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女生徒讲的是什么 如何解读太宰治《女生徒》的结尾一句

2024-02-16 04:19   geyange.com

太宰治的女生徒讲的是什么

此前读过几篇太宰治的作品,但《女生徒》还确实没读过,好在它并不长,很快就读完了。其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并随意写一些解释和综述,若能对你的思考有所助力也是极好的。

1. 关于本作的女性视角

涉及到女生视角的作品,其实《女生徒》并非是唯一一作。市面上的《女生徒》这部作品集收录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女性视角,就连《货币》这种拟人化的作品拟的都是女性。事实上太宰治共有16篇女性视角小说。不如说,日本文学理论中【女性独白体】这一说法,最初就始于对太宰治作品的评论。

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视角作品是纪贯之的《土佐日记》。在当时的时代(935年),女性并未进入文学创作的群体,纪贯之再从土佐回京的途中便假托同船的女性身份创作了这一部作品,自己的身份反而成为了主人公同路的某人。而且由于日记的体裁和内容所限,本作记载的都是生活琐事,更适合于使用女性视角,而当时日本文学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和歌为主的,所以《土佐日记》也算是以女性视角开创了一种文学形式。

事实上,日本文学范畴内的作家,使用女性视角的创作多数是因为女性本身所具有比男性更加敏感、细腻的感情,从而更符合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即使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以男性为主视角的作品中,感情的描摹也细腻到了极致,可以说太宰本身创作的特点就是如此,更进一步,太宰本人的性格也是如此。而这样的特点确实更适合用来塑造女性人物。

太宰治诞生100周年纪念漫画作品《太宰は女である》,2009

作家的创作往往从周围的环境取材。而就太宰治本人的生活经历来讲,他从小周围就围绕着形形色色的女性。出生不久离开母亲由乳母养育,两岁开始由叔母照顾,周围有几个妹妹。倒不如说,太宰治的《回忆(「思い出」)》就是在讲自己幼时的感触。由于与母亲的长期分离,太宰治心中一直有一种潜藏的不安和恐惧,而这种不安和恐惧导致了他消极避世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身体和情感的创伤。这一过程的结果让太宰治开始寻求周围的慰藉,而女性正是这一慰藉的主要来源。从《回忆》、《斜阳》等作品也可管窥。

由于以上的原因,太宰治在其创作中期开始大量创作女性视角的作品,并以其生动细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结果与他的经历和个人性格是分不开的。

2. 题述具体文本的理解

原文

「おやすみなさい。私は、王子さまのいないシンデレラ姫。あたし、東京の、どこにいるか、ごぞんじですか? もう、ふたたびお目にかかりません。」

一直以来对太宰治的研究,在这一段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争议。其中的一个焦点,也是中文版翻译不出的一点,就是这里突然出现的自称转换。《女生徒》全文,包括即使在这一段的前一部分,主人公自称一直是中性的「私」,但最后一个自称却变成了非常年轻女性化的「あたし」。

其实不难看出,《女生徒》这篇独白体,或者也可以看做书信体的作品,像极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一体裁的特点,就是不仅有作品内部的故事和感情,还会与读者发生交流,将所谓【共鸣】的距离概念拉近并一定程度颠覆。从这一角度来看,也是多数一般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这个最后一段实际上是在与读者进行交流。它可以作为一封不知何时塞进你家信箱的信,没有来由没有根据,给你讲了一个故事,从此消失在你的人生里。

但是也有文艺批评家认为,《女生徒》的内涵并非止于此。事实上以女性视角创作的作品,其多数都要体现女性本身的特点。除了此前提到的感情细腻之外,还有最原始的生物层面的内涵,即性与生育。人作为动物而言的性与生育,其实可以一定程度映射到人的社会性功能。批评家认为《女生徒》的主旨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关。

具体到文本来讲,上面说到的从中性的「私」到幼稚少女的「あたし」的自称转换,表示的是一种对社会人从【少女】到【母亲】的自然转换的抵触和反抗。而【王子】与【灰姑娘】的形象,则代表自己宁可在颓废自弃的生活中沉沦,也不愿意按照现有社会规则进行运转的思想。最后一句【我不会再和您见面了】,表达的则是这种思想的坚定。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写拒绝成长拒绝进入社会的【女学生】,来对在当时的社会道德之下人的一生循环进行批判和反省。进而言之,《女生徒》的创作时间正值二战,这些批判也可以理解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反战思想。

参考文献

[1]蓝春敏. 论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石野幽玄. 太宰治「女生徒」試論  ―秘められた反戦メッセージ― 2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