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处世让一步,便能以退为进

2023-08-26 10:05   geyange.com

待人处世哲学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明]洪应明

《菜根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思想精华的汇集。汇人生感悟之精粹,聚生活智慧之精妙,可谓处世立世之宝鉴,修身养心之真经。

网上,对《菜根谭》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大都过分拘泥于字面的解释,而不能站在中华文化基因和思想融贯体系的坐标上,作以追根溯源上的诠释和理解。这样的解说,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思想真谛和精神实质,有时不免出现与本意相背的误解。我的诠释理解,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和心得上的交流。

围绕《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下面结合揭示人生的进与退、利人与利己的关系,谈一谈人生哲理上的辩证思维和人生智慧。

这里,既有儒家的谦让之德,又有道家的道术思想。虽文言简要,然内涵深刻而丰富的价值意蕴。只有将之纳入中华文化的文化基因和博大精神底蕴中,方能真正把握其思想的精髓。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处世上的“让一步”,看似一小步,实是人生价值观改变上的一大步,甚至是自我革命式的跨越。就如“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尚书·多方》)一样,人生价值观上的一念之差,往往是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处世上能够“让一步”,必是人生价值观上的理性觉醒和道德实践上的修行。作为为人处世价值态度上的重大转变,便是从争执、攫取、侵夺和骄凌的心意取向,变成为辞让、谦逊、礼让和敬让的价值趣向。

在习情看来,争抢、侵夺和霸占,是获取利益和功名的最大捷径,可不须经历那么多付出、奉献就可不劳而获。与此相反,处世上的“让一步”,意味着遵从理性而放弃无道的暴力和权势,藉由正道、正途以达致获取的目标。

处世上的“让一步”,既是对他人人格和正当利益的认可和承认,视为与自己具有同等的获得权利;又是自己人生修为和品质修养所达致的德行,彰显着人格的自信和自尊。

处世上的“让一步”,非是无原则的退让,也非是不欲求获得的忍让和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和获得。基于正当进步和获得的价值旨归,则“让一步”就是达致价值目标的德行和修为路径工夫。

人的一生,只有站在智慧道术和辩证思维的角度,方能真正理解“处世让一步为高”的价值真谛,明晓“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人生道理,真正领略和把握“让一步”的意蕴之妙。

“让一步”,作为辞让、谦让、礼让和敬让等价值观念,无疑内涵了仁义礼智的价值意旨。从爱人、给予上言,是仁;从彼此各得其所上言,是义;从辞让、敬让上言,是礼;从仁义礼之明上言,是智。知仁义礼而行,必然辞让、谦让、礼让和敬让,而有“让一步”的修为和德行。

从“退步即进步的张本”上言,退步的旨归在于进步,而达致进步的最佳方略乃是退步。这里的“张本”之观念,道出了自觉作为、遵循规律和合理举措的价值内涵。

从自觉作为上言,“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思想意旨,是藉由退步的自觉选择和实践,而为达致进步的价值目标提前预作准备,做好以退步达致进步的先期努力。

从遵循规律上言,是对“进道若退”(《老子》)和“退故能先”(《文子·上仁》)人生道理的认知和遵循。退与进之间,存在先后、本末的因果联系。“让一步”,自能达致进步。

从合理举措上言,就在深刻把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的深刻意旨,藉由敬爱人而得到人之敬爱于己。我谦让人,则人必谦让我,实现共赢和双赢。

只有领悟“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深刻意蕴和精神实质,方能深刻把握“处世让一步为高”的道术结论和哲理箴言。这里的“高”之内涵,是高上的品德价值,高明的道术举措,高尚的德行操守。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待人上的“宽一分”,看似一小分,实是人生价值观改造上的一大分,甚至是革命式的自我超越。“宽一分”的坚守,是内在的德行修为。这一德行修为,人人皆可做到,只要肯为、愿意即可,并非人所不能为。

待人上能够“宽一分”,同样是人生价值观上的理性觉醒和道德实践修为。作为待人价值态度上的重大转变,乃是从严格严苛、苛责责怨和归罪严惩的行为取向,变成为宽容宽大、留情包涵和宽宥谅解的价值趣向。

从习情上看,要求别人做到的,往往采取严苛的态度;见到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往往采取责怨的情绪;看到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往往采取绝不宽贷的意向。与此相反,待人上“宽一分”,意味着放弃自我中心主义的冲动而遵从宽恕的理性,藉由合理路径以达致利己的目标。

待人上的“宽一分”,既是对他人人格和合理权益的尊重和肯定,视为与自己一样拥有同一的权利;又是自己人生修为和人格修养所达致的德行,彰显着道德的能力和能量。

待人上的“宽一分”,非是无理由的宽容、宽恕,也非是不求有所得的放任和弃权,而是为了更好地利己,得之以道。基于正当“利己”的价值旨归,则“宽一分”就是达致这一价值目标的德行和修为路径工夫。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把握待人“宽一分”内在的智慧道术和辩证思维内涵,方能真正理解“待人宽一分是福”的价值真谛,明晓“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的人生哲理,真正悟透和觉知“宽一分”的精妙之蕴。

待人的“宽一分”,作为宽容宽大、留情包涵和宽宥谅解等价值观念,无疑内涵了仁恕之道的价值意旨。从宽容、宽大上言,是推恩的博爱心;从留情、包涵上言,是恻隐的同情心;从宽宥、谅解上言,是正义的责任心。知仁恕之道而行,必然能够宽容宽大、留情包涵和宽宥谅解,而有“宽一分”的德行和素养。

从“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上言,利人、达人的旨归在于更好地利己、达己,而达致己利己达的最佳方术乃是利人、达人。“根基”之观念,道出了人生当自觉有为、遵循道理和合理做为的价值内涵。

从自觉有为上言,“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的思想意旨,是藉由“利人”的德行实践,而为达致“利己”的合理价值目标奠定道德的根本。以“利人”的德行为先,先人后己,必为人所助益,得道多助。

从遵循道理上言,是对“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人生道理的认知和遵循。利人与利己之间,存在先后的因果联系。待人“宽一分”,自能达致利己。

从合理做为上言,就在深刻把握爱人而人必爱之,利人而人必利之的深刻价值意旨,藉由“爱人”和“利人”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而得到人之多助和给予。我利于人,则人必助益我。礼尚往来,互帮互助。

人生只有懂得“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的深刻价值意蕴和精神实质,方能领悟“待人宽一分是福”的人生智慧结论和哲理箴言。这里的“福”之价值内涵,是自求多福之福,获得多助之福,众人拥戴和成就之福。

人生的智慧:退故能先,利人人利之。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内涵着《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人生哲理。“后其身”,先人后己,必能得其“身先”的价值目标。此中已然蕴涵着“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价值意旨。

在早期道家看来,既然大道是“始于短寡,成于众长”(《文子·道德》),则圣人法于大道,就有“退者所以自后”的人生道术。天道所成之自然,是“退则先”;人道之势理,是退让故能得天下之拥戴,而为天下先。

为天下和理民者,有其智慧的法术。“豫兮若冬涉川”(《老子》),就是在取天下的“进道”上,保持“不敢行”(《文子·上仁》)的戒惧意识,亦即是“退不敢先”的敬慎精神。只有如此,方能体行“退故能先”之道术,而成就“进步”的价值目标。“进步”者,可以是成为天下王,可以是成为社稷主。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实内涵着《荀子》“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富国》)的思想意旨。“不利而利之”,是只顾利己而非能利人;“利而后利之”,是先善利于人然后取以为利己,获得人之利己。

在《荀子》看来,“不利而利之”,必然“危国家”。国家危,则己身不保。“利而后利之”,就能“保社稷”。社稷保,则己身存而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利而不利”作为上的“取天下”。利人而不自利,就能成为身先的天下王。

就现实而言,有的人自作聪明,精于算计,巧取而损人利己,最终为人所厌恶,聪明反被聪明误。平时不愿帮助人,岂可求人在己患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损人利己,是小聪明;利人利己,是大智慧。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深刻把握“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人生哲理,方能在处世上坚信“让一步”的修为,而以退为进。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深刻领悟“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的人生道理,方能在待人上坚定“宽一分”的修养,而自求多福。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