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心得感受(《生活的哲学》读书心得&摘录)
◆内容简介(豆瓣)
我们都在练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生活路上,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等待着答案。《生活的哲学》提醒我们,如果你已经有些迷茫、甚至陷入恐慌的话,不必心急,不妨听听古代哲人的想法,一些历久弥新的人生感悟,可能正好点出了你的迷津。
这本书中,“街头哲学家 ”朱尔斯•埃文斯找来了人类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智者。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十二位古典哲学家聚成梦想中的人生学园,一起探秘人的心灵和情感,教给我们控制情绪、享受当下、规划生涯、面对波折等各方面的生活智慧。况且,生活的满足远不止感官的享受,思考生活、领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快乐。哲学,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畅谈人生哲学的同时,埃文斯还讲述了那些被哲学拯救的人们的真实经历:心理崩溃的大学生、精神过度紧绷的上班族、忍受痛苦战争记忆的老兵、总忍不住想花钱的白领、受幼年创伤折磨的青年……哲学帮助他们荡涤信念上的灰尘,走出各自生活的窘境,让心灵强大起来。
我们可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生活的哲学》传播着苏格拉底式的人性乐观主义,让人类古老的智慧再次照亮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豆瓣)
朱尔斯•埃文斯(Jules Evans)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情感中心主任,致力于研究古代哲学在现代生活和心理学中的应用。他长期为《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欧美主流媒体撰文,并发表了大量关于生活哲学的讲座。2013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与英国艺术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 联合推选为“新一代思想家”之一。
目前,他也是英国最大的哲学俱乐部——伦敦哲学俱乐部(LPC)的负责人之一,与阿兰•德波顿、朱利安•巴吉尼等其它15位独具特色的哲学家们一起,共同致力于通过哲学让我们能真正改变自我,并从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贝小戎(译者)
本名薛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著有作品《西风不识字》、《假装读过》。
◆目录
***前言 欢迎来到雅典学院 VII***
***哲学:幸福生活的起点 003 ***
******
【美德的战士029—093 】
做自己生命的舵手 031
哲学是身心的操练 049
接受和适应人生中的不完美 073
******
【哲学的盛筵 095—120】
享受当下的艺术 097
******
【神秘主义者与怀疑论者 121—179】
我们为何身处这个世界? 123
格言的力量 143
哲学:批判性思维 159
******
【政治学181—269】
纷繁社会中的简单生活 183
我们能建立一个完美社会吗? 207
平行人生:榜样的力量 227
在共同的生活中实现幸福 245
******
***尾声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271—286***
***课外辅导287—302***
附录一 改进自我的动力来自情绪 289
附录二 有趣有用的苏格拉底传统 293
附录三 让理性放假,在音乐里活! 299
◆读书心得:(朱江)
一本将诸家西方哲学门派观点进行提炼、将其转化为普世智慧的一本书。
作者应该是首推斯多葛学派的,该派的理论核心用今天比较著名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愿上帝赐予我平静的心,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愿上帝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愿上帝赐予我智慧,让我明辨这两者的区别。”(肯·威尔伯《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
对于这句话,个人是高度认可的,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如若知行合一,真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良途。而这个观点的推演,竟导出了我当时考《国家心理咨询师》教科书的一则重点——埃利斯的合理认知行为疗法——即ABC情感模型,A是客观发生的事情,B是我们对此事的看法,C是我们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A是我们不能改变的,B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而C作为结果则更多的受B影响。心理咨询用此方式,就是协助求助者的调整他的B,从而达到控制C的目的。
乐观的人,都有着强大的B;焦虑与抑郁则相反。
本书最后,作者对积极心理学很多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积极心理学理出的各种幸福指标过于呆板和教条,而人们的幸福感却是大相径庭的。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刚好相反,正因为幸福感这东西很难衡量、很难制定统一标准,所以积极心理学才通过大样本进行收集与整理,无论结论和指标是否值得商榷,但是这种尝试的途径至少是科学的,如果我们认为一个测量标准不能够尽善尽美,那就果断抛弃,个人觉得不太合适。
拿高考举例,可以抬杠:为什么一定要考这么几科呢?难道这几门考试就可以完全说明一个人的素质了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与长处,又怎能通过考试就将人排成三六九等呢?考试本来就有随机性,有时候运气好有时候运气差,运气成分对衡量一个人难道没有影响吗?高考的程序一定是公平的吗?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不同,为什么要一起比试呢…………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高考依然是最好且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
有句话说得好:“有废要有立”。如果推翻原有的规则而又没有建立起取而代之更好的体系,这是毁灭,而不是论道。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是挺有阅读价值的,不仅将西方古代哲学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将其精华提炼到今日可用的人生智慧,其中不乏名言警句,值得我们思考、借鉴,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摘录:(原书)
前言 欢迎来到雅典学院
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的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这句话启发了艾利斯的ABC情感模型,它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我们经历了一个事件(A),接着去理解它(B),然后本着这种理解感受到一种情绪反应(C)。
苏格拉底哲学核心的乐观信息是,我们有能力治愈自己。
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当我们改变对一个情境的看法时,我们的情绪也会改变。神经科学家称之为“认知——再评价”,他们把这一发现追溯到了古希腊哲学。他们的研究表明,我们对我们如何理解世界有所控制,这使我们能够调整我们的情绪反应。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改变我们的思维和感受的自动习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勇气,还需要谦卑:没人愿意承认他们的世界观是错的。我们固守着我们的信念,哪怕它们麻痹了我们。
古希腊人没有宣称人类生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完美的理性存在。他们提出,人类实际上是严重的无意识、拙于思考的动物,一辈子都在梦游。但他们坚持认为,如果我们致力于我们的哲学练习,我们大多数人可以用我们的理性去选择更加明智的人生道路。
我们的信念会令我们生病,或者帮助我们成长。
在20世纪90年代末,亚伦·贝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学生马丁·塞利格曼提出,心理学应该不仅帮助人们克服情绪紊乱,还要帮助他们成长,过上最好的生活。他把他的新领域称为“积极心理学”。
哈里斯认为,道德唯一合理的基础是关切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的幸福。
任何可靠的道德规范都应该努力符合关于人性和宇宙本性的科学证据。
苏格拉底式步骤:一、人类能够认知自己。我们都用理性去省察我们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二、人类能够改变自己。我们可以用理性去改变我们的信念。这会改变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循着我们的信念。三、人类能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动习惯。四、如果我们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来遵循,我们就能过上更加美满的生活。
美德的战士
科纳姆这样说这一经历:“做战俘是对你整个生命的强奸。但是我在伊拉克的掩体和监狱里学到的是,那样的经历并不一定是毁灭性的,那取决于你。”
在你的情绪控制你之前控制你的情绪
爱比克泰德说,大量苦难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试图向区域2中的某个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行使全面主权。继而,当我们未能控制它时,我们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抑郁。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区域1“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而它们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柯维建议我们“主动出击”:“你需要意识到我独立于所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的情绪、我的冲动,哪怕是我的遗传天性。我有能力负起责任。我能够负起责任。我们有能力选择我们的责任,哪怕是在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很少的情况下。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中有我们的自由和力量。”柯维像爱比克泰德一样,建议我们要“想象两个圈”——外圈,柯维所说的“关切圈”,包括我们可能会担心但我们影响不了的东西。那个更小的圈被柯维称之为“影响圈”,包括我们能够控制的东西,我们应该承担起对它们的责任。柯维说,我们越是把力量集中于影响圈,我们就越快乐、越高效。
03 哲学是身心的操练
鲁弗斯坚持认为,哲学训练既是头脑的,也是身体的。斯多葛派的学生应该接受训练,去“适应寒冷、炎热、口渴、饥饿、便餐、硬床、禁欲,忍耐艰苦的劳动。因为经历这些和其他事情之后,身体变得强壮,不容易动感情,能完成各种工作,灵魂也经过做苦工之后变得更强大,通过禁欲学会了自我控制”。
爱比克泰德:“如果你戒掉了一种坏习惯30天,你要感谢神,因为这一习惯开始弱化,随后会被彻底改掉。”日记也使我们可以反思白天强烈的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刻,然后挖掘下去,寻找导致这种情绪的信念。然后我们可以思考这种信念,检视它,看它是否有道理。
日记会让你对自己无意识的习惯更清楚,然后挑战它,比如记下你每天要感激的3件事(心理学家称这种技巧为“感激日记”)。
“当困难降临在你头上,要记住,神与摔跤教练一样,给你找了一个强壮的年轻人做对手。你也许会问,为了什么呢?因为这样你可能会成为奥运会上的胜利者。”
04 接受和适应人生中的不完美
奥勒留的一段话:‘当你早上醒来时,告诉你自己,今天你遇到的人会是爱管闲事、忘恩负义、傲慢、不诚实、忌妒和坏脾气的人。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分辨不了善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人不明白事理。那是因为他成长于其中的文化,或者他错误的思维。悲剧在于他可能永远都是这样。所以我没管他,就让这件事过去了。”
“我懂得了没人能够妨碍或阻挠我们。没人能够伤害我。障碍变成了道路。
塞内加提出,也许导致愤怒的主要谬误是,对事情的结局过于乐观的期待。
愤怒多半是由于被宠坏了、孩子气、忘恩负义。当世界没有马上接受我们的国王态度时,我们就像孩子一样又闹又叫。我们想着世界欠我们什么,而不是我们幸运地拥有了什么。塞内加很不客气地对他弟弟说:“你问你最缺少什么?你的账记得太差了,你把你付出了什么记得太高,但是把你的所得记得太低。”愤怒的人对世界欠他们的非常敏感,对他们得到的却视而不见。
如果过于乐观的期待是愤怒的主要原因,那么解决方法是降低我们的期待,努力让他们符合现实,这样我们就不会一直觉得世界失信于我们。
塞内加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观看悲剧是一种群体治疗,提醒观众世界上会发生最糟糕的事情,所以当他们离开剧院,回到他们奢侈的生活,他们的自满和任性被动摇,学会了感激他们拥有的东西。我们给自己讲述灾难的故事,为不幸做准备。
哲学的盛筵
“关键不是抛弃享乐,而是掌控它们。”
伊壁鸠鲁教导说,快乐是“人生的全部”。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只有带来快乐的想法和行为,以及带来痛苦的想法和行为。
“当我们说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时,我们的意思并非一些人无知、偏见或曲解的那样,是挥霍的快乐,或者感官快乐。我们说的快乐是身体上没有痛苦、灵魂上没有烦恼。它不是不停地喝一通酒,或者狂欢,也不是性爱,不是享用鱼和其他奢侈的美味;它是清醒的思考,寻找每一个选择和回避的基础,消除那些给灵魂带来巨大困扰的信念。”
为了实现更加连续不断的平静,理性的享乐主义者学习去限制自己的欲望,限制到容易实现的程度。“使自己习惯于简单、便宜的饮食,满足健康所需,使自己不惧命运。”伊壁鸠鲁写道。
正如一位伊壁鸠鲁主义者的墓碑上所说:“我还没出世,我活过,我死了,我不在乎。”
有时对死亡的恐惧把一个人抓得那么紧,以致他开始厌恶他的人生,袖手旁观,他悲伤的内心决定自杀,浑然不知这恐惧是他抵御不了的源头。
卢克莱修小心翼翼地避免去爱上谁,他认为爱情带来的痛苦多过快乐.
神秘主义者与怀疑论者
他最著名的格言是:“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会不断遇到新的水流。”别的哲学家寻找宇宙之下稳定的元素,赫拉克利特看到的则是不停息的流动和变化。柏拉图引用他的话说:“一切都在流动。没有什么是静止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独立、永远存在的,一切都是自然相互联系的流动的一部分。宇宙是对立者的舞蹈,每种东西都在变成其他东西:“冷的变热,热的变冷。湿的变干,干的变湿。”或者:“生就是死,醒来就是睡眠,年轻就是年老,因为一种东西在变成另一种东西。”
赫拉克利特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我们的理性、控制我们的激情、清除酗酒和贪吃等坏习惯来获得宇宙视角,坏习惯会使我们的意识之火变暗,把我们从宇宙视角往下拉。当我们屈服于“内心的欲望”,我们就会使我们的意识变得暗淡。如果我们过理性和节制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灵魂变得干燥,让意识之火燃得更亮,它就能够理解和照亮逻各斯,使自己跟逻各斯和谐一致。
至今,科学家们还无法找到任何叫作精神的神秘的东西。
斯蒂芬·霍金近来宣称,哲学已死。他说,哲学家们“没有跟上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现代发展,他们的讨论与这个世界好像越来越不相干、越来越过时
”因此,回答“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这一大问题的重任落在了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头上。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既能够解释宇宙的本质,也能解释人生的意义,并不需要哲学家和上帝。霍金说:“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从哪里来,”他说,现在哲学已死,“科学家们接过了解释这一奥秘的火炬。”
人类的意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没有生命的宇宙希望它出现,不只是帮助人类生存和繁殖,而更使他们能够思考宇宙,揭示其真相。
07 格言的力量
“有些事情取决于我们,其他的则不然。”他赞同他生活中的大部分东西都在他的控制之外,但是他自己的性格、尊严和自尊在他的控制之下,没有人能够从他那里拿走。
“认识你自己”;“你认为人生是怎样,它就是怎样”; “凡事不可过度”; “关键不是你遭受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反应”; “做你的灵魂的船长”; “没有你的允许,谁也伤害不了你”; “艰难时刻见品格”,等等。学生们在他们的手册上写下这些格言,记住它们,
哲学能给你内在的力量,控制你自己,但是它不能保护你不受外界变故的伤害。
你绝不能混淆信念和行为准则,信念是相信最终你一定会赢,这样你就输不起了,行为准则是要直面你当前的现实这一最残酷的事实,不管有多残酷。
08 哲学:批判性思维
兰迪对我说:“瞧瞧罗马天主教会,它是你能遇到的最愚蠢、最夸张的东西。”我在想,在人类历史上,厚颜无耻的“奇迹工作者”用了多少魔术的把戏从易受骗的人那里捞取财富、女人和权力?今天有多少人还在这么干?
情绪障碍的典型成因是太相信我们对世界僵化的理解。一个抑郁的人确信事情会出错,一个对社交焦虑的人确信别人不喜欢他。因此,我们可以学着质疑我们自己僵化的观念,以新的方式解释我们的经历。
政治学
斯多葛派的反应是安静地使内心独立于社会有毒的价值观。伊壁鸠鲁主义者的反应是离开社会,建立朋友组成的团体。
犬儒主义者提出,我们应该抛弃文明。
犬儒主义的生活方式要求自愿地无视公众的挖苦和反对。我们太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害怕遭到他们的反对。结果,我们变得焦虑、痛苦,困于非本真的生活之中。
所以我们要宣布我们的独立,拒绝隐藏我们自然的行为,训练自己不去在意他人的嘲笑和奚落。我们要攻击内心的审查官,杀死我们头脑中的道德警察。文明的价值观误导了我们天生的羞耻感,所以我们要改造自己,对真正值得羞耻的事情感到耻辱,对自然的行为不感到羞耻。犬儒主义要发起一场个人道德的革命——犬儒主义者抛弃以表象为基础的虚假道德,走向以遵守个人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真正的道德。犬儒主义者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好好表现,他们想按照他们自己的个人规范,好好地做事。
我们害怕被别人视为失败者。因此,为了寻求陌生人的赞同,我们终生致力于尽可能地显得有钱、迷人、成功。用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的话来说:“我们把我们仅有的钱花在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上,以便给我们不在乎的人留下转瞬即逝的印象。
10 我们能建立一个完美社会吗?
柏拉图提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把我们最高的渴望而不是最低的欲望置于核心位置的社会。”
真理只对那些慢慢地使他们的心灵看见整体、放弃他们以前的观念的人开放。
法律不是神宣布的,而是人类制定了它们。也许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在特定的时刻对人类来说看上去是对的或错的。
柏拉图对人类复杂的心理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解释,它预见到了许多现代心理学理论。最重要的是,他提出,我们有不止一个自我,而是好几个自我。我们的心灵由几个相互竞争的系统组成,每个都有它自己的内容。他提出了一个三重结构——有理性、反思系统;活跃的、情绪化的系统;还有物质欲望的基本系统。
像柏拉图经常说的那样,必须像驯服烈马一样驯服身体。生理欲望会遮蔽我们的理性,阻止理性追求真理。只有在我们训练好身体、净化掉它对我们的理性的影响之后,我们的心灵才能不受阻碍地上升到神那里。
哲学学校的模式有两种。一种学校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哲学,供学生考虑和反思,并不要求学生真正要去信奉它们。这种自由主义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多数学校的模式所教的。另一种是建立一个跟古代概念更接近的哲学学校,只教学生一种特殊的哲学、一种伦理生活方式。他们要信奉这种哲学,并努力彻底地改变他们的自我。今天最接近这种模式的便是经济科学学校,所以看看它的遭遇、它犯了什么错会很有意思。
11 平行人生:榜样的力量
路易斯现在出狱了,出过一本书,在为文学而呐喊。他说:“阅读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它给了我道德指南,以及好好生活的欲望。”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而学到的。通过观察他人,人们知道了如何表现出新行为。在后来的机会中,这种知识成了行动指南。”
“性格即长期坚持的习惯。”
父亲们应该“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孩子显而易见的榜样,尤其不能行为不端,该怎样就要怎样,因为孩子们把他们的父亲的人生当作一面镜子,这会防止他们说脏话、干坏事。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或我们在成长中遇到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模范。
“我们心灵的目光应该专注于凭借本身的魅力能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完善境界的事物。这样的事物存在于良好的德行之中,在研究它的人的心灵中,能够激发模仿它的极大热情。”
如,亚历山大大帝就沉迷于模仿阿喀琉斯,并跟他竞争。他把阿喀琉斯的箴言写在帐篷上——“永远做第一,远超其他人。”——还拜访了阿喀琉斯位于特洛伊的墓地。尤里乌斯·恺撒沉迷于模仿亚历山大的人生。恺撒在年轻时读亚历山大传时,哭了起来。他的朋友问怎么了,他回答说:“当我想到亚历山大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征服了那么多国家,我至今还没做过令人难忘的事,难道我不该哭吗?”
但是普鲁塔克坚持认为,亚历山大控制他自己,是因为他“认为做自己的主人比征服敌人更像国王的做派”。
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因为没有控制住他对埃及女皇克娄巴特拉的激情,令他自己和罗马蒙羞。克娄巴特拉从亚克兴战役逃跑时,安东尼忍不住,像奴隶一样跟着她,“全世界都知道,安东尼不会受到指挥官的情绪的影响,也不会受到一个勇士的影响,甚至不会被自己左右,但是他被一个女人牵着走,就好像他跟她融为了一体,她去哪儿他就必须得跟到哪儿。”
普鲁塔克还敬佩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怒火的人
伟大的斯巴达政治家莱克格斯的改革激怒了斯巴达的富人,他遭到一伙暴徒的袭击,一个年轻人打瞎了他的一只眼睛。莱克格斯并没有报复,而是把这个男孩带到他宫廷里,让他做自己的学生。这个男孩“后来成了他忠心的追随者,对他的朋友说,这个人既不严厉也不自私,而是最温和、最安静的人。”
我们的品格可以通过阅读和模仿伟人的生活而得到加强。
阅读这些人的传记是有价值的,因为哪怕我们永远都不能像萨克里顿那样勇敢,像丘吉尔那样有远见卓识,像曼德拉那样坚忍,我们仍然可以强烈地希望变得更像这样英雄。没有这样的愿望,我们就会沉迷于琐碎的事情,沉迷于追名逐利(如现代普鲁塔克皮尔斯·摩根著名的节目《人生故事》呈现的都是凯蒂·普莱斯、彼得·安德烈之类的英雄人物)。我们看到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人类必然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和试图超越我们身边的人。但是这一过程不一定就完全是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我们模仿的榜样,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最差。
12 在共同的生活中实现幸福
柏拉图对人世或物质的东西不感兴趣,但对神圣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相反,亚里士多德更像一位科学家,迷恋地球上的事物如何运行。
“幸福是灵魂与美德一致的活动。”
人类如果发现一项事业是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有趣好玩的,即使钱更少,哪怕不给钱,他们也会更努力地工作。
在一些人看来,好像没有人有权利去告诉别人该如何生活,一切道德方案其实都是暗中试着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他人。后现代主义者坚持认为,没有所谓的本质的、不变的人性,所以任何以人性为基础建立道德观的尝试其实都是权力和控制的伪装。道德,以及真理本身,不是以人性为基础,而是人工的建构,是实用主义的虚构。哲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建立某种幸福生活的模型,而应该是揭穿所有的幸福生活模型都只是自利的虚构。幸福生活就是对你管用的生活。如果你喜欢芳香疗法,那是你的事。如果你喜欢施虐受虐,那是你的事。谁都可以自由地追求他自己的目标,只要他们宽容别人的事情。只要对你管用,只要能令你感兴趣,那是你的事。
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功地证明,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人格和个人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认知和行为技巧而变得更快乐。
塞利格曼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期间发起了积极心理学,它的目标是使心理学超越其消极的以疾病和病理学为中心的研究,代以研究和推动人类成长的积极目标。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是亚伦·贝克和阿尔伯特·艾利斯从斯多葛派那里拿来的技巧——通过改变你的习惯性信念而改变你的情绪。但是塞利格曼加上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观念,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美德,或者叫“性格力量”,所有人类文化都赞同这一点。塞利格曼坚持认为,科学能够用调查问卷来量化一个人拥有这些力量的程度,接着可以用它来帮助人们提高这些性格力量。所以积极心理学不仅是教授快乐或积极的情绪,而更是如塞利格曼在采访中对我说的那样:“……感兴趣的是生命的意义或美德,是希腊人所说的幸福。”所以积极心理学没有告诉人们该如何生活。它只是测量什么样的引导能够带来这些自我实现的类型。
这就是努力把古代哲学变成科学的危险。有一种很有害的说法说,你可以“证明”某种幸福生活模型的可信性,所以人们就不必再争论它或同意它。如果政治家轻率决定,因为研究证明了它,这种科学就应该立刻传播给大众,通过自动化程序和事先写好的剧本灌输到公民的性格中,这样的主张就会变得很危险。它标志着技术官僚、科学专家的胜利,但付出了实践理性、个体自由和选择的代价。
塞利格曼及其政治上的支持者如此热衷于建立一种“客观的科学”,热衷于避免道德家长制的指责,以致他们已经建立了一种忽略了我们的道德判断、道德争论和自由选择的幸福生活模型,而被忽略的这些东西是人类充分发展相当重要的方面。
“一个良好的社会是使人们建立相互关系的社会,不是告诉对方去做什么,不是去证明我们优于对方,而是去思考我们共同的人性,去创造友谊,通过一起进餐、一起生活、一起跳舞来庆祝生命。希腊哲学中没有多少舞蹈。”
世界上存在着不仅是一种幸福生活的版本,而是多个。不是强迫大众追求一种官方的幸福目标,而是一群朋友在追求幸福时相互帮助。这是我希望看到的。
尾声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如苏格拉底所说,研究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塞内加认为,“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如何死亡。”马可·奥勒留也赞同“连死亡都是生的一部分,只需要看到漂亮地完成这一刻。”对古代哲学家来说,我们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将最终测试我们的哲学练习的成果。
是《斐多篇》传递的信息:死亡不是一件坏事。苏格拉底努力让他的朋友们相信死亡不是坏事,他说服他们的办法是,向他们证明灵魂是不朽的,然后描述死后灵魂的命运。
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死亡就不是坏事,因为灵魂是不朽的,在离开身体之后最后会跟神合一。死亡就是哲学家对死亡漫长追寻的终结,在那一刻他对神的追求到达了顶峰。因此苏格拉底说,“他难道不是快乐地死去?他肯定会,我的朋友,如果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伊壁鸠鲁式的善终
伊壁鸠鲁派认为死后灵魂不会存活,但他们仍坚持认为,死亡不是坏事,明智的人可以“善终”。死亡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因为伤害寓于不愉快的感觉,但一旦我们死了,我们就不会感受到任何东西,因此死亡不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它不是坏事。对伊壁鸠鲁派来说,善终是我们平静、快乐地告别人世,有朋友围在身边,愉快地想起我们分享的所有快乐时光,不会毫无必要地担心来世和安全,因为我们知道,如卢克莱修所说,死亡“比最深的睡眠还要安宁”。
选择一种死亡
塞内加面对死亡时本来是想追随苏格拉底:塞内加平静地听取了他必须死掉的消息,责骂他哭泣的亲人被他们的情绪占了上风。但接着这场戏就演砸了。塞内加切开了他的手腕,但是血流得太慢,他死不了。他又切断了膝盖和大腿的动脉,但这仍然杀不死他。之后他又服毒,但毒液在他血液里流得太慢。最后,为了结束塔西佗所说的这“单调乏味的死亡过程”,他被带进一个热澡盆里,最后在热气中窒息而死。塞内加辛酸的、有些荒唐的死亡方式告诫人们,我们控制自己的死亡的意图,并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我们的自主和尊严和这是死亡这一事实之间存在着矛盾。死亡反抗我们对它的控制。
然后呢?
我认为威廉·詹姆斯之所以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就是因为他对各种人类体验敞开胸怀。他没有摒弃任何体验,认为它们不值得注意、不值得研究,而是坚持认为哲学和心理学应该考虑一切可以获取的数据——客观的和主观的。
我们忘记了我们身上的精神财富,结果我们去乞求别人的赞同和外界对我们自我价值的确认。
“我们都比自己以为的更富有;但是我们被教导去借,去乞求……但是我们不需要什么教条。苏格拉底教导我们说,它就在我们身上,找到它并学会使用它。”
但是有那么一刻,我确信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永远都不会死,它是纯粹意识和爱。我希望我能再次感觉到它。
朱江
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