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大师吴清源语录(围棋大师吴清源的「中和」之道)
吴清源,名泉,清源是他的字。
或许是因为出生时发了水,他的名与字オ都与水有关,其人其棋,也像水一样。近现代中日两国间的矛盾,注定了他一生漂泊,但围棋与信仰令他毕生心怀「中和」的愿望。
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存在。他的围棋,是超越胜负的艺术与哲理。
△围棋大师吴清源(1931年)
一着而为天下法
沈君山在吴清源的自传《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传》中作序,以一句「匹夫而为异国师,一着而为天下法」为这位围棋宗师的一生画像。 说到吴清源对围棋的贡献,首先要提的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布局」了。
1984 年,在吴清源的引退仪式上,到场的棋手们与他下了一次联棋。第一个上去的是吴清源的师兄桥本宇太郎,他下的第一着便是天元,这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手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感慨,纷纷回忆起50 多年前,吴清源刚到日本时的那些经典棋局。
1933 年,19 岁的吴清源与 59 岁的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对局,也被视作新与旧的对抗, 这是吴清源一生最为经典的棋局之一。
此次对局,他弈出了著名的「三星・天元」棋局。这种与传统布局背道而驰、打破边角束缚的新布局震惊了整个棋界。不过,这样的下法在当时并不被大家所看好。但不喜定式的吴清源一直坚持用「新布局」对弈,并获得了极高胜率,横扫日本棋坛。可以说,昭和时代的围棋热,正是由「新布局」掀起的。
△吴清源(右一) 1950 年 8 月摄
这样的吴清源,被金庸比作自己笔下的「风清扬」:
「吴先生有一段时候,所谓日本最高的高手,全部被他打败,发扬我们中国的围棋的精神,像独孤九剑这样没定式的,(招式)随时可以变化的,绝对创新,变化无穷,所以对方也招架不了,好像风清扬这样。」
虽然吴清源为棋坛带来了许多新的下法,且均被棋界接纳和推崇,但吴清源最为看重的,还是棋盘上的那些无限可能性。 在他看来,围棋应该是不受東缚的自由思考,是千变万化的战法战术,只有最有效率的那一手才是好着。
△1950 年 8 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进行第二次十番棋比赛
不开口笑是痴人
在日本,职业棋手吴清源以围棋谋生,数次面临「生死攸关」的大战。从 25 岁开始,到 42 岁结束,持续了 17 年的 10 场升降十番棋,也是吴清源赌上棋士生命的一条「不归路」。
如果在十番棋中被打败,他将无法再在日本待下去,这也意味着他的棋手生涯将会结束。所以棋痴吴清源是带着极度的紧张感去面对十番棋赛的,而能顶住这样的压力,也足见吴清源心理素质之强。
这种精神素养,一方面源于儿时受到的四书五经教育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信仰。在《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传》中吴清源直言: 「我能超越民族和国境的界限,能保持镇静、临危不乱地奋战到底,这全都归结于我的信仰。」
围棋和信仰是吴清源的精神支柱,如果要二选一,他其实更看重后者。
△吴清源夫妇接受采访
与夫人中原和子的结合也是源于信仰。 青年时期的吴清源是日本三大美男子之一,据说,那时连酒吧里的相思情歌都有这位异国人的名字。
川端康成在《名人》中描写吴清源:「手指修长,脖颈白晳……从耳朵到脸形,都是一副高贵相。」可这名翩翩棋士对伴侣的要求仅有「信仰」一条。见到喜多文子给介绍的中原和子时,他首先便问对方:「你信教吗?」她说:「信。」于是两人就在一起了,几十年相濡以沫。
他从战乱中走来,三易国籍,经历过「东京大空袭」,甚至曾短暂放弃围棋、跟随宗教团体流浪,祈祷和平。每逢痛苫的时刻,他便会背诵白居易的诗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1939 年,吴清源与川端康成在伊豆
我的理想是「中和」
吴清源毕生都在追求「中和」,这也是他心中的围棋之道。
从 5 岁(虚岁)开始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多年坚持研究《易经》,这些古籍给了吴清源精神支持,也影响了他的围棋着法。就如「中」的字形,中间贯穿,左右均分,中便是取男阳平衡的一点。
讲究中和的「六合之棋」,是「21 世纪的围棋」,吴清源晚年潜心于这项研究。在《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中,吴清源给出了「六合之棋」的解释:
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自然行棋,自由思考,才是中和。「21 世纪的围棋」和「新布局」是吴清源对棋界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也是他精神的体现。「新布局」是重视中央的下法,而「21 世纪的围棋」则重视关照全局,追求整体的平衡,而不是只顾着在局部战斗。
《易经》中,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说法,从小接受大道教育的吴清源,在中日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帮助。他的老师濑越宪作,也是一个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和围棋推广的人。 所以对围棋的发展,对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他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努力着。
从「尧教丹朱」始,至明清达鼎盛,围棋曾是中国文人雅士生活的一部分。清末民初,随着国力漸衰,人们下棋的环境没有了,下棋的心情也同样不再。中国围棋在战乱中日渐式微,天才围棋少年吴清源便是在这时候东渡日本学棋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和平对围棋、对世界的意义。
△1988 年,吴清源于福州探亲,并在第一版《以文会友》中文本上为亲人题字「和乐门庭自繁荣」
「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的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吴清源这么说。
心中有「中」,所以行事尚「和」,心中存「道」所以为人有「德」。有大局观念,不计较一时得失,这是更高境界的人格与棋品。
011特集 《宇宙之道,就在围棋》
photo | 吴清源家属提供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快速获取《宇宙之道,就在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