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品经典语录(孟子经典语录)
孟子经典语录
3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家庭一定是自己先破坏,别人才跟着破坏你的家庭。孟子希望天下的家庭要同心同德,和睦相处,这样才能保持家庭的稳定、幸福,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孟子・离娄上》
3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规,蘸圈舯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这两旬大意是:不用规和矩.就不能画出标准的宵形和圆形。孟轲在‘离娄卜章中举出两个能工巧匠的例子来避啊为政的道理,“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代的人,黄帝丢7玄珠.知道离娄能干百步之外明裳秋毫,于是请他寻找玄珠.然而像他这样以疆明著称的人.也要借助规矩才能找到索求的东西。公输子就是鲁班,中国术工的祖师。像他那佯挂艺超群的^.没有规和矩也做不出艺术精品。推而一之.为师也是一样.赘有一定的规范。就租难培养蹦真正的凡才。社会的“规矩”,必需从教育中柬,在教育中普噩。因此.饔戚社会之“方蹰”,必须重视教育。澄有这个“规矩”.社会不可能健全地发屉。
《孟子・离娄上》
33.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摩顶放(fang仿)踵:全身从头顶到脚后跟都因劳累而磨伤。放,到。这两句大意是: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也干。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孟子评论墨子一贯主张“兼爱”,为了给天下人谋利益,不辞辛苦,四处奔走的。现在可引用“摩顶放踵利天下”形容有些人毫无私念,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也可只用“摩顶放踵”形容某些人为做某些事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
《孟子・尽心上》
34.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这两句大意是:眼睛对于颜色,有共同的美的感受。春花秋月,人所共爱:江山胜景,人所共赏。这种共同的审美情趣,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经察觉了。讲美感时可以引用。
《孟子・告子上》
3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战国・孟轲《孟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的话,那就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了。
《孟子》
3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见《孟子・尽心下》。指:旨,意义。本句大意是:所说的话虽然很浅近,但意旨深远,这叫做“善言”。言谈、著文,首先要语言通俗浅近,令人易懂。在此基础上又能做到含意丰富深远,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后来人们多用“言近指远”称赞人们善于言谈。
《孟子・尽心下》
3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3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迷两句大意是:拔一根汗毛对整个天下的人都有利,也不干。这里孟子运用丁夸张的手法抨击扬朱的“为我”哲学,今天可引用以讽刺那些特别狭隘、自私、吝啬的利己主义者。
《孟子・尽心上》
40.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枉:曲,不正。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不正直的人,从来没有能够使别人正直的。孟子的弟子陈代想谒见诸侯,干一番事业,特向孟子请教。孟子举例子,打比喻,向陈代说明:诸侯若按召唤之礼来招致你,才可以与他合作。假若我们先屈辱自己的志向和主张,而去追随诸侯,那就错了,因为~。这两句现在可以用来说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己正者才能正人,自己不正则不能正人。
《孟子・滕文公下》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这两句大意是:“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人以知心相通。作为统治者,为百姓的快乐而快乐,说明他的情感与百姓息息相通,那么百姓也会为他的快乐而快乐。
《孟子・梁惠王下》
42.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莫之:没有人。御:抵御。这两句大意是:保护人民而称王的人,没有谁能抵抗住他。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保民爱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所向无敌,殴有谁能够与他相抗衡。这两句是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名言,可用于说明执政者保民爱民的重要性。
《孟子・梁惠王上》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道:真理,正义及正确的治国之道。这两句大意是:掌握着真理和正义的人,帮助的人就多;抛弃了真理和正义的人,帮助的人就少。原文中,孟子的这两句话是针对当时各国国君而言的。后世引用,多“得道者”、“失道者”泛指正义的和不义的人或势力。本名句多用于说明正义的事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倒行逆施,就会众叛亲离,导致失败。它适用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既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引用率颇高。
《孟子・公孙丑下》
4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见《孟子・粱惠王下》。这两句大意是:以百姓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爱民利民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作为统治者,知道爱民,为百姓分忧解愁,当他有了困难时,百姓也会支持他,帮助他解决困难。可用于说明统治者为百姓解忧对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关系。
《孟子・粱惠王下》
4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见《孟子・离娄上》。不虞:意料不到。求全:要求完美无缺。这两句大意是:有意料不到的赞美,也有过于苛求的责备。此二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毁誉的。“不虞之誉”是指自已未曾意料到的赞美,是突如其来的称誉,自然应非常高兴。而“求全之毁”是指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的批评和指责,如言过其实,求全责备,自然令人非常不愉快。孟子在这两种现象前以肯定的语气词“有”暗示人们一各种各样的毁誉都有,应有各种心理准备。可以此二句说明应正确对待毁誉,“有不虞之誉”时,切勿过于兴奋;遇“求全之毁”对,切勿太生气。
《孟子・离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