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详细笔记
在浩渺无垠的中华传统文化星空中,《论语》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经岁月洗礼而熠熠生辉。
《论语》十二章 笔记整理 1
一、简介
《论语》,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D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二、基础字词
①、解释字词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信:诚信。
11.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2.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3.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4.惑:迷惑,疑惑。
15.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6.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泛指多次;今:数词,三。
7.有朋自远方来
古: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8.思而不学则殆
古:疑惑;今:几乎,差不多。
⑥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为动词。以……为快乐。
三、课文解析
①文言文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有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哪怕是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文言文运用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广泛地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有一个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本文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珍惜时间。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修身做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本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体现在“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结构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 学习是为了更好
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的做人
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六、八、九、十一、十二章
珍惜时间第十章
本文分别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珍惜时间四方面来谈,告诫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引申成语
不亦说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其从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单食瓢饮富贵浮云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十二章 笔记整理 2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刚好前两周去听了场北大教授的《论语》讲座,听讲座的时候旁边陌生姑娘跟我说:“我读《论语》的时候,会觉得心是静下来的”
这不,回来又捧着读了两遍。(杨伯峻译版)
有惊喜也有失望,大概是年代过于久远,有些论调无法去附和,但依旧不影响这部作品应有的魅力。虽然没有醍醐灌顶,但是也有一些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体会。比如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他最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一些让我觉得“这些原来是出现在这本书里啊”,一些自己觉得很喜欢的观点。
孔子的“君子观”
2.12子曰:“君子不器”
古代读书人通常知识面狭窄,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具,只有固定的用途,应该博学。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则相反。
4.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之懂得利。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应该在言语上迟钝,行动要敏捷。
6.4子曰:“君子周急而不继富”
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去锦上添花。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朴实多余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与朴实配合得当,才是个君子。
12.4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可以忧愁恐惧的呢。
15.2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路(在陈国断粮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饿到爬不起床来时)很不高兴的问孔子“穷人也有穷的'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答:“君子穷但有原则,小人穷就无所不为了”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这些话你可能很熟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都要考虑三(多)次,孔子知道了,说“想两遍就差不多了”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如果说用一句话来奉行终身,那该是什么呢?”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应该就是颜回了)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多么的有修养呀!一筐饭,一瓢水,在小巷子里,别人都会受不了那贫苦,颜回却不改他自有的快乐。颜回是多么的有修养呀!
9.20子曰:听我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了吧。
11.7季康子问孔子“你学生中谁最用功?”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最用功,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死了,孔子道:“嗨!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呀!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呀!”
11.23孔子在匡被囚禁了以后,颜渊到最后才来探望。孔子道:“我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是宰予吧)
其中很有名的那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3.21)就是责备宰予的
因为“宰予昼寝”(宰予在白天睡觉),还诞生了另一个很有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于予与何诛”(5.10)腐烂的木头就不必雕刻了,粪土一样的墙就不必粉刷了,宰予啊,就不必责怪他了。
孔子也有幽默的一面啊
5.7子曰:“世道不好,我想乘个木排去海外,跟随我的最佳人选,应该是仲由了。”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补充道:“仲由这个人啊就是比我勇敢的多,其他也没啥优点了”
9.2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识广博,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
孔子听了这话,对学生们说:“那我能干点啥呢?我赶马车?还是做个射击手?我还是赶马车好了。”
孔子也很自恋啊
7.19叶公想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啥不这么跟他说:他的为人啊,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论语》十二章 笔记整理 3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夫子闻其政的奥秘于子贡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由此可知,孔子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并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下之大,“孝”字当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标识。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给你时间,去想一想我们父母的年纪,你会不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记得那首歌里写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动容应该化作积极的行动才有意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儿女的陪伴罢了。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等到他们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才想到要好好尽孝。尽孝要趁早!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到大,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一直被鼓励着要学会助人为乐。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但是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帮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们实实在在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为乐有时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极端。助人为乐本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达成某种目的或愿望的一种行为。然而如今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被道德绑架”的'困境。读到这里,你难道还会相信“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学会的道理吗?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仍被我们中的一些人所亵渎。国民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
三、好学
《论语》中的“学”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好学、善学、乐学也是一门艺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学不仅是好学知识,更是好学如何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对于学习学问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就会有所迷惑,得不到任何收获,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实力。
四、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没有诚信的人,犹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只是荒芜一片,没有生机。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诚信待人处世,才能少一点欺骗、少一点冷漠。承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要求答应后进行实现的过程。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承诺,因为只要已经作出承诺,我们便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承诺既出,就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最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轻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果实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