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语句 强迫症是一种怎样的病症,它的病因和症状有哪些

2024-03-14 04:29   geyange.com

强迫症的语句

作为一名在加拿大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让我来系统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投稿@知识库@知乎科学

第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英文名是 Disorder,英文名比中文的翻译“强迫症”更准确,因为英文名直接提到了“强迫症”中最主要的两个元素:Obsession(强迫想法)和Compulsion(强迫行为)。

当然,强迫症并不是同质化的,不同的强迫症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方式。但总的来说,强迫症是“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的集合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什么是Obsession“强迫想法”?

强迫想法指的是:突如其来的、侵入性的、持续性的、重复性的、没有逻辑性的想法,或者是逻辑性很少的想法。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认为一件负面事件可能会发生,但按事实来说,这件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是认为某个事件会导致非常负面的后果,但是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或者关联性很小。一般患者自己也可以意识到,这样的强迫想法并没有事实依据,不合理、不理智,但是控制不了。

打个比方:

1. 我碰触了门把手,可能被传染上了细菌/病毒,自己或家人会大病一场。

2. 我可能没有锁门,可能没有关掉煤气,可能会有入室抢劫、火灾、煤气中毒。

3. 我可能忘记了工作上的一件很重要的任务。

注意: 强迫想法不一定是以想法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画面、冲动的形式出现,比如脑袋里出现伤害他人的画面(但并没有意图去伤害别人)等。

什么是Compulsion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指的是:因为强迫想法带来了很大的焦虑感,为了去降低这样的焦虑感,为了避免自己担心的坏事件发生,我们会重复的去做一个行为,尽管这个行为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也就是说,从逻辑的角度出发,强迫行为并不会真正带来客观的“安全”,但是会带来主观的“安全感”。

打个比方(和上面的例子相对应):

怕被传染上了细菌/病毒,于是反复洗手、长时间洗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洗手仪式。

反复检查门锁、反复检查灶台、热水器、煤气阀门,甚至形成了每天必行的检查仪式。

反复检查工作日程表、电邮、通讯记录、笔记、工作清单,不断起草、拟定、修改工作清单和计划表。

注意:强迫行为不一定是物理上的行为,也可以是头脑里的行为,比如说不断重演事件、不断在头脑里去检查、重复一些语句等。总之,做出强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为强迫想法带来的焦虑感。

还有:以上强迫行为并不会真正解决问题:再怎么洗手,还是可能得病;再怎么锁门,强盗要进来还是会进来;再怎么检查,我们总有忘记事情的时候。这样做只会强化我们的强迫想法。

总的来说,强迫症是这样一个顺序:

1. 我们先有了“强迫想法”,产生了焦虑感,认为坏事会发生。

2. 面对着“强迫想法”,单纯地去置之不顾、分散注意力,一般没有用,焦虑仍然存在。

3. 为了降低焦虑感,为了防止坏事件发生,我们采取“强迫行为”。

4. 虽然“强迫行为”并不会真正解决我们的焦虑,但是短期的确会迅速降低我们的焦虑感。

5. 但是长期来说,遇到“强迫想法”就采取“强迫行为”会形成恶性循环:一是强化了“强迫想法”,形成了“因为我做了强迫行为所以坏事件没有发生”的错觉;二是形成了条件反射,下一次遇到“强迫想法”就更容易去做“强迫行为”,整个反应变得自动化。

所以,强迫症是“强迫想法—焦虑—强迫行为”的恶性循环,如下图:

注意:这个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强迫症,有的强迫症不见得会有焦虑感,更是一种“不知道哪里不对”的感觉(not just right feeling),有的不一定同时有强迫想法和行为。

关于强迫症的信息,可以参考一下几个专业网站:

美国的梅奥诊所:

加拿大的精神健康和成瘾中心:

英国的国家医疗系统NHS:

第二,强迫症有怎样的症状?病因是什么?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俗称DSM-5),强迫症有如下症状:

上面提到的强迫想法

Recurrent and persistent thoughts, urges or images that are experienced, at some time during the disturbance, as intrusive, unwanted, and that in most individuals cause marked anxiety or distress.

The individual attempts to ignore or suppress such thoughts, urges, or images, or to neutralize them with some thought or action (i.e., by performing a compulsion).

2. 上面提到的强迫行为

Repetitive behaviors (e.g., hand washing, ordering checking) or mental acts (e.g., praying, counting, repeating words silently) that the person feels driven to perform in response to an obsession, or according to the rules that must be applied rigidly.

The behaviors or mental acts are aimed at preventing or reducing distress or preventing some dreaded event or situation. However, these behaviors or mental acts either are not connected in a realistic way with what they are designed to neutralize or prevent or are clearly excessive.

3. 严重程度: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每天耗时至少一小时,或者显著的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功能性

The obsessions or compulsions are time consuming (e.g., take more than 1 hour per day) or caus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

4. 以上的强迫想法和行为不是来自于其他疾病

The disturbance is not better explained by the symptoms of another mental disorder (e.g., excessive worries, as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preoccupation with appearance, as in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difficulty discarding or parting with possession, as in hoarding disorder; hair pulling, as in trichotillomania [hair-pulling disorder]; skin picking, as in excoriation [skin-picking] disorder); stereotypies, as in 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 ritualized eating behavior, as in eating disorders; preoccupation with substances or gambling, as in substance-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 sexual urges or fantasies, as in paraphilic disorders; impulses, as in disruptive, impulse-control, and conduct disorders; guilty ruminations, a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ought insertion or delusional preoccupations, as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or repetitive patterns of behavior, a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

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强迫症的确切病因。这一点和其他精神疾病是一样的,科学研究没有发达到可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的程度。

总的来说,以下几个因素和强迫症发病有相关性:

遗传因素:有强迫症的家族病史,那么更容易患上强迫症,可能和基因有关系。

生理因素:强迫症患者部分脑结构活跃度较高(特别是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同时血清素水平较低。

环境因素:显著的生活事件(比如创伤经历)也可能诱发强迫症。

性格因素:易焦虑、对自己要求高、完美主义、做事挑剔、责任心重,这些性格特征也可能和强迫症有关。

关于强迫症和大脑结构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的联系,可以参考下面这篇研究文献:

第三,强迫症如何治疗?

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回答的,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心理学学会APA division 12,也就是临床心理学分支对于强迫症治疗的总结,链接在这里:

总的来说,国际公认的强迫症治疗方案有两种: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是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简称ERP),一般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的“金标准”。而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也有一定的临床实证。ERP完整地做下来,十几节一般就够了。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特别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简称SSRI),对治疗强迫症有效。

还有一种方案是药物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

在极端的情况下,我有接触过特别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在尝试心理和药物治疗失败后,采取开脑手术,通过切除Anterior Cingular Cortex可以得到症状的缓解,还有的是开脑后植入电极,做deep brain stimulation,具体情况可以关注国际强迫症基金会:

关于ERP治疗的基本原理:

我们首要目标是要打破“强迫想法—焦虑—强迫行为”的恶性循环,那么需要去做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就是说把我们暴露到自己所焦虑的情景之中,强迫想法怕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打个比方,我们怕触碰门把手,怕会传染上细菌/病毒,那么我们就主动地、有计划地去触碰门把手,接触越多门把手越好。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有专业人士指导。

在暴露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采用“强迫行为”去降低焦虑感,相反我们要去体验、忍耐这样的高强度焦虑感。

通过暴露治疗,我们会发现两个结果:第一,我们所害怕担心的后果并没有发生,或者说概率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比如触摸门把手但不洗手,并没有让我们得病;第二,我们打破了“强迫想法”到“强迫行为”的自动反应模式。

总的来说,通过暴露加上制止“强迫行为”,可以获取数据,来消弱“强迫想法”带来的焦虑感,也就没有必要去用“强迫行为”,这样恶性循环得到终止。

治疗需要不断重复,治疗完成后,也需要患者不断自己使用ERP应对生活中的强迫冲动。

总结:如果怀疑自己有强迫症,请不要自我诊断,应该及早去医院接受正规的诊断和治疗,认准ERP,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这里推荐一本强迫症的自助书,是我博士导师写的,好像还没有中文翻译:

你所了解的强迫症是什么样的呢?

是不是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这是我最近刷到的一部电影中的一些片段,很多评论大呼“强迫症福利!”

确实,这些表现非常符合大家一贯以来对强迫症的认知了: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求井然有序,对各种细节吹毛求疵,希望所有事物都按部就班且极尽完美,对秩序、分类、干净整洁等等有着超乎常人的苛刻的需求。

然而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强迫症,而是一种强迫型人格的倾向,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分当代青年的中二爱好。

虽然电影中用了喜剧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说主角的强迫症逼疯了心理医生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程度的强迫型人格倾向并不会让本人感到痛苦,也不会给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困扰,很多人甚至乐在其中(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因此这种情况下其实没有必要求医(往往他们本人也并没有求医意愿)。

比如我自己,停车必须停得横平竖直,前后左右的距离必须相等,为此鹿sama经常不耐烦。有次她勒令我不许再调整了赶紧回家,我被迫放弃。但等到夜深人静鹿sama入睡之后,我还是偷偷穿好外套拎上钥匙跑去停车位,把车挪正了心里才舒坦了。但我会为此感到痛苦吗?并没有!我感到很快乐!

只有强迫人格倾向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且有可能合并了焦虑症、恐惧症、刻板行为、强迫性闯入思维等症状的,才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

那什么是强迫症呢?

既然强迫型人格的倾向其实并不是强迫症,那什么才是真的强迫症呢?

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这个视频里,这些脑海中的恶毒声音可以说表达得比较形象了——就是明明知道某个想法、行为不合理甚至荒谬,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做出无意义的、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思考或行为,比如:

强迫怀疑: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检查了一遍还要再检查一遍;

强迫回忆:强迫自己回忆某件事,回忆得不对还得逼着自己重来一遍;

强迫记数:看见路边的路灯或者柱子,逼着自己数,数错了还要从头再来;

强迫联想:看到某句话,无法自控地去联想另一句话;

强迫冲动:无法自控地出现某种不合时宜的冲动,比如从高处跳下去,在领导面前做鬼脸,破坏公共财产等;

强迫仪式行为:明知毫无意义,却逼着自己反复做出某个动作或某种行为,做错了也得重来……

他们的这些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具有强烈的闯入性,虽然客观上看起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患者却无法自控——他们也用尽方法去极力抵抗,但却始终无法阻挡这些想法和冲动的侵入,并且往往因此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

比如上述视频里展现的类似“我必须开关灯4次否则我的父母就会si”就是一种强迫性的仪式动作,患者往往会强迫自己完成一系列带有迷信意味的复杂的仪式动作,来消除内心的焦虑不安。比如进门前必须跺左脚5下,再剁右脚5下,其中某一下完成得不好就得重来,否则就会遭遇不好的事情……

强迫症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重复”,导致患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无意义的举动上。这种真正的强迫症,带给患者的痛苦和困扰是巨大的

我记得曾经在某个回忆录中看到记载,说末代皇帝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后的流亡生涯中,也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进门前拍几下手代表什么,出门前跺几下脚代表什么……后来影响得他的两位妻子也跟着他整天在院子里拍手跺脚挤眉弄眼的。当时的人可能不太懂,其实这就是一种用来缓解内心对未来的焦虑不安的仪式性动作,就属于强迫症的一种。

当然,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在某些症状上,也有一定的重合,比如都有可能存在闯入性的思维,比如都可能会一天洗手八十回等;而且,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所以有的时候较难以严格区分

怎么治疗?

像是比较长期的、严重的强迫症,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采取系统的专业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更严重者,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治疗(我有认识的人患有严重强迫症,后经服药治疗后有所改善)、物理治疗(比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

但如果症状没有那么严重的,也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No.1 放松疗法

强迫症往往是和焦虑情绪密不可分的——焦虑自己忘记锁门了、焦虑如果不做某个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等等。对于焦虑,缓解的方式还是不少的,例如,可以通过正念训练、冥想放松等方法来对抗脑中闯入的杂念。也可以通过按摩、运动、娱乐、听音乐等方式来舒缓紧绷的神经。

以正念为例,正念强调了“不评价,只感受”的概念——即使对于闯入的观点,也只是观察他,记录他,而不去评价好或者不好。就好比,你突然想到了“我今天万一没锁门怎么办”,如果你的反应是“完蛋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那这个想法就可能成为问题了。相反,如果你的评价是“没必要去管的”、“没锁就没锁呗”,那它们也就不再成为困扰了。如果把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感觉等比做火车,那么我们只需要简单的看着火车开过,用“不反应”来面对每个念头情绪及躯体感受,这样可能感觉就好多了。

No.2 通过暴露疗法改变错误认知

改变错误认知往往需要结合类似于暴露方法或系统脱敏疗法。比如让患者将自己暴露在惧怕的情境中:比如摸了脏东西不能洗手,东西乱放不能整理,离开家后不能回头检查,不跺脚直接进门等等……在这些“可怕”的情境下不采取任何行动,你看看到底会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结果是当然不会啦,让客观事实来扭转你的错误认知。

改变了这种自己设定的错误认知,才能逐步控制症状。同时这种暴露要由浅到深,有必要时需有家人(甚至治疗师)陪伴,以便即时应对一些突发的情绪问题。

No.3 接纳症状

实在控制不了症状,那就不如把心态放宽一些,接纳症状。有时候越是强迫自己“不要强迫”,就是越是容易强迫自己“强迫”。所以不如不回避,不消除,不对抗,接纳症状,与症状和平共处。跺脚就跺脚吧,拍手就拍手吧,不要把自己看作一个怪人——我只是一个有点小动作的正常人而已。当你不再去刻意回避症状时,也就不会过度关注,反而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No.4 幻想一个“小助理”

这个疗法不是书中介绍的“官方”疗法,而是我认识的一名患者自己介绍的经验。强迫症其实是挺难根治的,但是这个方法也许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困扰,将症状对患者生活、社交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说,他会幻想出一个脑海中的“小助理”,来帮自己完成那些强迫的思维或冲动或行为。这个“小助理”可以没有具体形象,也可以有具体形象,可以是白雪公主,也可以是叨叨昕。当你脑海中又出现那些“恶毒声音”的时候,你就派出小助理来帮你“一键完成”那些动作。

比如你又强迫自己跺脚一百下,不然地球就要爆炸了,这时你就请出脑海中的这位“助理”:“来,白雪公主,你来跺脚一百下。”

当你又强迫自己把道德经背诵十五遍,你又可以:“叨叨昕,你来背十五遍。”

这样一来,你的脑海中就不必再被那些庞杂无用的信息无限占据和干扰也不用担心成为别人眼中整天拍手跺脚的怪人。虽然强迫症并没有被根治,但是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的影响减小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此困扰的朋友们也许可以尝试一下。

当然,如果症状严重,经过自我调节之后仍然无法改善的,还是不要讳疾忌医,最好是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