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和人生哲理的区别(如何定义“哲学”和“鸡汤”)

2024-01-07 03:21   geyange.com

鸡汤和人生哲理的区别

哲学和鸡汤放一起,是哲学的悲哀。哲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两千多年来最有智慧的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探索,有着最深刻的思想。鸡汤才几十年?而且谁都可以来几句鸡汤,鸡汤的门槛有多低,就足以说明鸡汤的廉价。把它们放一起定义,是哲学的耻辱。

哲学不多说了,我这里只说说鸡汤的成形和本质是什么,还有它的天然局限性,因为探索完鸡汤我们就经历了一遍真正的哲学思考。

1.鸡汤历史

1993 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与共同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登陆书市。心灵鸡汤式的读物往往以其浅显易懂的格言和故事,阐述生活哲理、分享人生感悟,因而在中国受到广泛传播。

80 年代末,“鸡汤诗人”汪国真横空出世。1990年出版界的“汪国真年”到如今的大量心得书、励志书充斥市场,形成一股浓厚的“鸡汤书热”。 90 年代,这种行文风格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为大批作者所运用。比如旅美作家刘墉一边讲述自己的生活,一边告诉我们:“窗外有蓝天,多美的日子!窗外有阴天,多美的日子!”受过哲学科班训练的周国平则将心灵鸡汤与哲学相结合,提出“幸福哲学”:“上帝为每个人设计的方案无须更改,重要的是能够体悟其中的意蕴。”

还有擅长成功学的李开复、谙熟两性情感的陆琪,以及用“非洲草原狮子大象”来说道理的俞敏洪都是典型代表。后来,微博的盛行更是为心灵鸡汤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于是,140 字的“鸡汤体”便形成了。全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这些“ 鸡汤式” 文字, 玩到根本停不下来。现在的抖音快手,更不必说。

2.鸡汤本质

心理学博士史蒂芬·布莱尔思在《不靠谱的伪心理学:破解心理呓语的迷思》一书中说:

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心灵鸡汤往往不做严谨的分析,大部分是由一个简单的故事加上一句浅显的话语组成。这就让在学习、生活上压力大的人群可以“零思考”地接受。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多的今天, 快餐文化开始大行其道。快餐阅读以一种随意性的浏览,放弃思维的辅助,成为填充人们大脑中暂时空白状态的消遣。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等,来博得我们会心的一笑。心灵鸡汤的红火,正迎合了我们的这种快餐式阅读口味。

汪国真对自己心灵鸡汤诗红火的评价:

“读诗的群体都是成长中的青年人,他们在诗里找到了自己情愫的影子。”

可见,鸡汤本质是“自己情愫的影子”成了引发人们情感共振、心灵共鸣,而且,这种共振与共鸣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3.鸡汤局限

“当你感到疲惫时,喝一碗别人准备好的鸡汤,可能很快会觉得精力充沛,但没过多久你又会感到饥饿和疲惫,而且时间一长,喝得太多,肯定会觉得腻,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作用”。

一把钥匙打不开千把锁。无论是哪个大师,也煲不出包治百病的心灵鸡汤,普通人更不能依赖心灵鸡汤来解决心中的千千结。把心灵鸡汤当成闲暇消遣可以,如果要治病或排解困难, 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真正能给人以启迪的人生感悟是经过生活的积累和沉淀而产生的。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成功学等心灵鸡汤的流行,与中国教育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教育方式导致非常多的年轻人丧失了对生活、工作、人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良的本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过度地依赖于外物。而倾向于独立思考的人群往往不喜欢心灵鸡汤。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学会独立思考,不妨尝试养成本能地去质疑那些传统智慧的习惯,但注意不要成为 “愤青”。不要认为那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也不要被那些满嘴心灵鸡汤的大人物吓倒。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当自己确信有足够的事实来支撑,再做出判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