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雅集:何处低头不见我

2023-07-02 03:16   geyange.com

低头便见水中天是哪位大师

苏轼有一首送别的诗,运用禅的义理开导友人,大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宽释情怀。味道迥然不同于一般的友谊诗。一起感受一下。

原文: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北宋 苏轼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注释:

酌:斟酒,饮酒,这里是以泉水代酒。

王子立:苏轼弟子,苏轼之弟苏辙的女婿。

菩萨泉:《舆地纪胜》卷引:“在武昌西山嵌窦中,东坡有铭。”明朝人曹学佺《名胜志》载:“西山即樊山也,有泉曰菩萨水。”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自己的学生,也是侄女婿的临别赠言,有一段教化的情怀。两人于水边啜泉,看着映入泉内的身影,苏轼开导他:何处低头看不到我呢?(分离后再低头看水当然看不到苏轼了,但能看到自我),天下都在此水中天内。水中天,犹水中月,镜中花,皆空幻也。饮着菩萨泉,能看穿此理,返观自心,守住自己那颗心就好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惟人心永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篇语涉性灵的文字,非只关情也。

王阳明在送别学生时也常说:君等虽别,不出在天地间,苟同此志,吾亦可以忘形似矣。此志是何志?

某禅宗大德开悟前修习良久,不能悟道。一日在溪间取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顿然开悟,并做偈一首: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他也,水中的他就是我,而我却不是水中的他。水中的他就是人世间行走的我,岸上的我却不是人世间行走的我,那是谁呢?

无论是苏轼诗中的我,还是王阳明的志,还是禅宗古德的我,都是本心。本心不仅万人共,而且古今同。本心如万古长空,世事如一朝风月。风月看淡即散,此心万古永恒。(完)

-----------------------------

诗文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一月苏轼获罪贬谪黄州。

元丰三年四月十三日,苏轼在游西山后写下了《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

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凄凉吳宫阙,红粉埋故苑。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绝巘。

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

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

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

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

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

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

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

不食我心恻,于泉非所患。

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

不见子柳子,余愚污溪山。

元丰三年五月(108O年)苏轼在黄州城东安排好住处。

元丰三年五月底,弟弟苏辙将苏轼家人送来。兄弟同游,苏轼写下了《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沉。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幅巾石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凄。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迀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嗟叹,此志未免勤盐虀。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元丰三年(1O80年)十月,苏轼的老朋友李常从舒州(今安庆)来黄州看望苏轼,二人同游西山,在此苏轼作《菩萨泉铭并序》以记其事:

像在庐阜,霄光烛天。旦朝视之,寥寥空山。谁谓寒溪,向有斯泉。盍往鉴之,文殊了然。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四月,苏辙的女婿,苏轼的学生王适(子立)自筠州前往徐州参加秋季举人考试,顺道前来看望伯父苏轼。苏轼高兴万分,十分欢喜。当即陪王适渡过长江去游览西山,这苏轼正值落魄之时,囊中羞涩,无一物能馈赠给自己心爱的学生而发愁。来到菩萨泉边,苏轼十分真心诚意地酌满一杯菩萨泉水,请王适饮尽。吟咏一首绝句《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送行无酒也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参考文献:

《鄂州文化简史》

《鄂州市志》

《鄂州史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