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凿文智取生辰纲
【摘要】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可用思辨读写的方式来深度阅读。以《西游记》为例,探索出了名著思辨读写的可行性操作。首先,要确定母题,设置思辨议题;其次,通过原生态阅读与批判性阅读,推动名著深度阅读;最后,通过检测与运用,读出自我,引导学生走上思维成长之路。
【关键词】思辨读写 母题 议题 西游记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已经在一线的课堂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有一节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的导读课,小组内围绕着“取经人物”热闹交流,气氛热烈,展示五花八门,有表演的,有朗读的,有评论的,看法与见解却呆板乏味。热闹的背后缺少了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与问题艺术的设计,空泛的自主学习,缺乏真实的体验。同样是另一节《西游记》的导读课,聚焦人物是孙悟空,教师利用PPT,列举悟空成长经历的重要片段,逐个讲解,附带着展示名家的评论,学生边听边记录,并宣布:下节课要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测验。这样粗暴的零碎分析,截断了学生自主感悟与思辨的思维。面对课堂实际中的诸多问题,笔者以《西游记》为例,以思辨读写的方式,探索名著深度阅读。
01
确定母题,设置思辨议题
1.确定成长母题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或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母题是对情节事件的最简归纳,具有客观性。母题也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一部作品的构成往往有诸多母题。
《西游记》文浅而理深,不同身份的读者会有大不同的感悟,明代的谢肇淛认为“《西游记》漫延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也。”这也就是求收心之说。到了清代张书绅认为:“《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何也?”这就是儒家之道之说[1];到了近代,鲁迅先生提出了“游戏说”。还有人生哲理说,生活约束说等等。
人们爱读《西游记》,因为它天马行空,构建了一个属于中国的奇幻世界,书写了一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历险记。人们爱读《西游记》,更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取经团队的成长心路。十四个春秋冬夏,九九八十一场灾难,斩妖除魔无数,出生入死无数,才修成正果,取得真经。在遥远而漫长的取经途中,每个人都在打磨自己,修炼心境。
2. 设置思辨议题。
议题的设置必须在“母题”的统领下才能有凝聚性,议题的设置必须有思辨的特性才能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围绕着“成长”的母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设置了八个思辨性的议题。
议题一:否定与超越。以悟空的经历为线,围绕着悟空不同阶段的称呼,“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来开展教学与推进。每个称呼都是一次否定与超越,都是一次自我的修炼与成长。以称呼为点,连点成线,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与超越。
议题二:欲望与戒律。先以猪八戒的相貌出身选点切入,初识八戒,明确八戒相貌丑陋的前因后果。然后以八戒取经路上的各种欲望选点突破,又识八戒,思考八戒的含义。最后以八戒在取经路上体现的闪光点选点感悟,再识八戒,深入分析八戒成长以及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明确成长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议题三:迷失与寻找。以唐僧的幼年经历为线,寻找自我之路,引导学生思辨成长路上的迷惘。以唐僧的取经经历为线,寻找成师之路。唐三藏曾经三次赶走悟空,悟空三次回归。每一次的回归既是悟空的成长,也是唐僧的成长。唐僧引导孙悟空向善,也在赶走与重纳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师傅。以唐僧前世经历为线,寻找成佛之路,唐僧的取经之路其实也是自我的成佛之路。
议题四:自我与他人。这是成长的条件。取经团队成员间的矛盾;成员与外界妖魔的矛盾;团队成员自我的矛盾,都是成长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个体与团体的关系,团队合作,更好地成长。
议题五:选择与结果。这是成长的代价。以《西游记》中神魔间的转化为话题,没有天生的佛与魔,佛可以成魔,魔也可以成佛,全在内心的选择。
议题六:阻碍与动力。这是成长的因素。以《西游记》中对妖魔的分类比较与思考,妖魔一方面是取经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是成长路上的动力,从而引导学生思辨成长的因素。
议题七:有形与无形。这是成长的标准。以《西游记》六贼无踪、无底船、无字书、消失的金箍为内容思辨,成长是从被约束,适应约束,突破约束的过程,最终的无约束就是成长与成熟的标志,从而引导学生思辨成长的标准。
议题八:历险与皈依。这是成长的途径,以《西游记》悟空成长的模式,与西方英雄成长模式的求同比异,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途径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总体框架图示如下:
02
思辨读写,推动深度阅读
1.原生态阅读。
原生态阅读,不是随意的浅层次的在文本表面任意滑行,而是有目的的最大限度的占有阅读的第一信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科学阅读的习惯,从而为批判性阅读奠基。
(1)划分阅读层次。
科学地划分阅读层次对推进名著原生态阅读意义重大,这也是名著推进思辨阅读的前提。根据《西游记》一百回的结构特点,我们把《西游记》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2回,主要内容为悟空单打独斗谋出路。其中1-7回主要内容为美猴王的出身、学艺与遭遇的困境。仙石崩裂,石猴降世,水帘洞称王,为求长生,三星洞学艺成悟空,追逐名利,大闹天宫后被压五行山,遭遇了困境。8-12回主要内容为唐三藏的出身与遭遇的困境。父陈光蕊金榜题名,携妻温娇往江州上任,遭水贼所害。母亲为保孩子性命,放于木盆中,顺江而下,被金山寺一长老救起,取小名江流儿。江流儿成人后,选择复仇报本,为报唐王恩义,被观音点化后立誓西行取经,普度众生。
第二部分13-100回,内容为组团取经悟正果。其中13-30回内容为团队组建及团队的内部矛盾。玄奘西行,五行山下解行者,鹰愁涧里收龙马,高老庄内收八戒,流沙河里添悟净。行者滥杀六贼,三藏无法管束,为让悟空收心,骗戴紧箍;五庄观师徒猜疑,悟空三打白骨精,团队内讧,八戒陷诟,唐僧恼恨,悟空被逐。
31-100回是团队成员与外部妖魔的矛盾。团队与妖魔的斗争,智斗红孩儿、车迟国显法、勇斗鲤鱼精、三借芭蕉扇、收服白鹿怪、玉兔精、消灭豹子精等都体现了团队的智慧,虽困难重重,但各司其职,尽己之长。悟空逐渐摒弃冲动,周游于天宫、西天、地府、龙宫等,积极行动,解决问题。
(2)设置阅读任务群。
原生态阅读任务的设置要有梯度性、聚焦性以及趣味性。以1-12回,悟空单打独斗谋出路部分为例,笔者设置了五个阅读任务群。
任务一:不可小觑的称呼。同学们读完1-7章,能否列出悟空在这些章节的称呼?并说说这些称呼的来历。
任务二:“小人书”创作。请给下面图片2中的六幅小图配上简明生动的文字。 图片[2]如下:
任务三:“奇人”大串联。9-12回目录中涉及到了诸多人物,有袁守诚、老龙王、二将军、唐太宗、萧瑀、玄奘、观音,请把这些人物串连成一个故事讲述。任务四:简历乾坤大。请同学们为取经前的唐僧填写一份简历(见图3)。任务五:第三只眼看西行。假如你是一位记者,请为《大唐日报》写一版头条,报道唐僧西行取经前的新闻。
2.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在理智上主动参与和作者的内在对话的阅读模式。大多数人在阅读时常常缺乏批判的态度,不仅对别人的所讲所写有所忽视,而且常常有所歪曲。具有批判性阅读能力的人则意识到,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去理解一种与自己不同的立场即作者的立场[3]。
批判性阅读强调独立的阅读姿态,反思质疑的眼光,思考论证的过程。批判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地去发现文本阅读中的关键词、隐含的观点哲理等,还要对其加以思考与评判。围绕着“成长”母题的八个议题,我们开展了批判性阅读教学的设计,以便在课堂内有效地推进。以“否定与超越”议题为例,其主要设计环节与说明如下:
环节一:微书制作,梳理情节。
(1)寻称呼:寻找《西游记》中对悟空不同的称呼,并解说这些称呼的来历。
(2)制微书:围绕称呼的变化,给图2中的六幅小图配上简明生动的文字。
【设计说明】本环节从微书制作引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直入主题。选取的六幅图片是《西游记》前半部分的浓缩,前后贯连,让学生根据图片配文字,既梳理了故事情节,也锻炼了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以此来控制节奏,引导学生进入《西游记》学习的情境。
环节二:搭建跳板,品读发现。
(品读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1)说“变”:说说悟空与二郎神各自展示了哪些变化?
(2)品“变”:品读悟空的七次变化,说说你的发现?
(3)思“变”:品读悟空的第六、第七次变化。思考1:假如你是悟空,当尾巴不好收拾时,你会如何处理?你觉得吴承恩为什么特意让悟空的尾巴不好收拾?思考2:你如何看待悟空变成二郎神的行为?
【设计说明】本环节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跳板,以“变”为抓手,以品读与发现为方法贯穿,从说-品-思三层次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整合信息,在阅读中思索,在阅读中发现,为深度阅读搭建跳板。
环节三:整合探究,深度阅读。
(1)悟称号:思考1:悟空称号从“石猴”到“美猴王”,从“悟空”到“弼马温”、“齐天大圣”、“行者”,最后成为“斗战胜佛”,说说悟空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与蜕变的?思考2:悟空成佛后获封“斗战胜佛”,结合目录中的“心猿”,思考“斗战胜佛”称号背后的含义?
(2)悟西游:唐僧师徒的西游,除了获得“真经”外还收获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悟。
【设计说明】阅读即发现。本环节,从取经前延伸到了取经后,以“悟”字为抓手,既以悟读为方法,又以悟“心”为内容,带动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入思辨与个性化解读。
03
转化性运用,读出自我
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表达资源,“读”以致用,“学”以致用,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亮色。阅读思考与运用,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在阅读思考后,跳出文本,得到生命的体悟与人生的理解,这应该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学生也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
1.规范检测。
在规范检测部分,我们首先以填空、单选题的形式编制题目,以测验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以问答与论述的形式,测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问答题设置如下:
这样的问答题,即考察了学生对名著经典情节的原生态阅读,又跳出文本,思辨思考,得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达到阅读中发现与感悟的目的。同时设置中考链接题,让学生对近几年涉及《西游记》的考题作细致的分析与梳理,达到成绩与素养双提高。
2.转化性运用。
转化性运用,让整本书阅读之路更实在,更扎实,更有效。最后在运用部分,我们以思辨写作的方式,开展创新阅读,创新思考。让阅读迈向深度,让阅读更具个性化,让思考变得更澄澈,让思维得以生长。在转化性运用中我们选取了几个问题如下:
1.如果你的好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遇到挫折而一蹶不振,你打算把《西游记》这本书送给他(她),你将在扉页上写什么。2.“金箍”困扰了悟空整个取经路,成佛时自动消失。请你从“成长与约束”这个角度对悟空来一个采访。3.在取经路上,八戒也在不断成长,最终修成正果。请根据你的理解帮八戒写写“成长之戒”。4.悟空取经之路也是修心之路,从狂心到定心到正心到修心到归心,见证了他一路的成长与变化。你觉得你在成长路上要修炼一颗怎样的心,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出说明。
思辨读写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成为阅读内容的选择者,构建者,而知识的再构建需要知识的迁移、比较、分析与判断。只有让学生们扎根名著,深度阅读,才有可能批判性思考,读出自我,从而走上思维成长之路。
[1] 田雪珂.《西游记》主题三说. [J].青年文学家,2020(8).
[2]图片来自张墨一绘画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3]彭漪涟.逻辑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
陈海亮,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师,在《语文学习》、《语文建设》、《语文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蚁穴溃堤》、《语文教学不难》。
郑重声明
尤其强烈谴责以 百度文库、 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