中西思想不可简单比附,但是可以此为线索去看学者的论证方法)

(二)理不先而气不后

西方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构成世界的,有形式和质料,相同的质料配合不同的形式,就构成了万事万物。中国哲学认为,理与气是构成世界的本质。两者关注的不同在于,是科学的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1.王夫之认为,客观实在的本质是气,气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太虚之为体,气也。气未成象,人见其虚,充周无间者皆气也。《张子正蒙注·乾称》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散入无形而适得气之体,聚有形而不失气之常。《张子正蒙注·太和》

2.自天道、性命之理而王夫之的理气论,并且对程朱理学的理气论进行了批判。

其一,以理为气的性能。健者,气之健也;顺者,气之顺也。水之润下,理也,而又岂非气乎?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这里跟朱子理学就不一样了)

其二,以理为气运动变化。“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

其三,以理为气化万物的过程所变现的一定形式。由气话而后理之实著,当其为此理,则固为此理,有一定之型。

其四,理和气不能分为两截。程朱理学的理气分殊是一种逻辑可能,但王夫之不同意,他认为,理即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三)太极充塞两间

王夫之有陆象山的阴阳太极论的倾向。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陆学“一阴一阳谓之道”,王夫之“一阴一阳两气合一为太极之实体”

1.王夫之提出太极阴阳说,即以阴阳二气合一之实体为太极,视其为宇宙的本体或万物的本原。“阴阳者,太极之实也”。此太极之所出生万物,成万理而起万事也,姿始滋生之本体,故谓之道。

2.阴阳充塞两间。阴阳不孤行于天地之间,行不孤则必丽(附著)物以为质。

阴阳之本体,氤氲相得,合同而化,充塞两间,此所谓太极也,张子谓之太和。——《周易外传》卷五

(王夫之自认为,他继承了张载的太和之道,太虚为本体,太和为一种状态)

出乎象,入乎形;出乎形,入乎象。两间皆形象,则两间皆阴阳也。两间皆阴阳,两间皆道。

3.王夫之提出“太极充塞两间”,认为本体即在现象之中,不能脱离现象而存在;现象乃本体的显现,是本体自身运动的不同形态。

(四)气无损益

1.天地之间阴阳二气是自足的,屈于此则伸于此,其总量并无减损。(有一种能量守恒的感觉啊)

“气自足也,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张子正蒙注·太和》

易言往来,不言生灭。生非创有,死非消灭,阴阳自然之理也。

2.让我们回顾一下阴阳二气说的历史源流。

汉代,以阴阳互为生灭解释阴阳推移;

宋代程朱理学提出阴阳流转说,认为阴阳二气或互为兴衰流转,或一气进退相推而阴阳无始;张载更以聚散说解释阴阳推移,以个体的生灭为二气聚散的不同形式。

王夫之则由此导出气无生灭说。

(五)神妙万物不主故常

1.王夫之以神为阴阳二气变化的动因。“道为神所著之迹,神乃道之妙”。

“易之象数,天地之法象也·····其体与天地合也。弥,遍也。纶,联合而尽其条理也。道谓化育运行之大用。自其为人物所必由者,则谓之道。自其妙万物而不主故常者,则谓之神。全肖其体,故曲尽其用”——《周易内传·系辞上》

2.王夫之的神化学说,主要辩论了神的不测推测。阴阳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非待筹量调剂以曲赴乎事物,不能强无心者以听我。但阴阳的变化没有固定形式,所以其变易神妙莫测,不主故常。

3.依神妙万物而不主故常,王夫之反对“物极必反”的公式化和绝对化

例如,人事的治乱,发展到鼎盛之时,并非立即走向反面,饶舜之后并不一定继之以夏桀商纣,反而是大禹的嗣兴。所以,不能说泰极而否、否极泰来、极则必反。

在王夫之看来,事物变化的形式不能将它作为一种模式,不可用形式来解释模式的变化。

(六)推陈而别致其新

1.旧的生命终究,新的又会继之而兴,并且不断更新。这就是“推故而别致其新”,又成“推陈致新”。

2.天地之化日新。

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灯烛之光,昨犹今也,而非昨火即今火。《思问路·外篇》

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质之已迁,则疑今兹之日月为邃古之日月,今兹之肌肉为初生之肌肉,恶足以语日新之化哉?《思问录·外篇》

(七)延天佑人

1.君子以人合天,而不强天以从人。

2.天地之德,亦待圣人而终显其功。

(黑格尔:个人的命运在历史中是卑微的。那些历史中的大人物,都是法则的具体显现。)

3.延天以佑人,即是延长自然的功能,使其为人类服务

圣人与人为徒,与天通理。与人为徒,仁不遗遐;与天通理,智不昧初。将延天以佑人于既生之余,而《易》由此兴矣。

(王夫之篇完结)

拓展阅读:

2016年,一批顶尖的考古学家、水利专家齐聚杭州,发现了一个距今4700年到5100年前的良渚古城,该古城具有极其复杂的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不仅包括城内的河道,还包括外围一些非常复杂的水坝。

考古学家们在水坝的黄土剖面中发现,泥土堆里有很多白线,是烂掉的草。原来,在藻泽地边上,长满了草,草底下,又全是淤泥。于是,古人们就地取材,把草割掉,然后用铲子把淤泥铺在草上,顺势一卷,用芦苇一捆,就可以形成一个土包。这些土包,堆砌在一起,就成了水坝。

这些“草裹泥”形成的土坝虽然非常柔软,但可塑性却很强。无数个“草包”连结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水坝,不漏水,所以水坝的质量就非常好。这便是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道理。所以,每逢雨季天目山山洪暴发,但良渚古城却安然无恙。

而在秦国的蜀郡,水利专家李冰则用都江堰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自然之力。都江堰位于岷江弯道上,这个地方被称之为鱼嘴,当水流到鱼嘴这个地方,江面骤然变宽,奔腾的江水速度也就变慢了。

于是,鱼嘴就成了一个可被利用的关键——利用好地形,就能实现水道分流,从而使汹涌的洪水乖乖听话。在春季,鱼嘴可以把水引去灌溉。在夏季,雨量丰富的情况下,鱼嘴的弯道动力学又会把洪水引向六个不同的支流与外江,从而使成都平原免受水灾。在水很容易聚拢到一个地方,人们发现了弯道动力学原理。

古代岷江水利工程,还有非常著名的飞沙堰和宝瓶口。岷江之水以四五百公里的速度往下冲,其中夹带其大量泥沙,而飞沙堰则是利用离心力原理,在大自然的神力之下,重达千斤的石头都会被翻到外江去。而在飞沙堰往上,则会看到一个根据根据山体大小而改造出来的固定宽度的河道,这个河道就叫做宝瓶口。经过飞沙堰的水流可能会翻回来,但因为宝瓶口山体的宽度被固定了,所以倒灌回来的水量有多少,则完全可以由宝瓶口的宽度来决定,从而可以同时实现灌溉和泄洪两个功能。

跟都江堰工程同期的水利工程,还有广西的灵渠。灵渠的大小天平坝主要依靠铧嘴实现海洋水三期分流。一部分流入北渠,一部分流入南渠。而北渠直通湘江,南渠通漓江,从而实现跨流域调水,以便于秦军的战船能迅速到达广西。

在灵渠中,有一个著名的鱼鳞坝,因为其地面由参差不齐的条石构成,所以被老百姓称为鱼鳞坝。当水漫过坝面时,从岸边看去,就像很多小鱼就水面跳动。坝面上水流经过时,水里的泥沙会渗透到石条缝隙中,随着时间推移,大坝不仅不会垮掉,而且会因为自然带来的泥沙和大水的冲刷之力而历久弥坚。(摘自瞭望智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