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八言诗 八言诗句有哪些

2023-06-18 07:27   geyange.com

经典八言诗

分享几首传世较为有名的八言诗:

1、胡笳十八拍

——【东汉】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

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荒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

2、酬诸公见过

——【唐】王维

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副瓜抓枣。

仰厕群贤皤然一老。愧无莞簟班荆席藁。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远复幽独重欷累叹。

3、吴少诚席上作

——【唐】卢群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仁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4、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唐】钱镠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来答,如下。

古典诗歌四、五、六、七、八、九、十言都有,四言的典型代表是《诗经》,《诗经》之后,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字数逐渐统一到五言和七言,其他字数虽然都有作品流传,甚至有人故意尝试,但终都未成主流。本文大胆猜测一下诗经之后,五、七言诗成为主流的可能原因。

先猜猜诗的发端为什么从四言开始。因为诗开始是配乐歌唱的,无论是祭祀的颂歌、宴饮的娱歌还是平民的劳歌,特别在流行歌中,4/4拍是最常见的,这可能意味着,对于人类的发声系统来说,4/4拍也是最自然的,而汉字又是单音节文字,所以,一拍一字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了。

那么从四言为主又怎么发展到五言、七言的呢?按照台静农先生《中国文学史》的说法,五言诗的出现,纵向是继承诗经,因为诗经虽然四言为主,但也有不少五言的句子;横向是民歌的影响,两汉时期的民歌多是五言。但是台先生没有说为什么民歌以五言为主。据老郭猜测,这是由民歌的内容特点决定的。民歌多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五个字就足以表达一个完整的陈述句了,其结构可以是“主语+状语+谓语”,如“孔雀东南飞”;也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如“罗敷喜蚕桑”;还可以是“主语+补语+宾语”,如“耳中明月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汉语中的动词以单字居多,古汉语更是如此,而名词则多为两字,即使是单字名词,加一个字定语或者补语也就变成了两字,这样就形成了“2字名词+1字动词+2字名词”形式的最普通陈述句句式,因此,民歌就以五言为主了。

在《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一文中,赵敏俐先生比较全面地综述了七言诗的各种起源学说,并结合汉语的韵律特点,指出“二二三”形式的语句是最复杂、同时又最富阅读美感的组合形式。在赵先生的答案之外,老郭猜测,这仍然与汉语的单字动词紧密相关,不管五言还是七言,单字动词是造成这种奇数字诗句的主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超过七言的诗就少见了?首先,主、谓、宾、定、状、补,七言起码装得下四个成分,表现力足够了。其次,字数太多不好把握,容易分裂,比如八言,就容易分裂成两句四言;九言,容易分裂成一句四言加一句五言;十言,容易分裂为两句五言。再次,句子太长不但不好创作,也不利于传播,脑子记不住、嘴也唱不利索。

当然,还是有人喜欢挑战的。以下选录几首六言、八言、九言。

罔川六言(六言)

【唐】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

杖策村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

桃花源里人家。

吴少诚席上作(八言)

【唐】卢群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

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仁得百僚师长肝胆,

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梅花诗(九言)

【明】杨慎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

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

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

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

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