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富有哲理的一句诗 《春日》诗中最富有哲理的诗句是什么

2023-12-20 00:09   geyange.com

春日富有哲理的一句诗

一、《春日》诗中最富有哲理的诗句是什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朱熹。

全诗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如下: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品赏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二、春日这首诗中第三、四句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诗人朱熹的《春日》三四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就是把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天,表达了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泗水流经孔林,诗人会想起了长眠地下的孔子,思绪也会随着泗水的流向而被牵引过去。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老夫子的崇敬之情,就以“东风”、“春”比作孔子,抒发自己重德的感受。说明了有“春”的感召,必然会有“万紫千红”的丽景,用这比拟得到崇高的精神陶冶,把高尚的品德化为行动,就不愁没有效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含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哲理: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春日

朱熹 〔宋代〕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春日》这首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字面上是写春景的诗,但是从地点“泗水滨”来看,显然不是实写。

因为诗人此时已在杭州,泗水一带早被金兵占领,诗人不可能到泗水去游春。

这里,诗人用了《论语》中的典故,孔子曾带领弟子们到泗水一带游学,说出了很多道理。

诗人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写泗水滨的春景,暗含了追求孔子之道,说孔子之道就像春风扑面而来,使得鲜花盛开,万紫千红。

也等于说,孔子之道的教化,不知不觉就感染了人心,使得人们都开朗起来,就像鲜花盛开的春天来了一样。

四、春日中哪一句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春日这首诗中富哲理的两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写春景的二句 :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中具体描绘春夫美景的有: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春滿花园,迎春花开花满园。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个不停这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五、春日这首诗中富哲理的两句是哪两句?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名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

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