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哲理(儿童哲理故事)

2023-03-18 03:56   geyange.com

童话故事的哲理

儿童哲理故事(精选16篇)

哲理是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培养儿童的哲理意识有助于儿童的成长。

儿童哲理故事 篇1

女主人在晚餐宴客重要的主菜是一条稀有的石斑鱼。为了让鱼的鲜美滋味能完美地呈现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厌其详地一遍又一遍叮咛厨师,如何清蒸,火候大小及时间的长短。

最后女主人特别交代摆放的方式:“记住,要用银盘来盛这条鱼,银盘四周要有精美的装饰,别忘了,嘴巴上含一片柠檬。”

晚宴时宾主尽欢,宴会高潮时,晚宴的最后一道主菜被端上来。然而当上菜的厨师把那盘清蒸石斑鱼端上桌时,宴会上原本愉悦的气氛霎时静了下来。

石斑鱼放在银盘当中,看来色、香、味俱全。银盘四周的食物装饰也一如女主人的吩咐,上菜的厨师嘴巴上含着一片柠檬,也正如女主人的吩咐一样。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趱紧密,生活步调随乏加快,似乎每个人倾听的能力也在逐日降低。

因为没有注意倾听而产生误解闹出的笑话多的不胜枚举。

除了专注地听人说话,不随意插嘴打断话题的基本礼貌之外,懂得适时发问,更是提升倾听能力重要的一环。

一般人思考的速度数倍于说话的能力,说话者如此,聆听者也是如此。主要是沟通误解,问题便出在这里。由于思维速度太快,说话者有时难以尽情表达其真正心意,而聆听者更易于将听到的话语在自己的思考中加以曲解。如此一束一往,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解决之道,在于仔细倾听之余,对自己无法全然了解的话语,在适当的时机,用自己的想法复述一次,和谈话的对方做一次确认。这样,沟通的误解程度也将减至最低。

儿童哲理故事 篇2

有个女人,家庭很幸福,不但生活富裕,先生也很疼爱她。

有一天,她认识了一位年轻人,这年轻人的甜言蜜语使她心动了,两人发生不正常的感情。

后来年轻人对她说:“偷偷摸摸的不自由,我们干脆离开家乡,到新天地建立属于我们的家。”女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就趁先生外出时,拿了家里所有最值钱的财物,到港口与年轻人会合。

年轻人说:“你先把东西给我,等我运到对岸再回来载你,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设想。”

女人也认为有理,就把所有财宝交给他,自己留在原地等待。

没想到,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年轻人就这样一去不回。

她又饿又冷,可是不敢回去,实在万般无奈。

突然,她看到一只狼狗衔着一只鸟从她面前跑过去,那只鸟还在奋力挣扎。

狼狗跑到水边,看到水中有一条鱼,就把鸟放下,要去咬鱼;结果鱼游走了,鸟也飞走了。

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说:“这只狼狗真傻,已有一只这么好的鸟,居然放弃而去咬鱼,结果鸟和鱼都得不到,真是傻啊!”

狼狗回头说:“我的傻,只不过让我挨一顿饿;你的傻,却误了你一生!”

此时这愚痴的女人才如梦初醒,懊悔地说:“我居然为了那种人,放弃爱我的先生及稳定的家庭,毁了一生幸福,这都是贪欲害的啊!”

凡夫总是纵心所欲,虽有短暂的快乐,终究会害了自己。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境界而心动,但是要赶紧提起正念化解贪欲,才不会一时迷失而招来无尽的烦恼折磨。

儿童哲理故事 篇3

植物园举行结大瓜结大果比赛。当消息一公布,果树们可开心了,它们挺直腰身,拼命汲取营养,你追我赶,谁都不让谁,都希望在大赛时尽显身手。

眼看着这些果树一天天长高,长粗壮,一些匍匐在地面的藤条也开始萌芽了。原本没有引起果树们注意的藤条逐渐增多,直到有藤条攀附上果树。果树听说这些藤条也要参加结大瓜果比赛时,很不屑地问:“就凭你们那弱不禁风的身躯,可能吗?”藤条羞涩地低下头,但却并未放弃。

春去秋来,果树们与藤条都结果了。当果树们结的果子越来越大时,果树人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的枝条无法承受日益壮实的果子,几乎每个果子超出一定的重量,要么弄折枝条坠落,要么就会被风摇曳得跌落。最后这些果树就只得长出个头不大的果子。

而那些藤条上结的果实境况却大不一样。因为藤条柔弱,当他们的身躯无法承受重量时,他们就俯下身躯,给果实一个缓冲,直到果实找到可以倚靠的地方,然后再输送给果实养分,果实也就愈加成长。即使有大风来纠结,藤条也会随风而动,让果实能得到生存。

丰收的时候,果树们看着藤条所结的果实,再比较自己的果实,一个个涨红了脸。最后评比出来,结出大果实是攀在树枝上的冬瓜、还有把果实掩藏着绿叶中,屈居于地面的西瓜和南瓜,而他们都是藤条类的植物。

是什么原因让结出大瓜的都是比果实小很多的藤条类呢?原来,藤细,貌似不堪重负,实则柔中带刚,以韧性持久耐力,在软中寻出路,而生发出可以牵引的藤须等,衍生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而果树因为干粗,则欲出人头地,想拔地而起,却不料遭遇大风大雨,不仅损花失果,而且被年枝拔根,最终屈服于残酷的现实,终未能得到大的瓜果。

自从结大瓜果比赛后,果树认识自己的处境。从此,高树结细果,纤藤挂大瓜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柔克刚,屈一时的低头而铸就刚强,最终成就自己。做人便也该是如何,那就是容忍的力量。

儿童哲理故事 篇4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侯便被捕上了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将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有些困难了,小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游的心情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打转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鱼食也不吃了。小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的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怎么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唉,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原来,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不能打碎心的四壁,即使给你整个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儿童哲理故事 篇5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生活里找不到什么幸福。

就说我的童年吧,在我三岁那年,好端端的一个家,父亲突然辞世,留下母亲独自哺育三个儿女,让家陷入了生活危机。当然,这不能责怪父亲,这毕竟不是父亲想要的结果,但我依然可以感到贫穷带给我的隐痛。时隔两年,母亲带着儿女们远嫁给继父,家的模样是有了,可我没有丝毫的幸福感,有的只是对继父的惧怕和担心旁人的指指点点。

20岁那年,我中专毕业了。毕业既是失业。文凭过低,没有工作经验,社会关系网不强,没有投资本钱,交际能力空白把我推向了社会的盲流里。从东莞辗转到深圳,从深圳跑到湖南福城,再扎根在家乡县城,一路奔波忙碌中,我结交了不少朋友,还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多年的工作让我多少有了些积蓄。然而,我丝毫都没有感到幸福,我有的只是委屈和对社会的怨恨。

独自闯荡的年头里,同班同学和儿时玩伴很多跻身到上流社会,有些往日里学习不努力,作业东拼西凑的人,都已经腰缠万贯,要不现在是科级干部了。我呢?好似一事无成,尽管在县城添购了一套安生的房子,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我依然烦闷、心理极度不平衡。这年头,凭什么我还是普通人一个呢?

万般聊赖之时,我看到托尔斯泰写过的一篇短文:

有一次沙皇病了,他说:“谁能治好我的病,我就把我的一半国家分给他。”所有的贤明之士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一个聪明的人说,他能治好沙皇的病。他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身上的衬衣脱下来给沙皇穿,沙皇的病就能好。”

于是,沙皇派人到处去找幸福的人。但是,沙皇派出的使者在全国各地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幸福的人。没有一个人对一切都满意。有的人很富,但是病魔缠身;有的人身体很健康,但是很穷;有的人身体很健康,而且很有钱但是妻子不好;有的人孩子不好――总之,所有的人都在抱怨。

一天晚上,天很晚了,皇太子走过一所小木房,听见有人说:“谢天谢地,干活儿干了个够,也吃饱了,现在躺下睡觉吧!我还需要什么?”

皇太子大喜,下令把这人身上的衬衫脱下来,他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然后把衬衫给沙皇送去。

差官来到幸福的人家里,想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但是,幸福的人穷得身上连件衬衫也没有。

看了托尔斯泰写下的故事,我顿时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幸福就是需要脱下欲望的衣服,简单地知足常乐地生存于世。这么简单的道理往往我们都不懂。当自己连工作都没有的时候,有地方肯收留自己是幸福,可很快,这样的幸福被奢望更高地位和金钱的工作的烦恼所代替;当自己居无定所的时候,一间小户型房就是幸福,要不了多久,小户型就容不下自己的幸福了,毕竟房子太小,太多东西没有地方安放;当自己孤独的时候,单车上的爱情就是幸福,但是,自己幸福不了多久的,那些奔驰宝马搅乱了自己的幸福。

于是乎,自己需要的幸福都在别人那里。别人的地位,别人的爱情,别人的金钱,别人的房子、车子。别人的幸福都在最后成了自己想要的衣服,自己每天都在为得到这件衣服而烦恼。

到头来呢?幸福不穿衣。原来,幸福就是幸福,无所谓金钱多少,无所谓地位高低,无所谓家在何方。很多时候,我们紧紧盯着别人的幸福,却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儿童哲理故事 篇6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儿童哲理故事 篇7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儿童哲理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儿童哲理故事 篇8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上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简要分析]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儿童哲理故事 篇9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简要分析]

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儿童哲理故事 篇10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简要分析]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儿童哲理故事 篇11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简要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儿童哲理故事 篇12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简要分析]

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儿童哲理故事 篇13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简要分析]

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儿童哲理故事 篇14

朱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简要分析]

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儿童哲理故事 篇15

夏天快要到了,天气逐渐变热了。

一头小象摇摇摆摆来到海边来玩,一会甩甩鼻子,一会踩着浪花,玩得很开心。这时,好朋友小明也跑过来了对小象说:“小象,咱们一起做游戏吧!”小象摇摇尾巴高兴地说:“太好了!”

两个好朋友齐心协力一起堆了一个小城堡,正要高兴呢,有一个巨大的浪花打过来,把城堡推倒了。看着消失的城堡,小象和小明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堆了一个新的城堡,可是浪花把城堡又推倒了,他们俩觉得很有意思,就互相用沙子当武器,你把沙子扔过来,我再把沙子扔过去,最后两人的身上都沾满了许多的小沙子。

这可怎么回家啊。小象着急了。只见小明从背包里拿出了两个搓澡巾,给了小象了一个,自己也留了一个,他们就搓呀搓,可都把皮肤快搓烂了,沙子也没有弄干净。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都笑了,小象连忙到海边吸了满满一鼻子水,让小明站在下面,举起长鼻子,哗!!!一股喷泉冲到了小明身上,小明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可是小象怎么办呢?小明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带着喷头的管子,把管子的一头插入海水中,哗!海水冲到了小象的身上,小象高兴地转了好几个圈。就这样,他们俩互相洗了起来。

太阳渐渐地下山了,该回家了,两个好朋友赶紧收拾好东西,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几个人在风景区游玩,在一处凉亭歇脚休息时,大家看见这个亭子的正中,悬挂着一口巨钟。

小高很是感兴趣,便询问起撞钟的价格来,看钟的老者回答说:“撞一次两块钱,你就撞三次吧!”

小高连忙把六块钱交到看钟人的手里,然后运足力气用那根悬挂的圆木撞钟。每撞一次,钟声悠然间,便听看钟人跟着喊一声:“一撞身体棒……二撞保平安……三撞财运旺……”

很快,三次钟已经撞完了。这时,小高发现看钟人正在与其他游客闲聊,便乘其不注意,又多撞了一次。

小高正在暗暗自喜,看钟人却突然回过身子,对他喊道:“怎么能撞四次呢?这个便宜是不能赚的,你刚才的三次等于白撞了!”

小高一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能撞四次,有什么说法吗?”

看钟人笑道:“四大皆空嘛!”周围的人听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只有小高面红耳赤地呆立一旁。

贪念产生于一瞬间,如果付诸行动,就有可能在瞬间,把原本拥有的一切输得精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