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遗物整理师句子 我是遗物整理师:除了「哭」,还要「悟」
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受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向来对死亡这个话题讳莫如深。
然而,死亡又是每个生命必然走向的终结。
在这个层面,如果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走向死亡,那人生岂不毫无意义?这无疑会将人们引向了虚无主义,过于过于暗淡和无情,于是我们为生命赋予了许多“意义”,起初我们都不懂,可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真实地触动内心,唤起这些“意义”。
正因如此,2008年,日本的一部《入殓师》,收获到了满满好评以及一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3年后,在网飞的加持下,韩国的上架了这部《我是遗物整理师》,再次“以死为鉴”,引领我们直面生命的终极。
截止目前,已有2万的豆瓣网友看过,并给出了9.1的好评,较之48万人评价的《入殓师》,大胡子认为本剧评分略有虚高,不妨现在来一探究竟——这个夏天,乃至本年度的高分韩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
1、单元化的悬疑设计
相对于电影,剧集给予了创作团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细节绘制。
对标《入殓师》的循序渐进与时间序列,《我是遗物整理师》完成了更为精细化的设计,来降低剧集作品的肥皂感,倘若这种单元形式每个都是平铺直叙,收效上显然不会达到如此境地。为此,本剧的故事全部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来调动悬念。每每将最终的结局摆在开头,之后宛如悬疑探案一般,让主角们抽丝剥茧地发现终局背后的人和故事,加大这份念想的回响力,完成生命意义的挖掘,撒下直击心灵的人文关怀。
2、细腻的真情实感
之所以本剧能够收获一票好评,完全得益于精湛的演绎与情感外显,特别是死亡赋予了更为沉重的话题感与心灵打击。
韩静佑与韩可鲁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由于可鲁天生的阿斯伯格综合症,他们从事了“有人死去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的独特职业——遗物整理,以及“Move to Heaven”(天堂移居)品牌。
父子关系融洽,生意也不错,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第一集就走了“权游”的套路,看似主角的父亲韩静佑却因病骤逝,不按套路出牌呀,这一下子吊足了胃口,后面可怎么办?
好在静佑早有安排,将自己的小弟曹尚久引入进来,作为可鲁的监护人。
随后,邻居小姑娘树木也加入进来构成了新的团队。至此,整个故事才真正地展开。
豆瓣上,网友们纷纷表示哭着看完,有的在第五集,有的在第六集,有的一上来就受不了。
之所以这么引人关注,其实背后是涉及到了真实的社会话题,996、孤独死、LGBT、家庭关系等等。
年迈的母亲独自在出租屋内死去,儿子和儿媳只想得到母亲留下的财产。如果没有可鲁,我们看不到这个儿子的悲哀。
本应相爱的二人,因为社会世俗不得不“走回正道”,却因一起意外,让人真正地敞开心扉。
还有老大爷与老太太的深情与决绝;无良企业的恶毒;欲求不满追求者的可恶等等。
我们仿佛就在看一出出社会悲剧,而这些悲剧往往就发生在我们周边。正因如此,才更容易触动心底。
除此之外,作品还深挖了静佑、可鲁、尚久的三人关系。
作为社会青年的尚久在移居天堂的项目参与下,逐渐转性,原来他并不是从来便是如此。
他也有着自己的故事,特别是与秀澈。从救命恩人,到教练,到朋友,再到兄弟。能有这样一个朋友,人生委实不易。然而,阴差阳错下,自己几乎害死了唯一的朋友。造成了尚久的封闭,内心总憋着一股愤怒与焦灼。
时间往前推移。可鲁的父亲静佑,与尚久也是兄弟之情。作为大哥的静佑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个弟弟的关心与爱护,只可惜造化弄人,这就是静佑将可鲁交给尚久的原因。
终于此,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回环与情感延续。
3、直面人生终极答案
其实往简单地说,《我是遗物整理师》是一出社会人文关爱剧,通过人间百态唤醒我们对人生的再认识,鼓励大家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往大了说,作品会给处于生命不同阶段下的人不同的感受。
对二十多岁的同学来说,这是治愈,也是感悟。
对三十多岁的同学来说,这是爱护,也是启发。
对大胡子这种已然到了不惑之年的大叔来说,这是无奈,也是接纳。
年轻的时候总认为「四十不惑」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事情,果真到了40岁时,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吗。
然而,真的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原来一切都错了。
孔老夫子的这句真特么是扎心之言。
相对于不惑(都明白),更多地是一种不需要明白。这个年纪,世事多磨,人生过半,无论你是自己丧失了希望和梦想,还是希望假装不想再明白。牵绊、责任、经历都让你知晓自己的渺小,也更加地谨慎。
什么意思?
结合本剧或生活所见,面对死亡,世俗追求的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意义全销。
无非一缕青烟,人生便已Bye bye。
遇到开车加塞,你不再愤怒,甚至觉得那些加塞赶路的人们有些可笑;世上总有人比你强,发现自己的认识太少,世界实在太大,也从「看山不是山」来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境地,想来这就是「佛性」。
3年前,4岁的孩子曾问我,爸爸你会死吗。
我告诉他,会的。所有人都会死去,从古至今,地球存在了46亿年,累计生活过的人类约1000多亿。死亡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
孩子接着问:“既然都要死,那活着是为什么?”
“活着是为了拯救世界,让外星人不能侵略地球。1999年,就有一群外星人来到过地球,但被我们打败了。”
孩子傻乎乎地追问:“真的吗?”
“当然不是,傻孩子。虽然人类的终点都是死亡,就像一片树叶落下,对它而言,它已死去,但其实是宇宙能量的守恒与回归,树叶复归泥土,滋润大地,春天还会有新的树叶;再比如,你读过的《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他已经故去了一百多年,你不也照样记得他吗?人类的DNA通过繁衍不断地延续,文明也在发展进步,这就是生命的回环。你觉不觉得很伟大,毕竟你也参与了人类文明的综合项目建设?”
孩子:“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好像很厉害。”
是的,听不懂。
对孩子来说,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美好与期待。
我所要做的就是多活几年,参与到一个生命的开发进程之中。
胡桃电影
热爱电影的挨踢狗。胡子大,名曰:大胡子。 可惜胡子电影已经被注了,只能另辟蹊径地叫个胡桃电影,寓意:大胡子“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