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卡雷尔恰佩克的名言(如何评价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

2024-01-22 13:27   geyange.com

捷克的卡雷尔恰佩克的名言

关于《鲵鱼之乱》

PS:我不得不吐槽台湾的翻译《山椒鱼战争》。论起信达雅,还得是《鲵鱼之乱》。

PPS:第三卷第四章《北方鲵鱼》,开头说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建立的第一个鲵鱼移民区那里的鲵鱼颜色较淡,走路腰板挺直,颅骨较为长而窄,被命名是“北方鲵鱼”或者“高贵鲵鱼”,反正德国报纸对他们很感兴趣,一直强调就是因为受了德国的影响,所以这里的鲵鱼才那样的高贵和优越。

1

《鲵鱼之乱》就跟《动物庄园》一样,几乎就不是隐喻了,而是指着鼻子骂。

这样一篇故事,是科幻,是幻想,其实更多的是政治寓言,这本书里的所言所述,几乎就是二战整个前半段,整个发源、开端、发展阶段的一个总概括,当然,也是更多时候,人类政治战争的一个一定程度上很契合的概述。

希特勒1933年成为德国元首,1934年发布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1935年公开发布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要求国防军从10万扩充到30万,然后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英法意组成了共同防御联盟,然后整个防御联盟一切只停留在纸面上,1936年7月,希特勒派出3万军队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同时宣布废除《洛迦诺条约》。

然后几乎同时,卡·恰佩克的这本《鲵鱼之乱》在1936年发表。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缘由,作者曾在1936年3月25日在捷克广播电视台准备的一篇讲话稿中说,他开头并未打算写幻想小说,只想以他的父亲为模特写一部“关于乡村医生的好人形象的小说”,“以便把医生生活中的恬静闲逸之情写出来,同时稍微点一下社会的病态”。

然后很快卡·恰佩克就发现了这个故事的局限性,一个医生也许能够治病救人,但是他面对整个世界的苦难是无力的,甚至于作为一个医生都只能解决很小的苦难。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的苦难,对于人类的未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掌控得了,所有人几乎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态一步步的恶化下去,唯一能做的可能只有挣扎挣扎,不停的挣扎,想尽办法的挣扎。

卡·恰佩克的这本《鲵鱼之乱》之于捷克,就像鲁迅之于中国,作品富于先验性,富于启发性,富于战斗性,同时也富于对于整个民族的命运的终极关怀。

捷克斯洛伐克自1918年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以后,虽然说是当时的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但是毕竟离德国太近。总体看下来工业实力不弱,但是作为在1921年面积只有140,44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607,385人的一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是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的,他甚至于连挣扎时候的战略纵深都没有。

而当德国这样一个强国因为一次大战而感受屈辱,同时整个失落的魏玛共和国内部充满了种种不可调和的社会问题,当希特勒上台,这样一个充满着狂热的,想要将整个世界脱下水,又想要让德国重新兴旺发达的狂人的上台,他必然要做出的一个选择,就是对内寻找民怨的发泄口,对外转嫁国内的危机。

对于卡·恰佩克的这本小说,他真正重要的是这本小说所带来的预言性和战斗性,而对于它的文学性,其实更多的是让他能够被归类于经典文学这样一个行列,让人有欲罢不能的动力,去了解完整个故事。

2

《鲵鱼之乱》这本书,在他的从第一卷的中间到第二卷和第三卷,是这本书真正的开始。

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在东南亚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一位船长和他的同僚们,发现了一群人生活在那里的鲵鱼。当地的土著人称呼这些鲵鱼为“鬼”,但是这位船长却寻找到了跟这些鲵鱼和平共处的方式,也就是这位船长提供给这些鲵鱼叉子或者刀,而这些鲵鱼帮助他采集带有珍珠的海贝,然后替他撬开壳,把珍珠给船长,而肉则自己留下来食用。

由此作为船长,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财路,因为鲵鱼带给他了数以千计的珍珠,而他则苦于无法将珍珠采集扩大化。

然后他就找到了他的同乡邦迪,并借助于邦迪,开始了带着鲵鱼去到各个有珍珠的地方。

接着,财源广进,邦迪的公司做大,又因为居安思危了珍珠的前景,与别的公司共同组成了鲵鱼辛迪加,开始发掘鲵鱼的工程潜力。

接着,整本书真正精彩的地方就开始了,鲵鱼开始出现了群体自觉和个体意识的双重觉醒,而各个国家开始想方设法的内耗和扯皮。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发现了鲵鱼的潜力,鲵鱼简直就是一种不知疲倦的工具,就像他们曾经看待黑奴一样。他们自己会不停的繁殖,他们自己也会不停的学习,各个国家发现他们只需要给鲵鱼提供工具,鲵鱼就可以帮助他们建筑各种水下的工程设施,比如勘探资源,比如防波堤,比如地下工事,就像他们曾经面对被卖到美洲的黑奴一样。

然后在繁荣之下就出现了一个具有预言性的事件,有一群海盗,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在那些没有被辛迪加所垄断的地方捕捉野生的鲵鱼后卖掉,结果这群海盗他们在最初发现这群鲵鱼的那片鬼湾,捕捉鲵鱼的时候遭到鲵鱼的报复,几乎所有人全部遇难。鲵鱼拿着枪和炸弹,把船炸沉了,把人几乎全部杀死了。这一段内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船长站在小舟上面,鲵鱼的一个代表警告他说,“离开这里,离开这里”,而后船长给的回应是马克沁机枪,鲵鱼给的回应是炸弹。

很快摩擦升级。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类与鲵鱼的争斗,比如在法国鲵鱼会跑上岸去偷摘当地人种的苹果。

很快,摩擦升级成了流血事件。

人类对鲵鱼威胁不再供给鲵鱼必需的食物和工具,鲵鱼拿着人类给他们的工具炸沉了人类的军舰和商船,想用武力逼迫人类继续给他们提供物资,反正后续看来,这一招屡试不爽。

本来这种矛盾已经公开化的时刻,人类应该想的是竭尽所能联合起来争斗,毕竟鲵鱼掌握着整个海洋,而人类只要同心协力的不再提供鲵鱼他们所必需的食物和工具、武器和炸药,那么鲵鱼很快就会自取灭亡。

然后就跟二战开始前夕一样,各个国家互不信任,各个国家争先恐后的继续给鲵鱼提供它们所需要的一切。

很快,海底开始地震,一些土地开始被淹没,鲵鱼通过无线电波说,鲵鱼因为一直无限制的繁殖,他们的数量太多了,现有的海洋已经难以容纳他们。因此它们炸沉一部分沿海的土地,让这部分土地被海洋淹没,让他们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人类继续内耗。

没有国家停止继续提供给鲵鱼食物、工具和武器。

陆地越来越少。

鲵鱼派出代表和人类在阿尔卑斯山谈判。

人类继续内耗。

陆地越来越少。

然后就是整本书结局,陆地越来越少,甚至于捷克都变成临海国家。

一切看起来都完了,然后鲵鱼内乱。

可能吧,人类得救了。

但是这里更多的是作者卡·恰佩克的热心肠。

整本书大体的故事就是这样。

3

一般认为第2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爆发的,当时德国开始入侵波兰。

而在1938年,英法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在1939年,纳粹德国以接受苏台德地区为名义,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进攻,并在灭国之后成立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也就是说结合整个史实,卡·恰佩克在1936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二战的开始,他看到的是整个当时的世界秩序岌岌可危,法西斯在逐步显露他的獠牙,也能看到英法为代表的所谓正义的一方,妄图利用牺牲掉像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家来餍足法西斯的胃口。

这也是我认为卡·恰佩克作为一个作家最令我赞赏的一点,他对整个世界,以及他自己的国家的命运具有极其清晰的认识,他知道应该去睁眼看世界,当身处一个小国,举目望去就是自己国家的一亩三分地,才更应该将视野变得宽阔,因为小国也意味着这个国家能给你的现实引力其实是比较小的,因为小国自己都是整个世界涛涛大势的一叶扁舟。这一点就跟他捷克同乡的卡夫卡一样,同样身处一个小国,一个因为国际大势而独立出来的小国,而且还是一个随时会被整个国际大势淹没掉的小国,牺牲掉的小国,他们愿意睁开眼睛去发现整个世界的最本质的相同,同时从最日常的生活里提炼出人类对于生活最本质的感受。

卡·恰佩克作为一个作家,对于捷克来说,我认为他做到了一个具有民族情怀和战斗意识的作家的极致,他对于捷克的作用,我感觉真的就像是鲁迅之于中国。

捷克在整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三个作家,哈维尔、卡·恰佩克、卡夫卡。

哈维尔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更像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整个生命,所谓的戏剧和政论,直接关系于捷克所有的人民,以及进一步起到作用的苏联解体,他是整个世界浩浩大势的一环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一个代表。

卡夫卡则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一生平平无奇,除了因为献身于文学导致早死和退婚以外毫无波澜,也是他在这三个人里对文学贡献最大。我不喜欢卡夫卡,我觉得卡夫卡写的太啰嗦了,但是卡夫卡的精神内核确实具有类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决定性魅力,一种发掘于生活的能力,开始归纳精神心灵和生活的随波逐流的挣扎和困苦,反正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是每次看卡夫卡都能学到东西,反正卡夫卡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存在一个痛苦期的大国,而他自己也几乎就是苦难的践行者,对于生活的感悟,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之于卡夫卡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为一个死亡线上滚过来的人,他具有着强大的信仰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的痛苦,他的挣扎,他的心有余悸,都付诸于他作品泥沙俱下所包含的生命力里面。当然,还有他自己的救赎。

卡·恰佩克与政治的接近,在于他的态度,他对政治的关切,和作为记者对政治的监督观察。而他对文学的贡献,除了作品里从世界里观察到的精神内核,还有《鲵鱼之乱》这本书里所有的对于结构主义的贡献,虽然只有很小一部分,但在第二章《文明历程拾遗》里,直接把注释利用起来作为文本的一部分。

卡·恰佩克生存在一个痛苦的国家。当奥匈帝国因为一战而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从奥地利和匈牙利独立出来并组合成一个国家。捷克地区继承了奥匈帝国大部分的工业设备,还因为有中欧最高的识字率,强大的经济和苏台德地区的防御工事,捷克成为了一个中等强国,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有着相对巨大潜力的,不说开疆拓土的事情,暂时做一个小强国,吃饱喝足理应是没有问题的,再发展发展,自保,应该是没有问题。

然后,旁边的德国和英法联手破碎掉了这个梦想。

德国魏玛共和国搞砸了一切,国内矛盾尖锐化,一战的失败导致的民族自尊和没有保障的经济和政治,让他们选出了希特勒。

而英法则只知道绥靖,在《慕尼黑协定》里出卖掉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张伯伦还在走下飞机以后举着废纸对民众说:“我们时代的和平。”

卡·恰佩克的这本《鲵鱼之乱》,整本书所讲述的,其实就是二战开始前的这一切的先验性的寓言,虽然那时只是一半的亲历者,但是卡·恰佩克概述出了资本主义的疯狂和人类的隔阂究竟会导致多么大的灾难。

在二战之前,在美国大萧条的时候,实在是有太多的艺术作品表达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控诉,比如电影《大都会》和《摩登时代》,比如《鲵鱼之乱》的第一章。而二战以后,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由文艺和思想批判变成了物理层面的批判,一直到苏联自己都在失掉信仰。

可能因为麦卡锡主义,可能因为苏联的竞争而提高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工待遇,可能因为资本主义如日中天的发展带来的整体经济的繁荣,可能因为资本主义已经确确实实的成为真正的统治阶级,可能因为苏联自己都在丧失信念,可能法西斯实在是提供了一个实在足够的批判对象,可能他们包装了一个叫“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越来越有小打小闹的倾向。甚至于最具有反叛意味的摇滚乐,都更多的是抒发个体的迷茫和时代的伤痛以及对于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已经度过了二战前的阵痛期。

对于《鲵鱼之乱》的第一卷,我是不甚喜欢的,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这个第一卷,特别是前几章,他带给我的阅读体验确实不佳,为了引出故事的开始,和推进故事的开始,诉诸了太多的对话和没有必要的描述,比如第一章为了让船长去鬼湾和第六章鲵鱼找到年轻人拿珍珠换刀。

然后接着,卡·恰佩克就展现了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魅力,他完美描写了鲵鱼辛迪加的创立,给鲵鱼带来的机遇和灾难,整个世界面对鲵鱼冲击的接纳和纠葛,还有人类世界面对鲵鱼的内耗和毫无作为的挣扎。还有整个第二卷结构主义的实验。总体下来,就像第一次读懂《狂人日记》一样的震撼。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对自己领海内的鲵鱼具有主权,眼睛发亮的认为找到了新时代的黑奴,只要提供给他们工具,就能够不知疲倦的改造近海地形和开掘海底资源。可是同时鲵鱼意识觉醒,开始寻求更多的权利,比如生存空间和人类的尊重。

鲵鱼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几十亿,上百亿,都具有高等级的智慧,只能生活在近海,生存空间有所局限,又对生育没有节制,因此鲵鱼准备改造大陆,一开始是路易斯安那的地震,接着三天后是中国江苏,再三天后是佛得角群岛。

用着人类提供的钻探工具和炸药,凿穿地基,埋入炸药,然后毁灭掉陆地。

人类决定继续扯皮,当然也有解决意见提出,比如:“只要鲵鱼能永远保障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的海岸,就将中国中部割给鲵鱼让它们淹没”。

鲵鱼代表的回应是:“‘以后永远’这概念太长了。就说十二年吧。”,“中国中部,那不够。要包括安徽、湖南、江苏、直隶和奉天等省。”

然后黑色幽默的来了:日本站出来抗议,因为奉天是日本势力范围。中国代表站出来抗议,没人理会。而与此同时,威尼斯省波多格洛罗附近被淹没。也与此同时,鲵鱼代表提出,给予日本黄金以补偿失去奉天的损失。

倒数第二章,凸现的就是作者的留白能力和他对于世界最朴素的希望,卡·恰佩克并没有继续絮絮叨叨的说哪里又沉没了哪里又爆发争吵和战斗了,而是目光重新回到了邦迪先生的门房博冯德拉这里,在他已经退休儿孙满堂之际,他爱上了钓鱼,还跟人热烈争论,就算在危地马拉有两座山脉沉了,也不会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是中立国。

然后,“在国家剧院前面,伏尔塔瓦河的水面上有一个黑色的大鱼头。”

最后一章,体现的就是卡·恰佩克对于世界最朴素的希望和温柔:人类世界就要毁灭的时候,鲵鱼爆发了内乱,因为利益,因为权利,甚至因为种族歧视,直到出现一种由西大西岛鲵鱼培育的菌腮病人工培养物,所有鲵鱼全部绝种——知道你们形不成合力,当安德烈·许泽们不顾一切的自取灭亡,能抓住机会吗?

鲵鱼王和鲵鱼长,这两个鲵鱼帝国相互对立的两位首领,彼此争斗。卡·恰佩克像是嫌自己骂的还是太隐晦一样,直说:“鲵鱼长是一个人。他的真正名字是安德烈·许泽,在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某地担任军士长。”

而安德烈·许泽其实就是希特勒。

当然现实要好的多。反法西斯同盟是靠着自己赢得了胜利,当整个反法西斯同盟在中国,在朝鲜半岛,在菲律宾,在太平洋的岛屿,在北非,在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在东欧,在诺曼底,一点点的用英勇和才智去扳回局面。

可能卡·恰佩克会很开心他给这本书留下了一个至少还算有希望的结局,而且现实其实比他的描写更具有希望,不过整个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发生过怎么样满坑满谷的内耗和算计,至少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是靠着自己取得的胜利,而不是希特勒和戈培尔隆美尔古德里安或者别的谁内斗导致的自取灭亡,虽然他们内耗也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世界大战后真正两强对立虽然都手握让人类毁灭的武器也没有导致人类灭亡,而是以其中一方失去信仰而失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