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教学设计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教学设计方案

2023-10-16 10:28   geyange.com

诗歌意境教学设计

个人信息

达濠华侨中学

学科年级:语文 高一级

学习主题介绍

学习主题名称:《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和区别,提高鉴赏水平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鉴赏诗歌中的景情关系,掌握常见的写景抒情手法2.了解掌握鉴赏意境题的考查方式和答题思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高一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的诗词鉴赏基础,但初中的诗词教学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能进行较浅的诗歌鉴赏,缺乏联想探究能力以及对诗词概念的系统认识,学生在古诗词版块的学习上畏难情绪较高。

对微课的认识:进入高一后,学生的上课形式更加多样丰富,部分学科一直有在进行微课辅助教学形式,而本人在教学中也曾尝试加入微课的方式,所以学生对这种形式接受程度高。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课前微课能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会很喜欢这种模式。而课堂的微课环节能带给学生更直观简洁甚至是生动的知识展示,课后的微课形式的话则能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以便更好复习,这都是因学施教的方式,学生将会很欢迎新的教学模式。

学习风格:今年教授的两个班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较高,课堂配合度高,他们喜欢形式多变,视听讲授结合的课堂,喜欢较活跃活泼的课堂。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在《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教学中,我将使用微课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阶段。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是鉴赏一首诗歌的基础概念,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明所以,无法理解,这会成为诗歌教学的障碍,初中他们已经接触了意象和意境,在课堂无需花太多时间在基础概念的教学上,所以课前微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始高一的诗歌教学单元的开展。课后微课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检测学习效果。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我将在课前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使用微课作为学生课前预习手段,给予了学生更具体的学习任务,能让他们明确新课的教学要点,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我还会在课后借助微课让学生积累相关延伸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并进行知识扩展。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前预习的微课,将采用学生独立观看的方式。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微课区别了一对多的模式,独立观看能自行安排观看的速度,观看的次数,便于学生理解微课讲授的内容。课后复习,则采取观看微课模仿练习后总结存在的问题,以便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盲区问题。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应的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 制作介绍“意象”、“意境”的微课视频,举例说明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课前观看微课视频,理解二者的概念及区别,若有问题要及时记录思考观看的疑问。 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和区别,提高鉴赏水平

知识铺垫复习引入新课 展示“意象”、“意境”概念,呼应学生的预习内容,用简单的关系式展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用两个具体的诗例总结两个概念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入新课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为进入新课作好基础准备。 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和区别,提高鉴赏水平

赏析意象意境 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及孟浩然《过故人庄》为例,让学生找出意象,分析意象特点,并对意境进行联想。 根据对“意象”的概念理解,划出相关意象,展开想象,找出两个形容词概括意境特点。 学会鉴赏诗歌中的景情关系

考查方式积累及答题步骤训练 展示意境类题目的考查方式,分解鉴赏答题步骤 记录考查方式的关键知识点,对答题步骤进行记录练习 了解掌握鉴赏意境题的考查方式和答题思路

课后积累 制作微课帮助学生积累常见意象,将常见意象进行分类,按题材分类整理展示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的四组概念,在意境上要加入图片辅助展示。布置课后意境类练习题。 观看微课,做阶梯练习,填写问题档案,将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附在练习卷上一起上交。 掌握鉴赏意境题的考查方式和答题思路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让学生获得微课资源:制作的微课将通过QQ群、百度网盘或者拷在学校多媒体一体机上让学生获取微课视频。

如何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提供进行预习的微课后,将同时提供“课前微课程学习指南表”,在表格中将进行预习微课程的提示要点,并让学生记录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课堂学习后将自主评价是否解决了预习产生的问题,并将评价表交给学习小组组长检查。课后提供的复习微课,将提供“困惑建议表”,学生观看后做阶梯练习,并将自己对本课学习的困惑和建议附在作业上上交。

如何评价微课学习效果:抽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指南表,了解他们预习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困惑建议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改善教学方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