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春日序曲》?

2024-03-03 17:42   geyange.com

《春日序曲》

花了一周时间读完了英文原著,也看过台湾版的,听说中文简体版直接用了台版的翻译,是黄芳田老师的译本,不管怎样,在译文上有了一些保障,我还是比较期待的。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名是 ENIGMA VARIATIONS,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同名管弦乐,意为迷之变奏曲,台湾繁体版译名为《爱的变奏曲》,书中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

FIRST LOVE ; SPRING FEVER; MANFRED; STAR LOVE ; ABINGDON SQUARE ; 初恋;春困;曼弗瑞;星辰之爱;艾宾顿广场

猜想中文简体出版名应该是与 第二章 SPRING FEVER 春困 以及原名中变奏曲的结合,也不失大雅。

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几乎所有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当然,大家对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和CMBYN有关,我先来简单说一下这本书的情况。

外媒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读这本书的感觉就仿佛是他带着之前所有的小说,融合它们并让它们各放异彩。风险更大,要舍弃的更多。并且更让人意想不到。

而纵观艾席蒙所有的作品,我可以大致猜测到这本小说可谓是他先前所有作品的集大成者。

第一章FIRST LOVE 和第三章 曼弗瑞 直接对标 CMBYN ; 第二章 春困——《八个白色的夜晚》, 第四章 星辰之爱 以及 第五章 艾宾顿广场 对标他的 《哈佛广场》

这本书是安德烈·艾席蒙最新的一部小说,于2017年出版。早在电影《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上映之前。关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续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确认。保罗,《春日序曲》(中文简体出版名)里的主人公与讲述者,几乎是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艾利欧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艾席蒙说,“我的书一直都是第一人称叙事,一直都是我的某种延伸,我的性格特征的发散,我对自己的不确定性”。保罗和艾利欧都是生活的流浪者。他们的真实一面不被法律社会所理解,他们同时在男人和女人身上寻找安慰。他们无法下定决心的摇摆也许会得到社会的批判,但艾席蒙对此从不担心。

艾席蒙说“我确实认识一些人,他们声称自己完全是直的,或完全是弯的,但这也许只是他们的个人神话”,“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是生活的流浪者,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找到某种适合我们的生活。我觉得艾利欧在和奥利弗同床共枕的那一天同时被玛尔提亚所吸引,这才是完美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艾利欧不确定性的欲望摇摆在《春日序曲》中保罗的困境里得到了完全的投射。整部小说以埃尔加在1899年创作的著名乐曲《谜之变奏曲》展开,艾利欧和保罗的性向与欲望一直在变化,你不需要去知道它的原始状态。艾席蒙说,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有时候从一个性别到另一个性别,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最初的目的地是哪里。

第一章 FIRST LOVE 初恋,几乎可以看做是CMBYN的姐妹篇,再次带着我们回到了熟悉的主题和背景。炽热的欲望、时间的流逝与变迁、意大利乡村、美国东海岸、上层知识分子的网球比赛,跟《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主人公艾利欧一样,保罗的原生家庭母语并不确定,他的父亲在意大利讲带着西班牙词根的意大利语,还有同样的摇摆性向与欲望。你不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里,因为你无法在任何地方扎根,也不想扎根。在《春日序曲》中,安德烈·艾席蒙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不想待在河的任何一岸,只想待在河中间那个并不存在的小岛上。

全篇第一句话直接带入情境:

I’ve come back for him.

我是为了他回来的。“我”回来不是为了我家的房子,或者这个小岛,或者我父亲,或者小时候从教堂看到的那道风景...“我”回来是为了他,Just for him,只是为了他。

保罗和年轻木匠南尼的故事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艾利欧与奥利弗,他对南尼的迷恋与少年艾利欧对奥利弗的暗恋如出一辙,保罗和南尼从来没有过身体的关系,但保罗内心经历的感情风暴一点不亚于艾力奥: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的人生从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 南尼,你使我成为今天的我。 无论我走到哪里,每个我见到并渴慕的人,到头来我都免不了会用你发出的光芒去测量他们。若说我的人生像一艘船,你就是那个上了船开了它的航行灯之后,从此就没了消息的人。这一切不妨还是搁在我的脑海吧,也只停留在我脑海里。可是,我一直活在你的光芒中被爱着。在公交车上,在繁忙的街上,在课堂上,在拥挤的音乐厅里,一年里总有一两次,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每次我瞥见有点像你的人时,心还是会猛然一跳。

读到这是一种窒息的感觉,泪水奔涌而出。谁没有一段埋葬很深永远不想再去触摸的记忆,艾席蒙的这段话,把你多年来精心修建的堤坝彻底摧毁,洪水卷着痛苦悔恨遗憾决堤而下,不可遏制。 作者细腻的文笔与大篇幅的心理描写让人为之叹服,不愧是艾席蒙的风格。

第二章 春困

讲述的是成年以后的保罗的一段恋情,如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短暂爱情。

第三章 曼弗瑞 一个关于双向暗恋的故事——丝毫不亚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面的炙热与细腻,曲折的情节让人翻到最后一句时不得不说一声“OH MY GOD”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已经步入中年的保罗,他一次次地想要撤销时光欠下的债,想要销毁一切怯懦,一切的不堪回首,想要重新活一次,想要时光倒流……

最后一个故事《艾宾顿广场》,是这五个故事中最短的,或许也是最不惊人的一段爱,但其强烈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前面四个。此时的保罗已经五十出头了曼弗瑞回到德国定居,克洛伊貌似在过自己没有爱的婚姻日子。保罗是个文学编辑,似乎独自生活。有一天他收到一篇有关音乐的稿子,退稿时他附上了一整页的建议。作者收到后回邮件坚持他们应该见面,保罗婉言谢绝。两个月后,作者来邮件说,她按照他的建议修改了文章,并在另一个大期刊上发表了,“现在,你可以见我了吧。”

他们在艾宾顿广场的一个咖啡馆见面。保罗到达时,海蒂已经为他买好了咖啡。

他们开始频繁见面,起初每周一次见面喝咖啡,很快俩人恨不能每天都见面,保罗甚至考虑搬到曼哈顿离海蒂近点。海蒂总是称保罗 my dearest,我最亲爱的。过了五十的保罗在爱情上没有什么长进,他一如既往陶醉于暗自揣摩对方,很难跨出一步。他分析自己的感情,分析海蒂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幻想着搬到海蒂附近,开始了新的生活,带海蒂看电影,看着她成名,看着她变得更漂亮(第一次看到艾席蒙用beautiful形容他的女主人公),看着她结婚生孩子…然后那一天来了,她走进他的书房,对他说她要办到巴黎去,他们已经outgrown each other,该分道扬镳了。

当然这都是保罗的臆想。海蒂没有搬到巴黎,但他们也没有走到一起。读着50多岁的保罗,看着他爱上一个比他小一半的女孩,看他孤独地幻想自己能够再年轻一次,看着他又一次错过,又一次经历“死胎”爱情,我的心憔悴不堪,恨不得保罗就在眼前我可以抚摸他的脸颊,安慰他…

突然,全书的最后一段,最后一个句子,把你所有的怜悯都蒸发干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揭示留给你们自己去看。

由此,或许,《春日序曲》不像CMBYN那么令人心碎,CMBYN感情很集中,只在艾利欧和奥利弗之间,《春日序曲》里保罗经历了半生情,数个恋人,但是,保罗的内心感受丝毫不清淡,如果把每一个故事拍成一个独立的电影,就很容易看得出他每一次的投入,the intensity is always there。

我们不禁要问:艾席蒙,一个文学造诣很深的教授,学者,著名的普鲁斯特专家,为什么写这些爱情故事?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 突然,我想起这本书的开始保罗父亲的那句话,真正的爱人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或许艾席蒙是在写每一个不完美的人生,每一个不完美的爱情,以及我们对人生和爱情永恒的渴望。

我喜欢读艾席蒙的故事,人物经历永远不一帆风顺,人物心理永远纠结,结局从来不是大团圆,但也不是悲剧。只是,伤感,沉思,令人唏嘘。

最后要提一下,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可以听听埃尔加的《谜之变奏曲》,同样,拉威尔的《镜》是瓜达尼诺在CMBYN中选用的音乐之一。两个作品是不同的作曲家,都是献给不同的熟人和朋友。埃尔加把他的变奏标记为一个谜,艾席蒙把每一段爱情写成一个谜。

不禁感慨CMBYN中艾利欧说的:If you only knew how little I know about things that matter.

爱情永远是人类重要的话题,但它将始终是个谜,我们对它所知甚微

保罗说,人生有九个生活,很多人只能过其中的一两个。这种遗憾是艾席蒙所有的书里想表达的。

也欢迎大家的不同意见与交流分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