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之普世价值是也【精选】

2023-03-16 11:02   geyange.com

老张的哲学

以前一直都觉得鲁迅,老舍,巴金他们这一代老作家的作品,肯定是枯燥乏味,过时陈旧的。虽说明明就没读过他们的书,却能对他们产生这种陈旧古板印象我也很是奇怪。但放在以前,我的确还是宁愿看网文也不会对他们的作品提起半分兴趣。

直到如今,快近而立之年,才褪去了浮夸,沉淀了性情。得以有缘(兴趣)一读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读过之后,可愉悦几日不退。尽管不曾有那种“相见恨晚”之感,却也感到大慰平生。

如同那句话——“在最好的时候做最合适的事”。相遇不在早晚,只在时机成熟与否。真早几年,我也读不下去他们的作品了。

老舍的这部处女作,不偏不倚的说,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要写的好得多。虽说同样是大师的第一部作品,但老舍如同《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阿飞一般,一出场就是华丽的飞剑,出名前,他是高手,出名后,他还是高手。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更像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在没学降龙十八掌前,他仅仅是个好苗子,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后,他才是大师。因此他的作品则在《地下室手记》之后才开始发光发热,大器晚成。两者相比,各有优劣,但很明显,早期还是老舍更胜一筹。

有趣的是,两部处女作品,都是以逼婚为题材,《穷人》里女主瓦尔瓦拉改变不了自己嫁给地主的命运。《老张的哲学》里李静虽说得以幸免嫁于老张,却失去了原有的爱情。看来中外都是如此,女人都有命运无法自主的悲哀。

《老张的哲学》运用的写作手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伪君子及其崇拜者》(陀的早期作品,风格非陀氏特点,疑为其风格转型的尝试)相同。都是将人物形象脸谱化。把人物的代表特点无限放大,变的即浮夸又讽刺,缺乏血肉。但还是要说一句,《老张的哲学》里的老张却比坨氏的《伪君子及其崇拜者》里的福马.福米奇要更加有“人气”。甚至在故事里,其就是有血有肉的人,在现实中也能找到对比。而非福马福米奇那般虚化。

书中开篇对老张的介绍,很成功的把我逗乐了,这也是可以看出老舍年轻时也是一个闷骚少年,也是恶意满满的。这让我感到他很亲近,而再也不是那想象般古板的面孔。

书中老张的哲学很简单,“概括一下就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他信的宗教也是三样——回、耶、佛。之所以信这三教,其实也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则——钱本位而已!

“洗尸是回教的风俗,老张是否信莫罕默德?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应当侧重经济方面……设若老张‘呜呼哀哉’之日,正值牛羊肉价钱低落之时,就不难断定他的遗嘱有‘按照回教丧仪,预备六小件一海碗的清真教席’之倾向……”

简而言之,猪肉贵羊肉贱则回,猪羊肉都贵则佛,请客之时则耶。因为老外从来只“请吃茶”,不请“吃饭”。

可见老张的钱本位三位一体哲理为何物了。

老舍闷骚之处就在于,明明是骂老张,却能在啼笑皆非之间损损国人崇洋媚外之态。

“从实惠上看,吃饭与吃茶是差得多;可是中国人到洋人家里去吃茶,那‘受宠若惊’的心理,也就把计较实惠的念头胜过了。”——国人之心态,至今未变!

书名叫《老张的哲学》不假,可我却觉得主角并非是他,而是他的徒弟王德。王德他是轻度版的阿Q,一个乐天派,没有了他,这部书就少了许多哲理。

王德就是老舍自己,他如同贾宝玉身上的石头一般,借用王德的肉体看着世间的一切。

和老张一样,王德有王德的智慧和哲学,他是个乐天派,哪怕情况再不乐观。

老张的哲学很简单,那就是钱。“打人就要费力气,费力气就要多吃饭,多吃饭就要费钱,费钱就是破坏他的哲学”。所以老张就是一切以经济为出发点考虑。而王德不一样,他不在乎经济,他不在乎虚荣。他只是单纯快乐。只要人活着开心,是穷是富不重要。因此他想着法子让自己开心。因此哪怕被打手板他也会想“挨打是手上疼,管不着心理笑”……因此他和老张“跟其他哲学家一样,本着他独立不倚的哲学,无论如何设想,都不会有矛盾”。

老张讨厌欠债不还的人,他认为“欠债不还而上吊,天生来的不是东西”!王德则讨厌的是世俗的拘束。“老人,在王德想,就是专凭势力不懂人情的老古董。除了老人要算年轻而学老人行为的为可恶。街坊邳三年青青的当军官,打部下的兵丁比父亲打儿子还毒狠。城里的钱六才二十多岁,就学着老人娶两个媳妇。邳三,钱六该杀!”。继而又为了让自己开心自嘲道“王德!还没娶媳妇,就作大学长,未免可笑,而且该杀!”。

老张这个形象必须是丑恶的,所以他不但贪财,以老舍闷骚的风格怎可饶恕,他还必须讥讽老张吝啬的一面。“肚里咕噜噜的响了一阵……老张饿了……肚子和街上的乞丐一样,永远是虚张声势,故作丑态……老张有老张的办法!命令一下,他立刻觉得精神胜过肉体……”一个又贪有扣的老张就活灵活现了。可老张的钱本位真的有错吗?书中李静和王德,李应和龙凤都因为没钱而不能走在一起。王德能天真的自我快乐,可王德不能靠天真在世俗中活的快乐。

王德和李应没钱却是好人,老张有钱但吝啬却是坏人。坏人之坏在于精打细算反而不曾违规乱纪。好人空有良知却自顾不暇,只能垂泪问天公道何在。

李老汉对王德和李应说“好人便是恶人的俘虏,假如好人不持着正义和恶人战争。好人便是自杀的砒霜,假如好心只是软弱,因循,怯懦……我愿意你们将来把恶人的头切下来,不愿意你们自己把心挖出来给恶人看。”

老祖宗有句俗话叫做“恶人自己有恶人磨”。李老汉一辈子吃了老实的亏,他的善良和清高并没有给他变现任何价值,因此他深知其中苦涩,宁愿希望自己的子侄变成另一个恶人去杀别的恶人,也不愿意让他们如自己这般受苦。最终好人坏人,都是一样。好人经历了磨难,“顿悟”之下希望自己的子侄能变的坏些,因为坏才有钱,最终价值观还是向老张的钱本位观点靠拢。而老张呢?无非是现在的钱本位代言,觉悟的早,所以发财的早而已。李应最后的“小有所成”虽说老舍一笔带过,可李应如何小有所成的?有“成”的标准不好拿捏,最后还是物化成有钱,瞧!还是钱本位。

中国人到今天难道不也是钱本位思想吗?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只不过过去蠢人多一些,被道德所牵绊,而现代人聪明过头了,相比过去人增长的可不仅仅是身高。

“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对于皇帝,总统,或皇后当权,是不大注意的。城里的人们却大不同了: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由学堂出身的人们,坐在公园的竹椅上,拿着报纸,四六句儿的念,更是毫无疑惑的自认为国家的主人翁……呕!米更贵了,兵更多了,税更重了,管他做甚。那是乡下人的事,那是乡下人的事……”

这句话是老舍在书中对大环境为数不多,但最为经典的讽刺之处,讽刺了当时的国人心态。只不过人是进化的生物,适应新事物的能力极强。现代人聪明多了!

现在的人如同当年的乡下人一般,不管头上什么颜色的旗,不管总统皇帝是谁,只是现在不分城里乡下了,都一样!

这一粗看,貌似是退步甚至退化,但带上眼镜仔细一看便知道,中国人聪明着呢,他们终于摆脱了虚幻的表象,看透了世道的本质。谁是皇帝很重要?什么主义很要紧?别闹了,赚钱才是王道,连前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主义都恨不得扔到地下去!虚伪的人!心里想着生意,嘴上说出来才实实在在,也不必害羞了!那些认为自己是国家主人翁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呸!理他们做甚!

“到底人家绅士和作先生的,有表可带,才当代表,像咱们可带什么?”

“代表”在过去是新鲜词,老百姓不解其义,故而代不代表,被谁代表压根就不在意。

而现代人聪明多了,代表这个词从字面到骨子里都明白个透亮,可还是不在意。

这代表,那代表,大家哈哈一笑心照不宣就好了。哪有功夫理这个自己参合不上的事,还是赚钱要紧。瞧!忠孝节义这些糟粕都过了时,反而老张的哲学深入人心,开出了艳丽多情的花朵,美轮美奂……

说句题外话,其实很多人反对现在的“佛系”思想,可在我看来佛系除了是年轻人想活的自由一点,不愿意面对当前的高压生活,如同前辈们一般,为房为家做奴做马而被榨。以这种“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来反抗外,更多的则是一种对钱本位思想的一种反击。佛系不“健康”,但钱本位同样不健康,虽说国人就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但也许我们当前的社会风气真的该反思了。

回看王德和李应,同样是老张的弟子,两个知心朋友却性格迥异。正如前面所讲,王德是阿Q,他的想法永远是阿q式的——“人是奇怪东西,生来还死。死了还用小木匣抬着在大街上示威……”面对爱情王德也是靠着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得到的拼凑起来的知识去理解。

“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人们要是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全是假的!”

“自由”!王德的心无法带动他的肉体去得到这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概念。他并不明白,能得到这两个字的内涵,光生性开朗是不够的,必要时,还是要……钱本位!

事实证明,王德的爱人,李静因债被迫嫁于老张,王德救不了她,救她的,最后还是孔方兄。看!老张的哲学是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的,永不落伍,永不过时。孔孟不敌他,自由不如他,任何价值观最后都会败在老张的哲学脚下。

王德就是转不过弯,他永远觉得“良心是不能敷衍的。”

王德发现了人们更喜欢看假新闻时,还没有弄明白,假新闻的出现究竟是报馆的错,还是人们有爱看这种新闻的要求。这个问题他都想不明白。所以他得不到老张的真传。因此最后李应小有所成,颇得收获。两个年轻人,选择不同,道路不同。

赵四是个另类,他也是阿q的化身,但与王德不同之处在于,他具有高尚的“骑士精神”。王德是没有的,王德不愿意昧着良心做事,也就如此。可赵四不一样,可能是因为他闊过。他曾“兼济天下”。可当他发现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在他落魄了后反而比没受过他恩惠的人更不愿意招待他时,他的阿q精神也犯了。他开始用砖头打受过他恩惠的人的脑袋,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游戏:有钱的时候用饺子耍你们,没钱的时候用砖头耍你们。”可不曾想人们的头“只能享受煮饺子,而受不住砖块”。

赵四也有赵四的哲理,但出于学识有限,赵四的哲理往往是简单直接的,也正是因为简单,赵四反而在书中最可爱。值得一说,他的话更是赋予着与众不同的哲理。

他因为用砖块打人坐牢,在狱中思考出了他的一套哲学体系。

“普通人对于下过狱的人们,往往轻描淡写的加以徽号曰‘土匪’,而土匪们对于下过狱的人们,谥以嘉名曰‘好汉’……有钱便是好汉,没钱便是土匪……”所以他也入了老张的哲学体系范围。只不过他太简单,简单到不会使坏,也不懂钻营,他的思想很简单,有了钱做好汉,好汉要帮助人。只是他总是做不好而已。

他帮清道夫扫地,导致清道夫被免职。替邻居买菜,还多填了十几个铜板反而被人说成他贪污邻居的钱。好汉不好当,尤其不能沾钱,沾了钱就不清不楚了。正是“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细菌。”好汉不好当!可他还是痴心不改古道热肠。王德有烦恼他不懂,可他却愿意帮忙,大不了就是“大饼十个铜元一斤,你要没吃的,分你半斤,我吃半斤。”如此而已!

不论如何,他是唯一一个勇于反抗老张哲学理论的思想家。

老张的哲学中心就是——“人是被钱管着的万物之灵!”赵四没有老张的哲学,只能粗野的说:“没钱不算人。”

老张要强娶李静,因为李静的叔父欠债。王德爱李静却无可奈何,赵四用他那反老张哲学定律的脑袋想出一个“妙计”——杀了老张呀!

简单直接,跳过了老张哲学范畴的城墙直接将军!老张死了就不会娶李静,欠的债也就不用还了,多么完美!

面对李应和龙凤,赵四的想法也很简单,私奔呀!孙八想娶龙凤,李应和龙凤私奔了,孙八就娶不着了,至于龙凤的父亲欠的债,依然还是要还的,慢慢还就是了……

只可惜李应和龙凤没有勇气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私奔,就“不用再想在我们礼教之邦活着了”。

李静被迫嫁给老张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受老张一个人的虐待,还比受社会上人人的指骂强!”

天意如此,怪不得赵四的妙计不灵。

“人们当困窘的极点或富足的极点,宗教的信仰最容易侵入。”赵四入了救世军一点也不意外,虽说他的理由仅仅是入了会,别人肯叫他一声“先生”。其实赵四也傻,叫一声“先生”又算什么!“先生”和“不先生”分别在哪里?而赵四偏有这一点虚荣心。

在他看来入洋教世上的一切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比如西城的马六,在四十二岁时认了一个四十岁的义父。可这义父后来又取了马六的女儿,那马六究竟是老泰山还是义子呢?假若马六的女儿在生个孩子,这孩子是马六的外孙还是兄弟?马六的不幸在于他是礼教之邦的中国人,如果入了教,就没必要理清那么繁琐的家庭关系。一律以兄弟相称呼岂不美哉!

蓝小山和老张不同,新派的蓝小山瞧不起旧派的老张,老张也是如此看不上他。可悲的是新派人士和旧派人士都不得不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也便油然而生。

老张精打细算不愿意花几块钱买张电影票去和女人谈情说爱。蓝小山也不耻做人口买卖去买女人。虽说老张买张电影票讨女人欢心的成本可能更低。蓝小山买卖人口也可能贱买贵卖,卖之前自己也可以享用……可他们毕竟是两个世界的人,彼此不会相容。

老舍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评论国人,他说:“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围内的可能,皆以私事对待之。”

都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也不过时,可是,老舍的文章就过时吗?时至今日,这本《老张的哲学》拿来一读,抬首一看,芸芸众生何尝还不是如此?一点也不差,只不过学的比前人更奸更炸而已。

老张作为钱本位的代表,他过时吗?不过时!书中结局他去了南方某省做了教育厅长,还娶了两个妾,瞧!他越混越好!

王德继承了王老汉的家业,娶妻生子,阿q的灵魂是否尚在,不得而知,只有老舍在书中的旁白为证——“浪子回头,青年必须经过一回野跑,好像兽之走圹。然后收心敛性的作父母的奴隶。”

李静自杀了,老舍把她的离去写的很是富有诗意——“花开花谢,花丛中彼此不知到谁开谁谢!风,雨,花,鸟,还鼓动着世界的灿烂之梦,谁知道又少了一朵鲜美的花!”

龙凤意志坚决,认为“上帝的事业与人们的爱情有同样的重要”。他委托赵四带话给李应,说她等他。赵四履行了她的委托,可她却食言了嫁给了一个富商。小有所成的李应给她写了几封信,都石沉大海,李应奋斗速度赶不上龙凤的成熟……

至于赵四,他永远那么简单。他只知道生的时候就生,死的时候就死。死时最好是“典当铺里没抵押品,饼铺里不欠钱,穿着新大褂,而且袋中有自由花的两角钱。”他才是看的最开的人。

最后我们还是以老张书中唯一作的一首诗来收尾吧!

“每年累万结红杏,今岁花开竟孪生。设若啼莺枝上跳,砖头打去不留情!”

老张的哲学才是普世价值,老张才是胜利者。你们也许可以讨厌老张,可你们会讨厌巴菲特吗?

这个问题……换个说法比较好。

没有人会崇拜老张,但会有很多人崇拜巴菲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