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相反的谚语有哪些 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不是矛盾,是谚语的发生的前提不同,谚语发生的时代不同。
前提不同。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讲的在无谓的赌气或者纠结困境中,迂回或者跳出当前的状态去找到改变的机会。
前提是,目前这个情况前进是无用或者负面的,后退反而有转机。
“不蒸馒头争口气”是要在负面的环境中主动去争取去证明。
前提是环境否定你,自己要努力去证明。
这样看起来,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
时代不同。
谚语的流传过程中,会存在语句流失的状况。
就是谚语可能就留下了最后一句,但当时的人一说就能想起全句,流传几百年后,前面那一句几句可能后来人完全忘了。
加上单个词意思变化,这一句谚语就会完全变了意思。
比如:以德报怨
原文本来是: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概意思是:有人问孔子,用善行去回报恶行可以吗?
孔子说:那用什么回报善行呢?用公正的方式去处理恶行,用善行去回报善行。
你看被变化到哪里去了!
再说回刚才的两个谚语。
【退一步海阔天空】
原句全文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加上原句理解,其实这更多是用在亲密关系的人之间,比如夫妻、兄弟、朋友,有点误会先别着急发火,稳定心情沟通,事件就解决了。
并不是说遇事就要退让。
【不蒸馒头争口气】
原句全文是:“卖了麦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口气”
意思就完全变了,麦子磨了做成面粉,磨成面粉才能做成馒头。
把麦子买了,买了蒸笼,因为没有麦子就没有面粉,没有面粉就没有馒头,那买蒸笼就只能蒸点气,什么都干不了。
买蒸笼是为了蒸馒头,但又把馒头的原料买了,那就只能蒸空气啥也干不了。
本意是要看清楚到底要都是什么!是【要看本心、初心是什么】,现在却变成了赌气的概念。
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汽和气的谐音,到后来的传播中意义完全变了,变成争取证明自己的意思。
意义流失和扭曲。
这可能就是谚语看似互相矛盾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