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人的经典句子 思念亲人的名言

2024-02-02 08:08   geyange.com

思念家人的经典句子

思念家人的经典句子

思念亲人名言思念亲人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思念亲人的名言15条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诗经・鸿雁》。鸿雁:两种水鸟名,大曰鸿,小曰雁,连言之称鸿雁。于:动词词头,无实义。肃肃:羽声。这两句大意是:鸿雁高飞,羽翼发出肃肃的声音。这两句写鸿雁远飞,在原诗中用以起兴,引起对远出服劳役的征人的思念。雁善飞行,是候鸟,因时迁徒,来去有定候,加之《汉书・苏武传》称以帛系雁足可以传书,因此“鸿雁”、“雁足”、“雁帛”、“雁书”、“飞鸿”均可比喻为书信,经常在古代诗文中出现,成为著名的典故。如“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寸心凭雁足”(王僧孺《捣衣》),“江驿比来无雁帛”(柳贯《舟中睡起》),“还羞北海雁书迟”(王勃《采莲曲》)等。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鸿雁》

因怜儿被薄,转忆客衣单。 思念亲人名言

清・朱柔则《寄远曲》。客:指远出在外的丈夫。这两句大意是:由怜惜儿子的被子单薄,转而想起客居在外的丈夫衣服也太单薄了。由儿子的被薄,想起丈夫的衣单,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天寒,主人公思绪的一起一转历历在目,令人感到其感情真实、深挚,毫不做作。可以学习其中由此及彼的感情起兴手法,也可化用其句以表现寄远思亲之情。

清代女诗人 朱柔则 《寄远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两句大意是: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时,远在天涯的亲人此刻也和自己一起共赏月色。诗句写对着明月怀念远方的亲人。共此时,同对月,两地相思,却不知伊人是否安好。前句写景雄浑阔大,点出“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写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华浑融;抒情看似词浅意明,实则情思悠长。两句浑成自然,和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咏月怀人的千古佳句。后人常用此两句以写月夜怀人之情。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望月怀远》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这两句大意是;在一年将到尽头的除夕之夜,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不能回去。这两句诗一写时间,一写空间。一年将尽,写离家之久;万里未归,写离家之远。除夕之夜当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只身万里,滞迹于逆旅之中,怎能不百感丛生,倍增思亲之情呢?作者江苏金坛人,晚年任职抚州(今属江西),此诗当是回故乡时借宿石头驿所作。这两句写羁旅之愁,颇能引起相同境遇者的感情共鸣。

唐代诗人 戴叔伦 《除夜宿石头驿》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

清・沈受宏《客晓》。这两句大意是:五更时一觉醒来,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作客,顿时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梦里不知身是客,而当一梦醒来的时候,五更的寂静清冷,更使人产生一种孤寂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顿然袭来。这两句可用来写客旅之乡思。

清代学者 沈受宏 《客晓》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关于思念亲人的名言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寒衣:家人为游子所缝的冬衣。这两句大意是:寄来的冬衣有家人绵密的针线,接到的家信还带着新写的墨痕。通过家人给客子缝寒衣、寄书信的深情,反衬客子的怀乡思亲之心,这两句可用来表现接到家人寄来的信件、衣物时所引起的怀念之情。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蒋士铨 《岁暮到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大意是:独身一人在异域他乡做客,每逢佳节时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王维传诵极广的一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一句写作客,第二句写思亲。“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已显示出地疏人生,举目无亲的苦况,又冠一个“独”字,更增添孑然独处的孤单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知平日无时不思亲,而遇到佳节思亲之情就倍加浓烈。两句诗准确地写出了客居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生活体验人人皆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如此朴素的语言加以概括,因此王维的这句诗一出,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亲之情的格言、警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经世相传,影响极广,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在节日思亲时常常被引用。

唐代诗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夜月如此明亮,人们都在仰头观赏,只不知那因月而勾起的满怀秋思,会落在哪一家人的心上!作者并不在诗中点明是己思或他人之思,把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情别绪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两句可用以抒发自己对亲情朋友的思念,也可用以表现对普天下离人的悲悯情怀。

唐代诗人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故乡:这里借指故乡的亲人。这两句大意是:故乡的亲人在今天这个除夕之夜一定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过罢今夕又是一年,我的霜鬓上又将新添几许白发。~两句把家人对自己思念之深、自己对家人思念之苦,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紧扣了《除夜作》的题旨,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除夜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思念亲人名言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多心:思乡之心。五处:指分散于五处的兄、弟、妹。这两句大意是:共看无上的一轮明月,理应伤心落泪,分居五处的手足骨肉,此时都有同样的思乡之心。在兵慌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飘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挚的思亲名句。可供因赏月引起时分居异地的亲朋好友的思念时引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高及下邦弟妹》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梧桐叶上〕。梦魂:古人认为人有灵魂,在睡梦中可以离开肉体,称为梦魂。这两句的意思是:梧桐叶上滴落着三更的雨,惊跑了好梦没处找寻。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作者内心的寂寞、凄凉、愁苦,尽在不言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木兰花令》

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宋・黄庭坚《思亲妆州作》。五更:这里指五个更次,从一更至五更,即整夜。这两句大意是:一夜归梦,回到了二百里外的故乡;整日思亲,十二个时辰连续不断。这两句写日夜无已的思亲之情。白天思念亲人,夜晚梦归乡里,思绪无时无刻不在亲人身边。诗句对仗工整,情意深挚。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思亲妆州作》

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到三更。

清・张问陶《月夜书怀》。这两句大意是:晚上静下心来思念万里之外舯家人,独自凝望着帘外的月亮,一直到半夜三更。前句抒写作者对万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后一句由抒写改为描写,写作者看月的行为,好像是中断了抒情,实际上则是把感情融人了景物的描写之中:那“独看帘月到三更”的身影,显示着更深沉更悠长的思绪。诗句是生活化的,也是自然优美的,很能引起人们心理积淀的共鸣。可学习这种用生活化的语言抒写真情实感的表现方法,也可学习这种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月夜书怀》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思念亲人的名言

见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大意是:(今日是重阳佳节)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必然会到山上去登高,也必然会每人头上都插上茱萸。当他们遍插茱萸之时,一定会感到少了一个人---远在异乡作客的我。这是诗人少年时代客游他乡,又逢重阳佳节,为怀念乡兄弟而写的一首诗。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最妙的是,本是自己佳节思亲,却说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说家乡兄弟思念自己,却又不直说,而设想一个个兄弟们登高遍插茱萸时想到少了一人的场面,把自己思念兄弟之情鲜明地突出出来。

唐代诗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见唐・杜甫《月夜》。~(fū)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县。闺中:闺中人,指妻子。这几句大意是:远在~州的妻子,今夜一定在闺中独自望月。遥想我那未谙世事的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母亲望月是想念他们在长安的父亲。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于月夜思念在~州的妻子,写成此诗。本是杜甫对月怀人,思念妻子,反说妻子为自己的处境担忧,“独看”~州之月而“忆长安”。全诗摆脱眼前的景物,纯从对面落笔,而诗人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州,自然就包含其中。幼稚的小儿女们不知为母亲分忧,他们的“未解忆”恰恰反衬出妻子的“忆”,并且突出了“独看”的“独”和小儿女们的可“怜”。诗人以独特的构思,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体贴关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唐代诗人 杜甫 《月夜》

名人名言分类:思念亲人名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