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象征什么 《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
1.命运与自由只垂青那些每天努力的人。
2.善良的人总是再迷惘也终将意识到会有一条正途。
3.今天做不好的,明天也不会成功,所以一天也不能虚度。
4.要把可能的东西牢牢抓住再紧紧抱住,只要有决心就不怕它会逃走。
5.外表只能显耀一时,真美方能万世不陨。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浮士德和靡非斯陀两种人格,前一种代表着理想主义(善),后一种代表着现实主义(恶)。
正如不经历实践的理想是灰色的,不经历丑恶的善美也是幼稚的。人生的全部意义不是获得一个静态的绝对的快乐,而是在与实践(丑恶)的对抗中不断追求和实现某种价值。
所以,在最后一幕中靡非斯陀实际上误解了浮士德,浮士德并没有输,因为他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功绩,而所说的快乐指的是对人类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然而,这种快乐并没有终点,他也因此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论述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①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作者用幻想的情景和真实的生活,交织出一幅瑰丽奇异的艺术图画,使《浮士德》成为既是资产阶级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②在人物塑造上,最突出的是用辩证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作品还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③作品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叙事、抒情、议论揉为一体,使作品丰富多彩,斑斓多姿、④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批判教会则常作暗喻。但大量的幻想场面和人物的出现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有扑所迷离之感。尤其是诗剧第二部抽象议论较多,使作品某些地方游离于主题,显得松散。
《浮士德》性格与形象:
《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息、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
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离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样可满足他的心肠”,始终向上向善。这些便构成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这正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些渴望摆脱蒙昧、获取真知而勇往直前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
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中;
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
他一方面想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悱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
浮士德身上的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歌德身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