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哲理(能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深意吗)

2023-08-01 07:28   geyange.com

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哲理

这句话来自《宋高僧传》所载的李翱与药山惟俨禅师的一段公案,《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之后,李翱作《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李翱问惟俨禅师什么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是禅师的回答。那么“云在青天水在瓶”有什么内涵呢?他的意思是:云本来就应该在天上,水本来就应该在瓶。一切自然而然都应该是本来的样子。禅师以此来说明道得应该回归本心。这就是禅师所谓的禅道。

就像六祖大师给陈惠明的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本来面目即人的本心,人的本心乃是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如如不动。排除妄想,回归本心,证得真如本性即是开悟。而我们现在攀于外缘,起心动念,贪嗔痴慢,迷惑颠倒,都是妄心,都是有违于本心。云在青天水在瓶,是惟俨禅师通过打比方,告诉李翱要回归自己的本心,自然而然。在《景德传灯录》有这样一段: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同样,慧海禅师也是告诉有源,一切自然,不违本心。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云在青天水在瓶”说得是无论是天上自由自在飘来飘去的云还是瓶里纯澈宁静不动的水,本质都是水,都能以不同的形态安定自在。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无论生老病死,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像水一样以平和、宁静、纯澈、本真的心态去面对。

这句诗的解释,回答有很多,总的一点说得都是是境界,而且境界很高。这都不重要,关键是后面禅师的回答。

其实李翱后面写了诗后又问禅师:“师父啊,你看我悟到这个程度,是不是可以了,后面还有什么事? ” 禅师告诉李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意思是见处要高,但是工夫要踏实,要从做人做事做起,从戒、定、慧基本做起。

大概两百年后宋朝张商英悟道后批评李翱,写下诗句:

云在青天水在瓶, 眼光随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风霜苦, 说甚深深海底行。

“云在青天水在瓶”,境界很高,可是魔障、业力、习气一来,“眼光随指落深坑”。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因循度日!

所以讲得还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境界高,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即使悟道了,可是你奈不起风霜苦,不能入世弘道,“说甚深深海底行”呢。

所谓禅宗公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也是一个意思,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事情,经过一翻寒彻骨的真修实证,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在经历中不断反思、修练,砥砺出的实证后返璞归真的生命境界。

所以

要真修实证,要奈风霜苦。

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磨炼心性,反求诸己。

悟道了,还要入世弘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