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800字

2024-01-23 15:10   geyange.com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一):很泛的内容

不太知其所以然的一本书,从头到尾泛泛的看完的,最开始怀着对金融类书籍的敬重,还想仔细品读,可后来越看越觉得,是本很一般的书,有点不知道所云的味道,全书的基本观点是要保持和大众相反地观点,尤其是一些狂热事件。

作者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相反地立场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来证明他是正确的,不免觉得有些牵强和可笑,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周而复始,但是这不能说明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看~原来我站在大众相反立场的观点实现了,所以我是正确的,这太牵强附会了。

但是有些颠簸不破的道理还是值得学习的,不盲从,不从众,要有自己的思考,群众容易相互感染,懒惰引导众人盲从领头者。

但是个人觉得,书中表述了很多很浅显的道理,作者非要硬拉过来,说的很学术,然后变成自己理论的模棱两可的支持,个人觉得单调乏味又冗长。

全书不停的引经据典,但是引得的好多都是一些杂志或者什么的文章,让人觉得这些论据的水平真的可信吗?真的是不晓得说什么好,生怕自己的理论没有人支持一样,举得例子也是用了又用,总的来说,觉得这书真的写的很一般,比看的论文还让我觉得没水平和无聊。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二):《逆向思考的艺术》:在关键的时刻要与众不同

“曾星智100本推荐书目”第21本、《逆向思考的艺术》,[美]汉弗莱.尼尔,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逆向心理。

笔记/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逆向思考的艺术》,“逆向思考”是应对群体盲目的最好心理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逆向思考,事实上,群体和大多数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对的,但是在重要的转折时刻却是错的,而且往往是致命的错误。所以,我们使用逆向思考,任何时候都可以从逆向的角度去考虑一下问题的本质和变化,但并不一定要逆向行为,而是关注问题的本质和变化后,再将逆向思考转变为逆向行动。

1、“大众是错误的”之完整意思

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问题上,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众人通常是错误的”——至少在识别事件发生的时机方面是这样的。

请不要误解“众人是错误的”这句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是错误的。我指的是:当一大拨人屈从于同一种观念时,往往因为他们的情绪而离题万里。如果人们停下来先把事情想清楚,他们的决定往往是明智的。仅当具有广泛的情绪感染力的特定情境发生时,您才会发现“众人错了”。我相信,您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重要分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作为“一个群体”行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作为每个个体行动的。(P前言)

……是否公众在所有时候都是错误的?

答案是断然的,“不是”。或许,公众正确的时候还多过不正确的时候。借用股票市场的说法,在趋势发展过程中公众是正确的,但是在趋势的两端却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断言,在事件发生的契机点上以及趋势终了阶段,公众通常是错误的。(P32)

然而,其他人在写到或提及相反意见理论时(最近这样的现象相当频繁了),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它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在我看来)。

就在前几天,一位我与之一向相当熟稔的作者这样评论道,当每一轮周期过程中,仅有两个时机需要遵循相反意见——接近顶部时,和接近底部时。匆匆读过去,这话听来没什么不妥,但是如果某人能够知道何时他处在顶部或底部,那么他当然用不着对任何经济理论费神!

正因为没有人能够精确地瞄准周期的顶部和底部,无论是股票市场的周期,还是任何其他周期,所以相反意见理论的分析才有用武之地!

……

采取这种“相反的途径”的目的就在于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周全的思索,或者由此找到一种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我想,我曾经强调过的一点是经得起推敲的,逆向思考方法迫使我们深思熟虑,并防止了轻率的决策。

……

相反意见并不是预测,但它的确能够对他人的预测进行核查!

正如我在前面曾经反复论证,相反意见对过度的预测行为是一剂特效的清凉剂。(P153-154)

2、相反意见理论,只是思维方式,不是预测手段

注意:相反意见理论只是一种思维方法,我们不应把它看得过重。比较而言,它更主要的是对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测系统。简而言之,它是一件思考工具,而不是一个水晶球。它迫使我们彻底地考虑给定的问题,正如人们所说:如果您不把事情想透,事情就漏过您的思想。(P前言)

相反意见的一个基本用途就是要防止我们对不可预测者作出预测;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要避免自己被诱入错误的一般预言的陷坑。经过许多年来对相反意见理论的专心致志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我认为,该理论的价值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帮助我们在预测中避免犯错误,而不是运用它来作为预测的主要手段,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L.艾伯特.哈恩博士(L. Albert Hahn)在《预测不可预测者》里写道:

我们很少意识到,认为一定存在“科学的”商业预测手段的信念以及我们这个时代对预测的狂热追求,相对而言还是一种新现象。直到1930年以前,严肃的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如此大胆过——或者说如此幼稚过——以至于自命有能耐计算出来将要发生的繁荣和萧条。这种想法不符合他们关于自由经济运作过程的一般观念。他们认为,未来的经济情况基本上既取决于不可预测的价格——成本关系,也取决于同样不可预测的企业家们的心理反应。因此在他们看来,对未来商业景气的预测纯粹是江湖郎中的花架子,这种预测同其他某些预测的性质毫无二致,比如说预言从今往后两年内国会将要议决什么样的法案,纯属无稽之谈。

导致需求分布失当的原因——按照商业界的说法,是大部分企业家时而过于乐观,时而过于悲观;于是,他们要么把投资的摊子铺得太大,扩张得太迅速,要么投资过少、投入太迟缓……(P90-91)

3、一些前辈对经济和投资的观点

M.克莱门特.贾格勒(M. Clement Juglar)在《论商业危机》(1889)中这样写道:“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竟然可以通过该国曾经经受过的经济危机的剧烈程度来衡量。”

西奥多.E.伯顿(Theodore E. Burton):“从经济动荡(即经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遭受折磨最多的国家,往往正是在数十年里社会财富和物质生活水平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

“……或许从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当危机和萧条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发觉,无论货币还是资本都是充裕的,而不是紧缺的。”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政治经济学入门》中写道:“在从事投资事业时,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那就太糊涂了,几乎可以肯定,太多太多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事。”

4、相反心理(逆向思考)的诱惑

在关于经济方面的文字中,人们习惯于一再地支持先前公开发表过的论点,这种现象在其他任何领域里都没有这样普遍。

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的过程中,最大的诱惑就是为了支持一己之见而被迫选择相反的观点。如果某人对于一种经济趋势早已心存预定的想法,那么他很可能仅仅出于验证、加强的目的才转向相反意见一边的。除非他在精神上具有人所难及的良好自制力,否则他之所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相反的观点上,是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歪曲这些观点,让自己对原先的结论多一重踏实感。(P69-70)

我认为这样一个心理学事实是成立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提供建议的同时始终站在客观超然的立场。您不能一方面属于个人,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属于个人。当某人提出了建议后,他的心思自然集中到“期盼”上,但愿自己的建议被事实所证明,而不是维持在客观、务实的立场上,后者本来有可能对先前的看法发生影响。(P70)

5、经济学家的语言的错误和悖论

看起来很奇怪,几乎每一次这些预测和分析听起来总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你禁不住纳闷,是不是这些先生们事先聚集在一起,各人拿出自己的主张,经过相互迁就、妥协,最终达成一致的主张?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们的观念将对商业界和一般大众的思想发挥重大的影响。当一位商业人士拿起他的报纸或杂志,看到这80位或200位经济学家异口同声地讲述着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必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不是说其中许多人的分析就是错误的,而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使他们的预测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也许他们对商业运作和商业计划(以及对大众)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以至于他们的预测不可能应验。……众口一词的预测,导致不约而同的行为,常常把钟摆向某一边推得过远——结果推翻了原先预计的变化“时机”和变化力度。

因此,经济学家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公开发表的预言走向错误,但是如果他们把自己的预测藏而不露,也许最终的结果将证明它们具有不凡的准确性。(P72)

6、逆向之源:大众没有耐心的天性

当我们极有把握指望“众人”会正确时,结果发现他们是错误的。这样的说法颇有一点挖苦的意味;更严肃点的回答是,在趋势尽头,大众是错误的,但是平均说来,在趋势过程中,大众是正确的。

您会发现大众助长并“推动”着趋势(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当股票市场正在上涨时,大众比股票市场处于长期熊市时更为活跃。当价格持续下滑后,大众很快就会失去热情。于是,我们发现当价格下滑加深时,大众的抛出行为经常会增加;直到最后,市场接近底部,人们的“所有希望都已破灭”,大众将他们的股票倾囊抛出——此时恰恰正是他们应当大捡便宜货的时候。

……

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类天性中上述特点,它们实在是顽固难移的故意捣乱者!最重要的乃是缺乏耐心的天性,正因为这一点才使得人们实际上不可能在这场游戏中取胜。(P148)

-----------------------------------------------------------------------------

《逆向思考的艺术》:在关键的时刻要与众不同

Art of Contrary Thinking

[美]汉弗莱.班克洛夫.尼尔Humphrey Bancroft Neill

美国1997年9月第5版

海南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笔记/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三):人在群体中的非理性

人是合群的,所以在群体中人更倾向于附和别人,不愿得罪别人,而且附和别人更符合偷懒的天性。一个群体不用动脑子,只凭着冲动来做事,而且更容易被煽动。详情看传销,炒房。。

人天生有自己的习惯,而且对于习惯容易保持不变。

多思考一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做对长期发展是否正确。

太多的决定其实是对于短期是正确的。 (救火)

公共福利是从富人的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来的,穷人富人收入平齐的话,只能让所有人都到猪食槽里吃饭。

经常问,什么地方是对的,有利于正能量,发现更多的机会。

人一旦确定了一个想法或者四维,要让他从反面思考非常的难。

请触及问题核心,而不仅仅是 大家都是这么看的。

经济景气时,大家更多的是贪婪,激进 轻信

经济萎靡时,大家更多的是恐惧,犹豫不决 多疑

请把大众的意见反着思考,站在一个相反的方向思考。

苏格拉底时代,有很多反向思考的人。将各个观点反复推敲。从正反两个方向的研究最能掌握事情的真相。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四):反者道之动

本书是本散文集子,写得有些啰嗦,然而不失为一本好书,尤其是在当下,它提醒我们有意识地去逆向思考,做一个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是很有意义的。

1.本书的主旨,借用培根的一句话,“当你相信任何事物之前,首先怀疑一切!” 逆向思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水晶球,只是一种思维的启动器,时刻提醒你从公众的反向来思考一下。

2.在趋势发展过程中,公众是正确的;但是,在趋势的两端,公众却是错误的。综合起来,公众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错误的,而相反的意见通常在时机上超前。

3.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仿效或追随,确立了社会长期发展的轨迹和经济的演进过程。

4.普遍不平等法则(帕累托法则):社会各收入区间的人数呈对数分布,绝对的平等只会带来普遍的贫困。

5.在思考这件事上,如果你没有先人一步,那么很可能已经太晚了。

6.一个有主见的人,不会太在意精确的顶部或底部在哪里,他知道生活中的起伏是不可预测的,只需要未雨绸缪,在上升时就为转为下降做好应对,反过来也一样。

7.韦伯定律:为了保持动量(效用强度)不便,刺激因素必须持续增强;换言之,为了保持动量呈算术级数增长,刺激强度需要呈几何级数增长。

8.逆向思考的一个显著好处是保护我们不受“深度操纵者”的控制,尤其是在今天,所有的媒体背后都有着娴熟的策划,以操纵大众的意见。

9.只要竞争无法避免,人生就是对弈:多算胜,少算不胜。

欢迎关注偶滴微博: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五):简明书摘

1、

问问“什么地方是对的?”

而不是总问“什么地方错了”

作者说,当我们讨论一些经济和政治上德问题的时候,所有的人马上都会问“什么地方出错了?”,或者在谈起股票市场的时候,大家总是念叨----“市场怎么了?”

您从来没有人问道“市场哪里是对的?”

作者断言,在您考虑经济走势问题的时候,如果您问一问什么地方对头了,就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您的思路将拓展到不同的方向。作者建议不妨养成一个习惯,这是一个值得大力推荐的逆向思考的习惯。

作者分析到,用心理学家和医生的话来说,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身心抑郁症”,或者说是寻找毛病的习惯。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不论关于内政还是外交,总是可以马上听到“这样行不通”,“那样不能成”的大合唱。

作者举例:一位精明的投资者乘坐了一辆早期的二缸汽车,经过了一场时速15英里的极驶后,他便追问这新奇玩意靠什么驱动,对方告诉他,汽油,于是他马上买了一大捆洛克菲勒显示的认股权证。。。他问自己什么地方对头,而不是担心什么地方不对劲,就这样,他就成了未来的大赢家。

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逆向思考,而且是乐观积极的逆向思考,当别人悲观的时候,你乐观,当别人看到问题的时候,你看到机会,这是最高境界的逆向思考,值得学习甚至养成一个习惯。

2.

书中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记录下

法国金融评论家M.Clement Juglar在《论商业危机》(1889)写到:“看起来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竟然可以通过该国曾经经受过的经济危机的剧烈程度来衡量。”

3.

在股票市场中,在趋势发展的过程中,公众是正确的,但是在趋势的两端却是错误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