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放下的哲理故事(学会放下的哲理小故事)
学会放下的哲理小故事
人生路上,你是不是曾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
学会放下的哲理小故事 篇1
有一位高僧,他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一定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高僧说:“事实已经造成,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
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所为,心里更是生气?然后,你开始想要是过会儿遇到他,你该怎么做?不理他?还是给他一点颜色?你继续想,若是他也还你颜色该怎么办?你要跟他硬拼吗?还是……你甚至想到以后,等有一天你当上主管时,你要怎么修理他。总之,你从过去想到未来,始终带着愤怒的情绪。
曾经,有位满怀怨恨的妇人向我诉说着过去种种的不平,“我会如此难过是因为那个人实在太过分了……”她激动地说。
“嗯!你的境遇的确悲惨!”我说:“但是会让你如此难过的还是你自己呀!”
“怎么会是我呢?明明是他对我不好!”
“你的痛苦难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吗?”我说:“想一想,那个人和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你现在的痛苦又从何而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紧抓着过去不放,不是吗?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想着,好像已被伤害过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经伤害你了,难道你还要对他念念不忘吗?或许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惨,你的不幸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但问题是你气愤,怨恨,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真正痛苦的本源还是你自身啊!如果没有你自己情绪的支持,没有你给身体内的痛苦以能量,这些痛苦又怎么会继续存在呢?”
现在就放了自己吧!你们吵架,他的种种不好都是过去的事了,或许他早就将此放置一边,开心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而你还在这里红颜大怒,伤身伤心伤自己。
没错,我们是唯一能决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决定权在自己,为什么我们总要让自己苦上个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多年还不肯“放下”呢?
放下痛苦,就能轻松放下自己,怀揣一颗平淡从容的心享受生活。关键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
学会放下的哲理小故事 篇2
雨桐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女孩,不知从何时起,叶晓晨就每天和她形影不离。和雨桐在一起,叶晓晨有一种超强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雨桐的体育成绩特别好,校运动会上,她参加了铅球比赛,大家都相信她一定可以拿回一个好名次。叶晓晨就在场地外面,兴奋地呐喊助威,看她渴了,给她递水;看她累了,帮她擦汗。雨桐不负众望,又给班上拿回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雨桐和叶晓晨两个人天天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上厕所、一起回家……那段日子是甜的,是暖的。叶晓晨每每回想起来,嘴角都会不自主地上扬。
后来叶晓晨变了,因为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很优秀,而雨桐只是在中上游浮浮沉沉。叶晓晨开始变得心高气傲,仗着自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就认为别的.同学应该听从于她。
有天早读,叶晓晨照常带领同学们读课文,发现雨桐却在下面补写周末的作业,叶晓晨有些生气,说:“早读时间只能读课文,不许写作业!”摆明就是在警告雨桐。而雨桐却无动于衷。叶晓晨不知是哪根神经搭错了,突然拿起课本向雨桐扔去,不偏不倚,正砸在雨桐桌子的边缘。大家都愣了。她没想到,因为一时地自以为是,竟然会向最好的朋友扔书!
叶晓晨意识到自己不对,她看着雨桐趴在桌子上,双肩微颤,她觉得雨桐一定很伤心――她哭了。但叶晓晨放不下架子,不肯低头说一句“对不起”,她想:“应该没什么大不了,雨桐那么善良宽容,肯定会原谅自己的。”
以前每到第二节下课,雨桐都会拍一下叶晓晨的肩膀,微笑着说:“走吧,做操去了。”然后两个人就手牵着手,一起走下教学楼。而那天,叶晓晨在走廊里等了半天,最后就只剩下雨桐一个人,叶晓晨想:现在就只剩你我了,快叫我一起走吧。可叶晓晨只听到“咔”的一声,门锁上了,雨桐头也不回地下楼了。叶晓晨望着雨桐远去的背影,心隐隐地疼。
那天,叶晓晨不知怎么恍惚度过的,晚上她躺在床上想:“雨桐应该也很难过吧,她一定很恨我,永远也不想和我说话了吧。”可她依然没有勇气,不知道如何开口,更多的是她不敢面对雨桐的双眼。她盯着天花板,想了一夜……
以前,叶晓晨就喜欢靠在雨桐的肩上,喜欢听雨桐微笑着说:“你是属海蜇的啊,没有骨头,就喜欢黏着人!”她们相视而笑。叶晓晨一直觉得雨桐在阳光下的那张脸是很漂亮的。
现在,她再也没有勇气去看雨桐那张脸。没有人希望和她一起,她就一个人独行。渐渐地,寂寞侵蚀了她那颗孤傲的心,她想:还是给雨桐写封道歉信吧。叶晓晨含着泪,写完最后一笔,悄悄地放在了雨桐的笔袋里。
第二天下课,雨桐过来拍了叶晓晨肩膀一下,像往常一样,依旧那样笑着说:“走吧,做操去了。”叶晓晨重重地点了点头,因为她怕,她怕雨桐听出自己带有哭腔的声音,叶晓晨无声地流下两行泪……
原来,有时需要放低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份感情。
学会放下的哲理小故事 篇3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得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钓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儿疯狂挣扎,越挣扎,鱼钩陷的越紧,月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轻易从嘴里掉出来,因此钓到有两个鱼钩的鱼也不奇怪。在我们嘲笑鱼儿很笨的同时,阿德勒却提出了一个很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钓钩,让我们不小心就咬上,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的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着枚“鱼钩”。也许今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而心里还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遗骸。这样的心理就是“吞钩现象”。
“吞钩现象”使人不能正确而积极地处理失误,自责和企图掩盖失误,造成难以磨灭和不可避免的重复的伤痕。我们都有过“吞钩现象”,只不过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吞钩现象”是神经高度紧张、情节反复厮磨的结果。每当个人对生活有顺应不良的心理困扰,就会把埋藏在潜意识深层的阴影激活,制造过失。阴影总是通过过失表现出来的。无论出现什么偶然的、突发的过失,从心理学角度讲,都有它的必然性、自发性。
过失、屈辱和失落,对我们来说并不可以百分之百的避免,但是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事情破坏和改变人性,这也是避免心理疾病出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