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现实的矛盾(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2023-08-07 17:50   geyange.com

理性与现实的矛盾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我是在原先的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搬过来的(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观点「存在即合理」?。)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句话可能是黑格尔的名言中最让人广为熟知的一句。

尽管大多数人知道的也许只是那句更著名的“存在即合理”误解之语,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句话绝非是因为误解才在黑格尔哲学中有如此之重要的地位,如此闻名。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和《小逻辑》中反复提及,就可以窥见这句话的特殊性。所以从这句话来把握黑格尔的哲学也未尝不是一个门路。这篇文章便是做这种尝试。

最初读黑格尔仅仅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及其相关著作)里与黑格尔辩证法息息相关的推理过程。

后来发现,黑格尔哲学的晦涩和深刻致使我连入门都这么难,尽管现在已经能不靠一些导读来独立地阅读《逻辑学》,能理解黑格尔特有的相关概念术语,但还是只在边际中打转、徘徊,只是学到一点皮毛,没有真正进入其哲学体系。所以我犹如一半身体卡在体系的里面,一半身体在外面。当然,我并不认为阅读黑格尔是毫无意义的,求知全在于反思,而反思的目的是更好地用之于生命之中。

————引自路觉Les的想法 - 知乎:最初读黑格尔仅仅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马克…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若有谬处,欢迎指正。

原文:

黑格尔的原话德文是:

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Hegel,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Frankfurt am Main 1972, S. 11)

中译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是最开始的出处,后来在《小逻辑》中也有提及:

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两句简单的话,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诧异和反对,甚至有些认为没有哲学,特别是没有宗教的修养为耻辱的人,也对此说持异议。这里,我们无须引用宗教来作例证,因为宗教上关于神圣的世界宰治的学说,实在太确定地道出我这两句话的意旨了。就此说的哲学意义而言,稍有教养的人,应该知道上帝不仅是现实的,是最现实的,是唯一真正地现实的,而且从逻辑的观点看来,就定在一般说来,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尽管人们都随便把它们叫做现实。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因为所谓偶然的存在,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是当我提到“现实”时,我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我用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我曾经在一部系统的《逻辑学》里,详细讨论过现实的性质,我不仅把现实与偶然的事物加以区别,而,“实存”以及其他范畴,也加以准确的区别。

要明白这句话,就得先知道里面的“现实”、“理性”是什么意思。但又首先需知的是,黑格尔的哲学术语中,诸如上述的“理性”、“现实”,抑或“反思”、“根据”、“尺度”、“本质”……等等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词语是大相径庭的。譬如理性,我们平时所说的那种理性相当于康德的那种知性(当然,在康德那里,理性有时亦是知性)。

那种理性在黑格尔看来,不过是一种外在反思的直接法则或无精神的客观法则,这两种理解都是搁浅于精神运动发展的开端罢了(需知,在黑格尔哲学里,只有精神是绝对永恒的,但它同时又不是永恒的,是时时刻刻处于蜕变的)。对于黑格尔这个理性主义者而言,他所认为的理性,是超越了感性和知性的————

理性是对主体和客体统一的意识。理性是精神第一次意识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的阶段。在精神现象学中的理性阶段为止,理性的这种意识只是初步抽象的,随着辩证作用,理性将逐渐加深这种统一性,最终抵达精神。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

简而言之,黑格尔认为:精神抵达到理性阶段时,会意识到客体的根据及其相关物都是主体性的,即属于主体的范畴的,而且还会意识到,客体的根据及其相关物不仅被主体性所规定,而且必然是主体理性反思运动的结果(这里的“反思”,某种意义上就是否定性,即“矛盾”);但同时也要知道,客体的根据及其相关物并不是外在于这种运动反思,仿佛它真的单纯是一个结果而已。主体和客体是相互统一于一体的。而理性的作用,就是反思运动的“裁判”(这也是理性主义的激进观点————只有理性才是至高无上的)。

理性东西的特性一般在于它是一种无条件的东西,因而是在它自己内部包含着自己的规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人认识上帝,把上帝当做绝对自己规定自己的东西来认识,人就首先认识理性东西。

————《小逻辑》,黑格尔

而理性所规定的“现实”,则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出自《逻辑学》)

这里的存在是直接性的存在(它最开始没有内容,用《逻辑学》的术语来说,是“有”),一般性的存在,是自在存在。而本质在黑格尔那里,是事物外在所表现的东西(显现的东西与本质的东西同一),把事物的本质与其显现区别开来只是阶段性的意识(所以运动的,真实运动的,只是意识本身而已,或称之为精神);同时,本质是被概念规定了的存在,是对存在的直接性的扬弃,也就是否定了纯粹存在的本质,是有内容的存在,是从“变”中生成、反思过渡而来的“实有”,是自为存在。注意这里的推演过程。存在与本质在反思中统一于概念里,即在概念中体现出具体的个体,而那里是逻辑的天地,黑格尔又用这个逻辑套之于现实。

实有从变发生。实有是有与无单纯地合而为一。实有由于这种单纯性而有了一个直接物的形式。它的中介,即变,已被留在它的后面;中介扬弃了自身,因此,实有便好像是最初的、可以作开始的东西。它首先是在有的片面规定之中,而它所包含的另一规定,无,也将在它那里与前一规定对立而显露出来。

————《逻辑学》,黑格尔

这里的现实同样不同于刚才所说的“理性”。它不是我们日常认为的那种实在的、非虚构的存在(这里已经难以找到相关词语来描述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可能会有偏差)。不过这么讲还是难以理解,因为需要涉及许多哲学史的背景。

由于黑格尔哲学的特殊性,没有这种哲学背景作为应援基础,只会陷入云里雾里的概念和术语醉生梦死、无法自拔。

所以这里我想提及一下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我们日常理解的现实世界中的存在,也就是那些有了规定的本质的存在,譬如房子、田野、大地、桌子、树木……等等无论是人为还是自为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真实”的。那么什么才是完美呢?那就是人抽象在思维里的概念、观念的东西才是完美、真实的。这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殊相”和“共相”的定义,分别对应前者和后者,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如此一来,便区分了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后来的哲学家也大抵抬高超感性的理念世界,以及有意或无意的贬低感性的真实世界。用马克思的话说,这是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辨王国。

那么作为后世哲学家之一的黑格尔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或许在许多人看来,黑格尔也是贬低感性世界和抬高超感性世界。然而并不是这么简单。

黑格尔更关心的其实是感性的真实世界,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逻辑理解,是按照他的理念世界(当然,这个词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用“绝对精神”来代替更佳)的逻辑来理解的。这是他将实体进行主体化的结果。也难怪后来恩格斯嘲弄他在哲学上虽是“奥帕斯山上的宙斯”,但在政治上却未摆脱庸俗的“德国人”的气息,因为以精神的逻辑即概念来套现实,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黑格尔所说的“现实”,就是按照绝对精神的辩证逻辑来运动的必然性东西。然而现实世界的东西可并不完全按照辩证逻辑来进行运动(毕竟没有至善至美的存在),那种东西也就是违背了辩证逻辑的必然性的东西,是注定被淘汰的。所以,黑格尔这句话不是为当时的普鲁士政权作辩护,反而是黑了一把德皇————哪怕你德皇再怎么神圣,只要违背绝对精神的逻辑,你注定灭亡(有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感觉)。

综上所述,“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句话,归根结底,都是陈述现实性的东西本身就是精神反思运动的结果,即辩证法所否定的结果;反思是现实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它是被概念、精神所赋予的。所以,现实本身就是理性的东西,而不合乎理性的现实,注定是必然灭亡的;但是,当理性错把事物的偶然性理解为现实性中的更高阶段时,即必然性时,理性就不再是理性,而现实性也不再是现实性。

总而言之,通过这句简短的话,黑格尔哲学可以这么概括:

关于存在的思维无非是关于思维的存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