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是一种骨子里的势利
昨天开始看大岛信赖的《不在乎的勇气》。从大岛信赖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身份来说,他在书中论述的观点,我们可以把“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中“看不起”这个前缀词换成“嫉妒”。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初读这段话时,我被震惊了。于是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结合我自己这两年来对人性心理学的学习,我知道,我们是很容易对身边的任何人产生嫉妒心的。
所以我们从嫉妒心的角度来分析“看不起”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什么心理。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点,我们是人,可是本质上还是动物。
很多人年龄一年一年的在增长,可是心智始终停留在某个较低的阶段没有跟上来,他们生气了就会爆炸,就会大喊大叫、开心了就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总结一下就是没有分寸。
这些没有分寸的人即便拥有了一些附加的社会角色,比如成了妻子或者丈夫,父母或者母亲,职员或者老板,亦或者其他角色。他们可能明白这些角色背后的指责是什么,但是不明白自己该怎么更好的成为这个角色。
前几天还有一个男人拍下自己掌掴襁褓中孩子的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出来,一个凌乱的房间里,婴儿在床上啼哭,这个父亲拿着手机过去对着孩子扇了数十个耳光,并且边打边吼“能不能安静”。
一个有正常人类思维的人怎么能允许自己做出这样的事来?!
有人骂他时畜生——这其实并不是骂他,只不过是说出了这个人的本质。那一刻被自己的本质(动物性)驱使。
这个例子当然太极端,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时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最开心的时候说风凉话:瞧你那傻里傻气没心没肺的样子!
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无视:哎哟,这点小事也值得你难过吗?你也太矫情了,男子汉要大气一点/女孩子要温柔一点。
心理学上把这样的表现叫做情感忽视。造成这种情感忽视的背后心理动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嫉妒。
情感忽视的父母常说的话是:我们以前可比现在糟糕多了,我们不是照样过来了吗?
他们意识不到,以前的那一刻自己是需要父母的关心的,但并没有得到,现在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自己却给不了,这是为什么?
第二,我们的内心都有缺失。
当我们童年时期,在需要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的时候被父母“情感忽视”了。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很受伤的,这种伤痛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会不断累计,一直到我们无法承受。于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会把这些伤痛埋藏在基底神经节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
当一个人没有训练到将潜意识里的画面意识化,潜意识中的隐性画面就是无法描述的,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所有行为都收到潜意识的支配,所以佛陀说“众生皆苦”,这个苦就是不知道自己活了一辈子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
回到话题上来——因为父母对孩子有了“情感忽视”这就导致了孩子在“感同身受”这样的情感认同上有了缺失。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情感认同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就只有动物性的嫉妒心和破坏型人格。
第三,我们能做什么?
Suan.Foword的《原生家庭》里有一段话: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那些对孩子情感忽视的父母,他们同样从一个情感忽视的家庭中来,他们同样没有学会怎么对孩子进行情感认同,支配他们的只有动物性,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我们能做的是,不要再和他们去纠结他们有没有给我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良好的心理建设。斩断这样的因果轮回。
我们比他们幸运,因为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知识和力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找补我们内心的缺失,让我们自己拥有情感认同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心,成为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