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2024-01-02 16:41   geyange.com

蜡烛的自述化学

1.3对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探究

预备知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关蜡烛的常识。

西汉匡衡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唐朝李商隐《无题》曾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孔明曰:“……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

蜡烛,用石蜡(多种物质混合)制成,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日常照明工具。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蜡烛是可以燃烧的,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滴落蜡油。在燃烧的时候有“黑烟”,在吹灭之后,有“白烟”。

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既然是化学变化,在它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呢?我们按以下过程来探究。

1. 想想或想象一下,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新物质,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2. 设计实验证明这种猜想,无论这种猜想最终被证明正确还是错误,都是收获!

3. 具体的实验过程,按步骤进行;

4. 得出结论,分析产生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5. 拓展探究,得出结论之后就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了,再确定研究方向,并提出新的问题或猜想……

在做实验之前,还是要说,安全无小事,认真仔细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条看似简单的安全操作要点的背后,都有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撑,也同样有许多实验人员的血和泪甚至生命。

整个实验过程其实就是蜡烛燃烧的过程:

1. 点燃前(烧之前看一看,试一试);

2. 点燃(让它烧,同时做几个测试,看看结果);

3. 熄灭(吹灭了,再进行几个测试)

【点燃前】看一看切一切 扔一扔

观察蜡烛的颜色:白色、红色、还有可能是彩色的(生日蜡烛),状态:固态(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形状:可能是圆柱形或其他形状,硬度:较大,得花点力气才能掰断,闻气味:有特殊气味。

切一小片石蜡,扔到盛有烧杯的水中观察,发现石蜡不溶于水(如果是像白糖、盐一样迅速消失了,那就说明它溶于水),而且漂浮在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实验结束之后将这片石蜡放入盛有固体废弃物的烧杯中(扔到指定的容器)。

【点燃】烧一烧看一看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化变)。固态的石蜡熔化为液态(物变,熔化的是还没有燃烧的石蜡),火焰分为3层,外焰最亮,焰心最暗。测试其明暗程度与火焰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根火柴梗,切入火焰中心,让它同时受外焰、内焰、焰心的作用,迅速取出我们发现,外焰先炭化(烧焦变黑了),其次是内焰(有点黑),最后才是焰心(特别淡)。所以我们用这种间接的方式可以推测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如果想要直接证据,就需要用高级的数字温度计测试相关层的温度,得到一个明确的数字了。

蜡烛燃烧肯定是化变,但生成的产物我们看不到,很有可能是因为火焰温度较高,产物一热都变成气态跑了,如果能让产物冷下来,也许就能看到了。所以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冷—为了降低产物温度,更好地观察生成物,干燥—为了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观察,发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水雾)生成,证明了蜡烛燃烧产物有水;之前学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次也看看能不能浑浊—拿一只新烧杯,把烧杯底蘸点澄清石灰水,也倒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证明了蜡烛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

<注意:这里如果仅仅用蘸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扣在火焰上方,是不能得到:水+二氧化碳的结论的!因为这样不能说明产生的水雾到底是蜡烛燃烧产生的,还是澄清石灰水里面的水受热又遇冷形成的。>

有时候,质量不好的蜡烛,烧着还产生黑烟,烧杯底也可能沾上黑烟,如果用玻璃棒刮一刮会发现是一些特别细小的粉末,其实它是石蜡未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又注意:燃烧过程,实际上是石蜡受热,变成气体,在烛心处燃烧。>

【熄灭】吹灭了看一看 再尝试点燃

吹灭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烛心都会有白烟往外飘。如果用火柴去点燃(最好还是用燃烧的石蜡去点,容易成功)白烟,发现蜡烛能够重新燃烧。这个白烟,其实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点的时候,还得注意,先靠近烛心点,点着了有了成功的经验,再离烛心远一些尝试点燃。

成功体验:会看到,点燃的一瞬间,火焰犹如水滴一样,是从白烟顶端“滴”到烛心,从而引燃烛心的。如果看的不清楚,仿佛是白烟顶端先有一个火苗,“穿越”到烛心上的。

其实这个实验就已经渗透了微观物质世界了:无数的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聚集形成了石蜡这种物质。

【实验结束】如果是在实验室进行的,那么…

1.将固体废弃物放入专用的烧杯中;

2.将水池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用镊子夹取放入专用烧杯;

3.仪器药品摆放整齐;

4.擦干净实验台。

--------------------------------------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