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的道理 西游记西天取经告诉世人十个道理

2024-01-02 03:40   geyange.com

唐僧取经的道理

西游记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自从问世以来,就阅读者众,西游记中充满了想象,有人将西游记当成了童话,如果西游记仅仅是童话,怎么会被列入四大古典名著呢?所以,西游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就仅仅说西天取经,就蕴含了十个浅显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了将有益而无一害:

第一,人生要有大目标,生活要有小目标

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是一场大戏,而这场大戏,就只有一个大的目标,取得天竺大乘佛经,回到东土大唐,度化众生。要达成这个大目标,就得经历不同阶段,所以要将这个大目标,分化成九九八十一个小目标。

第二,彻底消灭恶念

人的恶念,大多不可以一下子完全消灭的,反复在脑海中出现,是常有的事。就像孙悟空消灭六贼,暂时将六种恶念打下去了,但是后来又出现了白骨精,代表三种恶念出现,将白骨精打下去后,真假美猴王时,又出现了一群强盗,代表一群恶念。人的一生中,恶念会不断浮头,出现一次打一次,终究会消灭所有恶念,取得真经。

第三,脚踏实地去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西游记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经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步行十万八千里,耗时十四年走出来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仰望星空还是脚踏实地?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给了我们答案: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第四,正确处理酒色财气

关于酒色财气,有这样两个观点,有反对者如大相国佛印和尚: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有中立者如苏轼: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改革者如王安石: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再者如唐僧:饮素酒而不醉,踏女儿国心惊肉跳,面红耳赤而不染红尘不湿鞋,锦镧袈裟垫箱底而不惹杀身之祸,一怒便念紧箍咒在齐天大圣面前树威。

第五,送到手的,世人往往不懂得珍惜

为何如来佛祖要安排九九一难,为何如来佛祖给世人讲法,要收三升五斗米,为何唐僧师徒得用紫金钵盂换得有字真经?

这一切,并不怪如来佛祖,而是怪世人,世人对于简单送到手的东西,往往不懂得珍惜,轻视且怠慢它。对于那些经历千辛万苦才得到的东西,反而会倍加珍惜。

但是归根到底,东西还是那件东西,人还是那个人,真经还是那部真经。

第六,一人不成众,一木难成林

在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成功的,虽然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是个人的实力,终究也是有限的,孙悟空的厉害之处,在于其能够借势。大闹天宫时他也不是单打独斗,花果山七十二洞,聚集了四万七千只妖魔,当然西天取经也不是孙悟空的个人功劳,很大程度,孙悟空是借了天庭和西天的势。

如白骨精般单打独斗,搞不出什么大名堂,遇到厉害点的对手,还可能会灰飞烟灭,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第七,打不过就跑

三十六计,逃为上计,菩提祖师送给孙悟空的筋斗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最佩服的妖怪,就是九头虫了,他是野生妖怪中,少数能够最后生存下来的,九头虫的绝技,就是打不过就跑。很多人将九头虫的这种做法,当成了逃兵,高傲的孙悟空也是这么想的,所有他组织二郎神去追杀被咬掉一个头的九头虫。

其实打不过就跑,这并不是逃兵,如果实力相当,想必以九头虫的性格,他是不会跑的,可是实力对比悬殊,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了,何必去鸡蛋碰石头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一种战略退却,九头虫之所以在取经路上设劫,不就是因为其想在西牛贺州成立一方势力吗?最后据说他完成了自己称霸一方的溯源,成为了八岐大神。

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恢复实力,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使个回马枪,迂回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战略退却。如果当年项羽没有乌江自刎,而是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第八,有背景的惹不起

打狗还得看主人,这是西游记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里便不再细谈了。

第九,生死看淡,坦然面对

唐僧西天取经,在双叉岭第一次见到妖怪,一只虎精一只熊精,唐僧直接被吓得昏迷了三天,如果不是太白金星暗中帮忙,早就见了阎王爷了。而到了黄袍怪一回时,唐僧已经见怪不怪,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与黄袍怪触膝长谈,到了取经后期,唐僧见到妖怪,就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以至于有的妖怪还怕唐僧三分。

有人说唐僧是胆子肥了,其实不然,是唐僧将生死看淡,坦然面对了。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九九八十一难躲不过,既然在劫难逃,就用雷军那句简单粗暴的话吧: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第十,藏在各位读者心中

每个人读西游记的角度不同,感悟不同,所提取出来认知不同,所以,就由各位读者补充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