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的名言 如何评价周星驰《鹿鼎记》里陈近南的这段话
周星驰版的《鹿鼎记》,是根据《鹿鼎记》小说原著进行改编再创作的作品,周星驰版的陈近南也根本不是金庸《鹿鼎记》里的陈近南。
韦小宝之所以对陈近南的崇敬超过所有人,就是因为陈近南的所作所为与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完全不同,和这段台词连边都不沾。
在南明还有江南半壁江山的时候,坚持反清复明是容易的;在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姜瓖等人纷纷反正,满清天下遍地烽烟的时候,坚持反清复明是容易的;在李定国两蹶名王,尚可喜、耿继茂噤若寒蝉的时候,坚持反清复明是容易的。
真正不容易的,是李定国宁死蛮荒,绝不降清;是李来亨抗清二十年,从数十万大军打到只剩夔东十三家,打到剩下茅麓山最后一营,打到只剩他父子二人,始终不改其志,从未动摇;是王兴以一村之力抵抗尚可喜整整五年。还有陈近南,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陈近南,都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顺治十六年,李定国战败退入缅甸,郑成功北伐失败,王兴兵败自尽;
顺治十七年,邓耀兵败遇害;
顺治十八年,沐天波遇害,陈奇策遇害,鲁王朱以海病逝;
康熙元年,郑成功病故,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害,李定国病故;
康熙二年,刘体纯自尽,袁宗第、郝摇旗被俘遇害;
康熙三年,李来亨自焚,张煌言就义,明朝在大陆上再无寸土。
试想一下,陈近南作为这些人的战友,在这几年中面对的是怎样绝望的局面?自清军入关以来,南明抗争了二十年,打过的胜仗屈指可数,但是尽管一败再败,总有一些人不放弃希望。而今二十年来的一切努力终成徒劳,大陆上坚持抗战的人都已殉国,整个大明就只剩下了台湾一隅,还有谁真的相信反清复明能成功?连明朝遗臣的总领袖郑经都不信了,只想割据台湾。
陈近南如果真是“聪明人”,早就和施琅并肩作战了,他如果是“聪明人”,早该知道清是反不掉的,明更加复不成,像韦小宝一样归隐了。如果大明是一个可以兴复的政权,也不至于到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土匪殉孤城,汉奸收失地的地步了。那些“聪明人”,都学了洪承畴、吴三桂了。
天地会在大陆的组织远不足以推翻朝廷,台湾郑氏又内部不和,陈近南早就知道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其实已经失败了。但是这位“台湾诸葛亮”的最终选择也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近南第一次见韦小宝时说的是:
陈近南站起身来,拉着他手,说道:“小宝,鞑子气候已成,这反清复明的大事,是艰难得很的。你在皇宫之中,时时刻刻会遇到凶险,你年纪这样小,又没学到什么真实本领,我实在放心不下。不过咱们既入了天地会,这身子就不是自己的了,只要于反清复明大业有利,就算明知是火坑,也只好跳下去。只可惜……只可惜你不能时时在我身边,我可好好教你。但盼将来你能多跟我一些时候。现下会中兄弟们敬重于你,只不过瞧在我的份上,但我总不能照应你一辈子。将来人家敬重你,还是瞧你不起,一切全凭你自己。”
陈近南对韦小宝的最后一句话是:
陈近南登时安心,吁了口长气,缓缓地道:“小宝,天地会……反清复明大业,你好好干,咱们汉人齐心合力,终能恢复江山,只可惜……可惜我见……见不着了……”声音越说越低,一口气吸不进去,就此死去。
陈近南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真正大侠,不是什么乱世枭雄。
还有樊纲、玄贞、徐天川这些天地会兄弟,他们反清复明就是为了银子女人吗?是因为迷信吗?像风际中一样出卖天地会,金银美女岂不是更多。他们对反清复明有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是不假,但是看看平时陈近南是怎么教育他们的?他讲的是“国姓爷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还有“鞑子侵我疆土,杀我同胞”。用的是传统的忠义观念和近似于民族主义的朴素正义感。以郑成功旧部为核心的天地会,真正的凝聚力还是来自于对郑成功恩情的报答以及对清军入关以来大肆屠杀的义愤。虽然他们屡屡暴露出目光短浅、政治水平不足的问题,但是他们为了反清复明事业的牺牲精神是毋庸怀疑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不假,但是实际上天地会兄弟大部分都是喻于义这个层次的,他们天天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清廷明谋暗战,如果都是喻于利的小人,那早就去出卖组织了。正因为陈近南用来团结天地会的是民族大义,所以天地会才是天下英雄钦敬的侠义领袖,才有“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的赞誉。只会拿利益聚拢人,用威权和迷信驭下,那是洪安通之流才会做的事,能唬得住无能之辈,骗不过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