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及赏析(《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摘抄简介)

2024-02-12 16:10   geyange.com

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及赏析

沉默的大多数经典语录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到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适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伙伴。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

老子说,要让大家“虚其心而实其腹”,我听了就不是很喜欢;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看来是个很卑鄙的行为。

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

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知何为善?所以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教给我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听。

有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

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

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可供检查自己之用: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学者来说,研究的结论会不会累及自身,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在学者周围有没有花刺子模君王类的人。

我个人认为,获得受欢迎的信息有三种方法:其一,从真实中索取、筛选;其二,对现有信息加以改造;其三,凭空捏造。

看了好电影不觉得好,你就不够好:看了坏电影不觉得坏,你就成了坏蛋。

不管怎么说,我不想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任何人,尤其是哲人王。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罗素:虽然有科学上的种种成就,但我们所知甚少,尤其是面对无限广阔的未知,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马可.吐温: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是很想知道!

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

——萧伯纳《英国佬的另一个岛》

有位西方的发展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更相信乔治.奥威尔的话: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弄明白了这一点,其他一切全会迎刃而解。

古人有首咏雪的打油诗曰:夜来北风寒,老天大吐痰。一轮红日出,便是止痰丸。

媚雅这件事是有的,而且对俗人来说,有更大的害处。

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

莫泊桑曾说,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

一个人独处荒岛而且谁也不代表,就像鲁滨逊那样,也有尊严,可以很好的活着。这就是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一点,火车上太挤了以后,我就不会再挤进去而且浑然无觉。

沉默的大多数简介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并于199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又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目前最新版由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7月发行。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构身边复杂的事态。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手机访问作品人物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