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几首幽默风趣的打油诗,读来令人捧腹大笑,又不失哲理

2023-10-02 23:01   geyange.com

看似搞笑却很有哲理的短句

打油诗是诗坛中一种独特的体裁,它不要求对仗平仄,只求幽默有趣,能够逗人一笑。这类诗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却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有时候比正规的古诗词更受人欢迎。那么打油诗到底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打油诗的鼻祖是哪一首呢?

图片:写诗剧照

一、打油诗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打油诗来源于唐朝,当时有个叫作张打油的读书人,不过他的真实身份不是很确定,有人还说他是个农民。张打油特别喜欢俚曲,即普通老百姓创作的通俗歌曲,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这些俚曲大都文字直白,不能与辞藻华丽的诗歌相媲美,但胜在清楚明了,特别受村民的欢迎。

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村民们见到皑皑白雪特别兴奋,纷纷让张打油写一首咏雪的诗。张打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到一黄一白两只狗在打闹,突然兴致一起,吟诵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村民们一听,纷纷拍手称奇,这首诗看似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实则通篇都在描写雪景,由全景慢慢转移到特写,由表及里,面面俱到。

图片:大雪纷飞剧照

头两句的意思是下雪了,江山都变成了统一的白色,而院里的水井就像一个深邃的黑窟窿。这两句将被白雪覆盖住的江山与小小的井口做对比,看似有点夸张,实则更加突出雪下得大且白。

后两句描写了一黄一白两只狗在雪地里追逐的画面,黄狗被雪染成了“白狗”,而白狗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白皮大衣,变得更加臃肿庞大。

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狗在雪地中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雪下得特别大,十分生动与形象。虽然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却幽默、形象地将纷纷扬扬的雪景描绘地栩栩如生,正如王维所说的“诗中有画”。

就这样,这首诗被口口相传,村里人都对张打油百般赞扬,而张打油的名号也被传开了。后来大家就以张打油的名来命名一些通俗易懂的俚语诗,称之为“打油诗”。

图片:雪下得很大剧照

二、苏东坡的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且他无肉不欢,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厨房的烟火气太重,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都是远离厨房的,他们认为当厨子做菜太过俗气,与自己所追求的“雅”相背离,只有北宋词人苏东坡是一朵“奇葩”,他能将“俗”与“雅”都兼顾到。

除了那些惊艳世人的诗词之外,他原创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自从发明了东坡肉与东坡肘子,苏东坡对猪肉就越发着迷,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来表达对猪肉这一食材的热爱。

不过,在苏轼心中,还有比猪肉重要的食材,那就是竹子。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它象征着高洁、正直,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相传王羲之的儿子王慧之就特别热爱竹子,甚至发出“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

图片:厨子做菜剧照

苏轼也不例外,他宁愿不吃肉,也要求住所旁边必须有竹子,而有竹子生长的地方一定会有竹笋,因此竹笋也变成了苏轼喜欢的食材之一。既然猪肉和竹笋都是苏东坡的最爱,那何不把它们做成同一道菜?

他确实这么做了,将竹笋和猪肉一起炒制,做成了一道竹笋焖猪肉,竹笋的鲜美与肉的嫩滑融合在一起,让两种普通的食材也拥有了独特的风味,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两种食材依然是最佳拍档。

对于苏东坡来说,吃肉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竹子却是高尚品格的象征,人要是瘦了,多吃一点其他东西也能胖回来,可要是失德了,那可真是没救了。因此,物质与精神比起来当然更逊色一点。

虽说竹子比猪肉重要,可也没规定必须二选一呀,于是苏东坡就想兼得,竹笋焖猪肉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图片:竹笋焖猪肉资料截图

三、解缙的春雨贵如油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解缙是明朝著名才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甚至还被周围人称之为“神童”。他为何会写下这首打油诗呢?

相传解缙科举高中那一天,得到喜讯的他欣喜万分,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他的亲朋好友,可没想到地板因为下雨而变得特别滑,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县里的父老乡亲们看到个子小的文人身上沾满了泥狼狈不堪的样子,竟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如同春雷般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那一刻,解缙觉得既丢脸又尴尬,冷静了一会,他突然灵机一动,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来记述这件摔跤的事。大家都知道解缙的才气,围观者纷纷洗耳恭听,没想到解缙的这首诗反而把他们给调侃了一番,一时间,众人感到很不好意思。

图片:围观者们剧照

打油诗的前两句仿佛是解缙在为自己的跌倒找理由,因为雨就像油一样,落下来搞得满街都变得滑滑的,容易摔跤。这两句既称赞了春雨,也侧面为自己缓解了尴尬,而“春雨贵如油”也成了传颂了几百年的民间俗语。

后两句更是巧妙,是解学士摔倒的时候,一群牛在旁边嘲笑。这里的解学士指的是解缙自己,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就高中,可谓年少成名,自称学士也无不妥。

一群牛就是指那些围观他摔倒还哄堂大笑的路人,实际上是将才学渊博的自己与那些粗俗无知的路人作对比,既缓解了自己被嘲笑的尴尬,还讽刺了那些路人,恰好一举两得,不愧是能与唐伯虎相媲美的才子。

现代也有许多看似搞笑无厘头,其实也有些道理的打油诗,例如:

天生我材有何用?工地搬砖都嫌重。

一事无成立不起,三十年来如一梦。

其实这首诗是三十岁的人对自己的自嘲,明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本应该有所成就,却什么事都没做到,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想当初做什么事都嫌累。

然而,世界之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世人所期待的那个样子,有些人二十就能做到不惑,开公司当ceo,成为千万富翁。而有些人三十岁仍然一无所有,没有人生方向,也没成家立业。

其实,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厚积薄发,三十而已,不用太着急,即便失败了,也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虽然打油诗没有优美的辞藻和意境,但却富有哲理,且幽默风趣,你有没有喜欢的打油诗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