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故事坚持不懈的精神
12篇有关登山的小故事
故事大全
有关登山的故事
事例内容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而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但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会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小编解读
岂止是登山,人生不也是如此?遇到困难时,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更加被动,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只要信念不倒,终将穿越黑暗,迎来曙光。
有关登山的故事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40万大军进犯中原,一直打到太原,围住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很快就攻进了晋阳城,刘邦下令乘胜追击入侵之敌。
冒顿单于兵驻代谷,隐蔽了精兵强将,只布署了一些老弱残兵引诱刘邦,汉兵果然中计。刘邦求胜心切,带领一队人马急速追赶,结果在平城东南的白登山被困。白登山地势险要,匈奴兵把守住各道口,汉兵余部无法实施救援,刘邦这支部队成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孤军。
一日,刘邦、陈平登山观察敌情,见敌营有女人骑马奔跑,一打听,知是冒顿单于将王后阏氏也带来了,陈平顿时心生一计。次日,刘邦派一位使者前往匈奴军营,求见阏氏。献上一大堆光彩照人的黄金和珍宝,阏氏爱不释手,这时,使者又拿出一幅美女图,对阏氏说:汉皇刘邦恐怕大王不退兵,想把中原第一美女献给大王,这是她的画像,请王后过目,看看怎样。阏氏只见那画中美女,花容月貌,眼溢秋波,令人销魂,阏氏惊呆了。转念一想:要是单于迷上了这中原美女,我岂不是失宠了吗?忙对汉使者说:珠宝等物我收下,这美女就不用了,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当天晚上,阏氏说通冒顿单于,下令匈奴军让开一条路,刘邦仓皇逃出重围,一路狂奔与大军会合。
有关登山的故事
有人认为登山是征服高山的过程,其实,人怎么能征服大自然?这太幼稚了。登山的过程其实是人一次次征服和挑战自己的过程,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是会上瘾的。
第一次登山时,特别担心自己一旦睡着了就醒不过来。这时候你就开始考虑家庭、公司的事情,想人生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考虑的结果就是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地把过去不能直接面对的东西现在直接面对。回来之后,你会更加珍惜你原来所忽略的东西。
登山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能待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
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管理企业与登山不无关系,同样需要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而登山,更如人生一样,虽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之前,因为成功而有机会登山,而我仍需要继续攀登一座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
其实,每次一进山我就后悔了,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风刮着,头疼,恶心,我就骂自己,问自己怎么犯贱又来了?可爬着爬着,还没登顶,我又开始想下一次该登哪座山了。
登山之后的乐趣就是,离开都市的你会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现代文明给你的东西。平常,我住在宾馆里,放在屋里的果盘,我一般动都不会动。进山后,一个普通的苹果也变得异常珍贵。从山上下来,我在宾馆睡觉前洗澡时,热水痛快地从花洒中流下来,想想自己在山上好几天不能洗澡,我会感叹现代文明真好。坐在马桶上,使用着漂亮而现代的洁具,我觉得太美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人都能挺过来,回到都市,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呢?
有关登山的故事
2008年5月,我在上海万科演讲的时候跟观众说:从1994年到1997年间,我的心肌功能是什么状况呢?按照5分制,2分不及格,3分及格,4分良好,5分优秀,连续三年体检的结果,我的心肌功能是0分。
于是我开始登山,心肌功能慢慢从0分到3分,再到4分。从2001年到现在,我的心肌功能都是5分。
在去西藏登山之前,我的腰椎有个血管瘤,压迫到左腿神经,晚上痛得吃止痛片都睡不着觉。医生的诊断结果几乎宣告我必须坐轮椅了,因为我随时可能瘫痪。这件事促使我立即去了西藏。我几乎浑身是病我当兵打枪是用左眼,因为右眼视网膜严重脱落,差不多只有0。2;我长期患鼻窦炎、中耳炎、偏头痛、慢性气管炎很多人说我的身体真好,可以去登山。我就跟他们讲,其实是因为登山,我的身体才变好的。
我登台湾玉山的时候,上到2800米,看到冷杉长得茂盛,在逆光中呈现出难以言表的美感。昆明登山协会的老总在登山时一路放着音乐,老歌新歌都有,有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还有一些轻音乐。队员们兴高采烈,感到这样的旅途太美了,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路走一路拍照。
到高山上,我尽量自己背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不麻烦别人。我的主要行囊是专业相机,加起来有10千克重;还有一台电脑,差不多得4千克;再加上其他的换洗衣服、食品、水,大概有6千克的样子。
这种负重练习是要经常做的。我必须定期做有氧运动,如果不做,心脏血液循环速度跟不上,突然去登山的话,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多久做一次呢?至少20天要做一次,最好每半个月就负重走8~12小时,这样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适合登山。每隔两个月,我就要登一座5000~6000米的山;每隔三四个月,我就要登一座7000米以上的山;每年,我至少要登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锻炼贵在坚持,要不断保持这种状态。
实际上,从苍山山脚走到山顶,我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所以,上到山顶后,我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排汗衣。这是登雪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自己的环节:到了营地就换一件贴身的、干燥的排汗衣。另外,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在登山的过程中,我可以借助登山杖减缓双腿的压力。晚上有点冷,戴上围脖,保护脖子也很重要。
另外,我会戴一个头灯,两节七号电池可以用五六十个小时。手表不要戴得太紧,因为身体负压就会膨胀,如果表链很紧,就会勒着手腕。登山时人的因素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位好的高山协作。高山协作起的作用,一是向导,二是给你做后勤保障。所谓后勤保障,就是给你扎营地、做饭。高山协作还有助手,负责搭建向前路线中的路线绳,以保证你的安全。营地的风很大,离开帐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门。否则,东西就会被风吹走。
有关登山的故事
一位美国旅行家在印度旅行,恰好赶上印度人去圣山朝圣的日子。只见有数千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山顶攀登,蔚为壮观。旅行家平时很注意锻炼,自认为身体非常好,于是决定加入其中,体验一下。
没想到,20分钟后,旅行家就变得气喘吁吁,迈不动步子了。而那些抱着孩子的妇女、拄拐杖的老人呢,他们全都一个个轻松地从他身边经过。
我不明白了。旅行家对印度同伴说,怎么他们能做到,我却做不到?
印度同伴回答道,因为你有典型的美国人习惯,把任何事情都当作比赛。你把山当成敌人,一心想打败它,自然,山会回击你,而它远比你强大。但我们不把山当成敌人去征服。我们登山的目的是亲近山、与山合为一体。所以,山带着我们,一步步把我们举高。
有关登山的故事
一
20个月的时间,黄怒波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地球的两极点。从珠峰下来时,他给圣山磕了三个头,感谢珠峰的佑护,我登了三次珠峰并且活下来,是珠峰对我的宽容。黄怒波这样说。
在一次金融业的晚宴上,黄怒波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作《塔肯纳的鲸骨》写于麦金利峰3号营地。
黄怒波说那种渺小的感觉总是一次次冲击着他:登顶并不意味着征服,登顶并且活着下来,也仅仅算是打了个平手。
2009年,黄怒波从北坡登珠峰失败了。在这之前,一切顺利,他一直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一次,在7900米的营地上,他看到一个已逝的韩国队队员躺在旁边,已经三四年了,就那么静静地躺着,像一个熟睡的旅者。他已经可以看到位于8000米的大本营了。然而此时天气突变,雪雾弥漫,5米之外看不到任何东西。
他走在一个大斜坡上,一脚踩空。他拽着绳子,趴在雪坡上往下滑,一边用脚使劲儿蹬石头,但蹬着的都是浮雪,一点用都没有。这时他先将右手插入雪里,固定身体,降低速度,当降速减缓,又将左手插进雪里。就这样双手插在雪里,慢滑了六七米,终于停了下来。
在还有几十米就到顶峰的时候,黄怒波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后来他说,这个决定似乎是珠峰对他的最大考验:在看似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你真的明白自己的内心所愿吗?
这像是一场赌局,有人不甘心放弃而成功登顶,也有人因此丧命。黄怒波说,如果他继续登顶,很可能落下难以根治的身体创伤。对于放弃,他痛苦而不悔恨,他接受了挫败,因为能活下来才是最幸福的。
在黄怒波这些年的登山历程中,很多是二次登顶成功的。承认失败和获得成功有同样的尊严,不同之处是前者需要更坚韧的心态。
二
2011年他决定重新挑战珠峰,而且要从北坡登顶2009年他正是在这里黯然退却的。
从珠峰北坡登到距顶峰48米处,他开始频繁摔倒。他觉得两个耳朵那么暖和,眼前没有太阳,但却感觉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如果能坐下来,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就太美妙了。他几乎要照着去做了,可突然意识到,那就是死神的声音。
当他终于站到珠峰顶端,摘下氧气面罩,红彤彤的太阳跃出云海,刹那间变成金色,他真切地感知到天地万物的萌动与苏醒。
黄怒波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登顶》,书中说美国许多企业家都热衷登山,因为登山是一种行为哲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冒险家自我修炼的手段。企业家面对的不确定性和登山很像,所以企业家必须保持优异的风险应激能力。
每次登山回来,都是一次精神的净化,更是心灵的拓宽。相比登山来说,山下的世界太安全、太轻松了。危机发生了,无非是公司的日子艰难一点,但是这也会变成另外一个充满乐趣的历险。早先登山时他总会习惯性地不断追问向导:还有多远才能到达?距离顶峰还有多高?后来他不问了,他知道一点点地前进,早晚会走到目的地。
三
在他办公室的走廊上,排列着这些年的登山行头,黄怒波开玩笑说,如果不曾登山,也许自己现在是个奸商。
2010年5月,在珠峰南坡营地里,王石和黄怒波在一起吃炸酱面,喝啤酒,朗诵自己写的诗,天马行空地闲聊。在北京他们不可能这样放松,大家彼此都戴着面具,在各种五花八门的标准和利弊中权衡、伸缩,没有人相信他们还会孤独。
有关登山的故事
登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可深可浅的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人们可以在征服山的同时,也实现一种自我征服。
登山,有很多种方式,其中当推徒步登临为最佳。置身于山,移步换形,自下而上,自己的两行足印深深浅浅地留在山体上;将自己的一腔情丝,疏疏密密地系在山的怀抱里,与山肌肤相亲,情趣相映。攀登的辛劳与汗水抛洒在路上,途中赏心悦目的感受与登顶的欢欣留在心底。
山上有林泉奇石,云霞雾岚;有名寺古刹,古迹遗址;有禽鸣兽走,潭幽瀑飞。即使是一座无名的小山,也有一角屋宇,一片绿荫,远近高低,横看侧看,无不过目成趣,怡人性情。
最喜山间小茶肆,峰回路转,蓦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木质桌凳,清茶一碗,供你怡然小憩。最爱高处的流水自高处毫无牵挂地飘落下来,形态万千,意味无穷。还有缭绕于山际的雾岚,飘飘渺渺,轻轻盈盈,在山上,也在我们的心里,幻化出奇妙的图案。山上古寺,钟声悠扬,香烟袅袅伫立山巅,宁神静气,看一轮旭日亘古如一地跃出茫茫云海,那短暂却又漫长的过程,令人永难忘怀。
江山如此多娇。
人,在低处呆久了,不妨去高处看看。让身体去接受一种洗礼,让心灵去获取一种充盈。
有关登山的故事
1995年,医生在王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腰椎处发现了血管瘤,并且肿瘤压迫到了神经,由此诊断出王石可能会下肢瘫痪。王石震惊之余,为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去西藏,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在摆脱缠绕了两年的工作之后,1997年,王石终于第一次休了一个月的长假,他和朋友两人取道青海格尔木,沿青藏线入藏。
第一次入藏,改写了王石以后的生活。在著名的珠峰大本营,他见到了中国登山队的高级教练金俊喜。金俊喜刚从梅里雪山上下来,那里刚刚经历过一场空前的生死离别:因为雪崩,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成员全部在梅里雪山遇难。本来。金俊喜是死亡名单上的第18个,但那天他正好左肩麻痹,于是从山上撤下了。金俊喜落寞地从梅里雪山来到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王石问他:为什么还要登山?金俊喜的表情很平淡,语气很平静,看不出他的内心如何翻腾:死去的已经死去了,但活着的还要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这番话令王石感到很震惊:一座雪山刚刚给他带来死亡的信息,他马上到了另一座雪山脚下这就是金俊喜作为登山人的信念!金俊喜对王石说:你也可以登山。这让王石坚定了自己挑战高峰的念头。
死亡。是每一个登雪山者都要面临的问题。而且雪山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王石也概莫能外。1999年,王石登博格迭峰,他一人进山,第三天下午就遇到了非常恶劣的天气。前面是雪崩区,天气又很糟糕,当天要想走过去显然是不可能的,王石只好在冰地上打锥挂上绳子,套上睡袋,当晚就吊在绳子上过了一夜。第二天天气依然恶劣。王石只好往下撤,不幸的是在经过一段40多米长的65度坡时,保护绳被飞石砸断。巨大的恐慌向王石袭来。他从来没有这样害怕过,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哆嗦。他心里明白,即便有人从大本营赶来救自己,也得两天以后,而两天的雪山停留,足以把自己送进天堂!王石最后决定:关掉与大本营联系的对讲机,抽自己几个耳光止住哆嗦。然后独自下山。这正好是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仅保留董事长职位的一年,人生的放弃与得到,在他尝试登博格达峰后。越发清晰。
在王石登珠峰的过程中,到海拔8650米左右有一段绝壁,中国人1975年在那儿搭了个铝梯。王石以为爬过铝梯就可以登顶了,但实际有一段路必须离开铝梯做横切攀岩的动作,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王石毫无选择,骑虎难下,必须上。他形容自己什么都没想,什么也没法想,就听见冰爪扣在冰岩里咔嚓咔嚓地响,然后一下子就上去了。接着王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毕竟把这段路拿下了。当回到大本营后。王石不时地看看珠穆朗玛峰,他觉得不可思议:我曾经站在那儿吗?满足感和自豪感一点都不真实,直到总指挥让他填写一张表,上面写着:姓名、单位、高度时,王石才激动地写下了王石、万科集团、1。76米。总指挥拿过来一看,说:不对,不是身高,是你攀登的高度。王石愣了一下,然后将高度一格改为:8848,13米,他的眼泪在那一刻流了下来,因为,这也是他生命的高度。
有关登山的故事
2003年3月,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华赞德和五十一岁的约翰格杰德。
三人边走边笑,其乐融融。只是,加尔文心中却另有打算。明年,他就要退休了。到底让谁来接替自己的位置呢?爱德华还是约翰?摩托罗拉公司可是加尔文的祖父一手创立的,不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加尔文真不放心。其实,爱德华与约翰都是不错的人选,他们知识渊博,富有管理才能和全球性眼光。但是最终选谁,加尔文还没拿定主意。
行到山道旁,加尔文突发奇想:你们俩来场比赛吧,看谁先登上山顶?爱德华与约翰对望一眼,都笑了。比就比吧,谁怕谁啊!也许总裁是想借此考察我们的体质呢?也对,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全球性公司,没个强健的体魄怎么行。
春光明媚,山鸟啾啾,在露水清清的山道上,约翰与爱德华奋力攀登起来。看着两人的背影,加尔文欣慰地笑了。他静静地抽了一根雪茄,然后坐上了通向山顶的缆车。
加尔文在山顶静静地等了一个小时后,约翰一脸汗水地奔了上来。加尔文很满意地笑了:你一向效率高。加尔文递给约翰一根粗大的雪茄,两人立在那里闲聊,不时发出愉悦的笑声。十多分钟过去了,两人看了看山道,连爱德华的影子都看不到。
无意中,加尔文看到约翰挂在胸前的数码相机。他拿过约翰的相机,想看看照片以打发这无聊的等待。可是,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满山秀美的风景,居然一幅都没留下。加尔文耸了耸肩,把相机还给了约翰。
又过了十多分钟,爱德华才姗姗来迟。我来迟了,董事长。爱德华爽朗地笑着。加尔文点头微笑,他饶有兴趣地取过爱德华胸前的数码相机,打开,里面静静地躺着十来张照片,全是这座山上的名胜。那拍摄的角度,光与影的配合还真不错。看着看着,加尔文忽然心有所悟,一展眉头笑了:你懂得欣赏。
一年后,加尔文退休了,他任命爱德华赞德为摩托罗拉公司全球CE0。
事后,加尔文这样说,我本想借登山检查一下他俩的体质,可是当我看了他们的数码相机之后,我有了新的发现:约翰是一个过于执著的人,他的眼里只有目标。这样的人虽然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却容易贪功冒进,给公司带来风险。而爱德华,却是一个懂得欣赏、张弛有度的人,把祖父留下的产业交给他打理,我放心。因为,摩托罗拉公司现在需要的只是稳步发展,而无需迅速膨胀。
有关登山的故事
有两个登山者,让人温暖而心动。
一个叫野口健,是个日本小伙子,他在16岁时,就登上了勃朗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下了征服七大洲最高峰最年轻登山者的世界纪录。
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
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它变得干净些。
另一个人叫梅根,是加拿大某航空公司的女职员。梅根酷爱登山,她最大的梦想是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07年5月21日,梅根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因为她已经成功攀登到8500米的高度,望着不远处的顶点,梅根激动而兴奋。但就在这时,她发现了躺在山坡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尼泊尔女登山者比斯塔。
此刻,比斯塔随身携带的氧气即将用尽,人也渐渐昏迷,只剩下微弱的呼救声。而她所处的位置是珠峰最著名的死亡地带,这里空气稀薄、风力强劲,坡面布满了危险的冰层。关键时刻,梅根望了望近在咫尺的顶峰,毅然做出抉择:下山!她冒着生命危险,救起比斯塔,走向山下。
用了整整12个小时,直到当天晚上9点,她才把比斯塔送到了7500米处的3号营地。由于治疗及时,比斯塔只是两根手指和几根脚趾被冻伤而已。
我不关注登山活动,也从没有听说过野口健与梅根这两个人。让我温暖心动的,不是这两个登山者的辉煌与荣誉,而是他们从高处走向山下的故事:一个背下了9吨垃圾,另一个背下了一条奄奄一息的生命。
有关登山的故事
2008年5月,我在上海万科演讲的时候跟观众说:从1994年到1997年间,我的心肌功能是什么状况呢?按照5分制,2分不及格,3分及格,4分良好,5分优秀,连续三年体检的结果,我的心肌功能是0分。
于是我开始登山,心肌功能慢慢从0分到3分,再到4分。从2001年到现在,我的心肌功能都是5分。在去西藏登山之前,我的腰椎有个血管瘤,压迫到左腿神经,晚上痛得吃止痛片都睡不着觉。医生的诊断结果几乎宣告我必须坐轮椅了,因为我随时可能瘫痪。这件事促使我立即去了西藏。我几乎浑身是病我当兵打枪是用左眼,因为右眼视网膜严重脱落,差不多只有0.2;我长期患鼻窦炎、中耳炎、偏头痛、慢性气管炎很多人说我的身体真好,可以去登山。我就跟他们讲,其实是因为登山,我的身体才变好的。我登台湾玉山的时候,上到2800米,看到冷杉长得茂盛,在逆光中呈现出难以言表的美感。昆明登山协会的老总在登山时一路放着音乐,老歌新歌都有,有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还有一些轻音乐。队员们兴高采烈,感到这样的旅途太美了,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路走一路拍照。到高山上,我尽量自己背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不麻烦别人。我的主要行囊是专业相机,加起来有10千克重;还有一台电脑,差不多得4千克;再加上其他的换洗衣服、食品、水,大概有6千克的样子。这种负重练习是要经常做的。我必须定期做有氧运动,如果不做,心脏血液循环速度跟不上,突然去登山的话,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多久做一次呢?至少20天要做一次,最好每半个月就负重走8~12小时,这样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适合登山。每隔两个月,我就要登一座5000~6000米的山;每隔三四个月,我就要登一座7000米以上的山;每年,我至少要登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锻炼贵在坚持,要不断保持这种状态。实际上,从苍山山脚走到山顶,我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所以,上到山顶后,我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排汗衣。这是登雪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自己的环节:到了营地就换一件贴身的、干燥的排汗衣。另外,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在登山的过程中,我可以借助登山杖减缓双腿的压力。晚上有点冷,戴上围脖,保护脖子也很重要。另外,我会戴一个头灯,两节七号电池可以用五六十个小时。手表不要戴得太紧,因为身体负压就会膨胀,如果表链很紧,就会勒着手腕。登山时人的因素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位好的高山协作。高山协作起的作用,一是向导,二是给你做后勤保障。所谓后勤保障,就是给你扎营地、做饭。高山协作还有助手,负责搭建向前路线中的路线绳,以保证你的安全。营地的风很大,离开帐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门。否则,东西就会被风吹走。
有关登山的故事
每到星期三,布鲁姆博士都要去登山。
这个大背包怎么这么重啊,就跟装了石头似的。獾说。
只有装备齐全,才会万无一失。布鲁姆博士说,除此之外
嗨,你们来啦!老农哈肯皮皮突然冲他们大喊。
我的一只羊跑丢了,它叫小咩咩。你们要是看到它,就拍三下手,这是我集合羊群的信号,小咩咩听到后就知道要跟着羊群继续往前走,就会跑回家来的。
登山的大熊《布鲁姆的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