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的话语 你怎么看待“沉默是金”这句话

2024-01-25 11:27   geyange.com

沉默是金的话语

“默之贼”可休矣!

原创 易浩宇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冷眼察世界”

新华社最近发了一篇评论文章《干部若沉默,发展会“沉没”》,称“近日,媒体报道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早观察到这种现象。

有对不正之风当面不置一词,背后却高谈阔论、似乎颇有洞见的“沉默者”。例如某单位管理混乱,制度松驰、人心涣散,单位领导当“甩手掌柜”。该单位有人在公开场合从不指出问题,背后却兴灾乐祸议论纷纷。

有对贪官在位时阿谀奉承,落马后却作义愤填膺的“沉默者”。例如有贪官在位时,趾高气扬,而有人就极尽谄媚之词,为贪官的贪欲行为推波助澜。一旦贪官落马,马上又站出来与贪官撇清关系,并作一副智者状“我早就知道他会有今天!”

也有明明自己也看到了问题,却以所谓维护集体荣誉、领导的脸面、单位的形象等等诸多原因,非但自己不说,反而阻止他人指出问题,让他人多宣传“正能量”的“沉默者”。

当然更多的是,对于他人缺点、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度的漏洞等等,自己有所察觉,但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心态,自始至终不着一词、一默到底的“沉默者”。

凡此种种“沉默者”,五百多年前王阳明先生就深刻洞悉了,他统称之为“默之贼”。阳明先生说“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就是说那种以深情厚意为外表,但内心狠毒,用沉默不语静观时势变化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者。

说起来,这“默之贼”来由还有一个典故呢?相传西晋时,有个叫何曾的大臣,有一天,他在朝堂上沉默不语,但回家吃饭时却心事忡忡地对儿子讲,你们这一代可能还能收个全尸,但到你的孩子那一代却很难啰!因为当今皇上在朝不谈国家政事,而是张家长、李家短,谈儿女情长之类的话,这不是国家兴旺的兆头啊!

一般人都认为何曾此举很睿智、很识时务,深谙为官之道。但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与朝臣谈到何曾时,就直指何曾是“默之贼”。李世民说,何曾看出了朝廷的问题,国家的危局,不当皇帝的面指出来却讲给自己的儿子听,这不是一个为人臣的应有职责。他赞扬魏征敢于当面指出问题,这才是大智慧,是真正为江山社稷作想。

是啊!明知有问题不指出而沉默不语,甚至是吹牛拍马,将问题粉饰成所谓的“正能量”歌颂,“红肿之处,灿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这样的“默之贼”着实令人讨厌与痛恶。不过,某些地方的领导恐怕也得反思了一下自己治下一亩三分地的言论环境:为什么敢于指出“皇帝的新装”者,直面问题的人,经常会受到打击报复,被穿“小鞋”;而那些对问题视而不见,沉默不语,甚至还阿谀奉承者,反而能快速升迁,评先评优?一些地方的官员,是不是应该给予敢于说真话的人以宽容的环境呢?是不是该采取有力措施让说真话者不会因为说真话受惩罚,而是从中获益,从而让说真话蔚然成风呢?

而且,一些地方还存在如此的不良现象。即一些贪官被查处后,其他有关的人员,除非涉及重大经济问题之外,往往那些靠吹牛拍马,依靠“精神贿赂”或者对贪官存在的问题沉默不语、表现颇为忠诚而上位的人。在贪官落马以后,他们仍然高高在位,有关部门并没有有力地清除此类“余毒”。而那些在贪官在位时敢于仗义直言被打入冷宫者,仍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提拔重用。这就造成了“劣币淘汰良币”的反作用,让人更不敢言,更愿意去做“默之贼”。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猛烈地抨击“默之贼”,特别是那些将自己打扮成“正能量”阻止他人指出问题的“默之贼”,因为外部的因素固然重要,但自己主观因素也非常重要,只要自己心中有光,就不怕发射出来,发光者固然可能遇到危险与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借口。所以,我们要为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仗义直言,敢于直面问题的人叫好,因为这是一个公民应有的觉悟!

最后,用新华社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干部若沉默,发展也会‘沉没’。让干部把‘沉默’在嘴里的‘金’吐出来,变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玉良言,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期待。”

领导干部们、“一把手”们,新华社喊你们反对“默之贼”,你们听到了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