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经典语录(卡尔•萨根《宇宙》—书摘)

2023-12-18 23:24   geyange.com

卡尔萨根经典语录

谁说理性的人就不浪漫,一个理性思维和浪漫幻想的捍卫者—卡尔•萨根,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别人觉得不可捉摸宇宙也变得可读起来。

>>宇宙即一切。过去是,将来亦如是。对宇宙的遐思即便再卑微渺小,也能撼动人心——那是脊柱上传来的刺痛、嗓子里的哽咽,或者某种模模糊糊、从高处坠落的久远记忆

>>已知有涯,而未知无涯;我们如同立于荒岛之上,被苍茫大海所困。每一代人的任务,都是填出一小块新的陆地

>>光在一秒内能飞行186000英里,也即300000千米,可绕地球7圈。太阳发出的光抵达地球需要8分钟,因此我们说太阳距离地球8光分。一年的时间里,光能跑出10万亿千米,或者6万亿英里。光在一年里飞过的距离,叫作光年。它度量的不是时间,而是距离——非常遥远的距离。

>> 天堂之门毗连地狱之门,且完全相同。——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 世界多重,抑或唯一?此乃自然研究最深奥问题之一。

>> 当我们意识到还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与地球类似,同样有人居住时,就不会再对那些号称“伟大”的事物如此顶礼膜拜,也会懂得许多庸庸碌碌之人关注的只是鸡毛蒜皮之事。

>> 由于它要远离太阳,所以无法像其他航天器那样从阳光中获取能量。相反,“旅行者”内置了小型核反应堆,依靠一小颗钚在放射衰变时释放的几百瓦电力供能,三台集成式计算机和大多数辅助功能设备——如温度控制系统——安装在航天器中央。

>> “旅行者2号”于1977年8月20日升空,它划着弧线跨越火星轨道、小行星带,将要从木星及其14颗卫星组成的系统中穿过。得到木星的加速后,“旅行者”会向着土星前进,与那颗行星来个近距离接触。接着,土星的重力会把它推向天王星。天王星之后,是海王星,然后它就会离开太阳系,永远浪迹在恒星间的汪洋大海上。

>> 这些探险活动不全然是为了商贸,其中还掺杂着科学的好奇心和对冒险的渴望。

>> 市政厅里有一座阿特拉斯雕像,托着布满星座的天空。他下方的正义女神一手执金色宝剑,一手持天平,她两侧的神祇代表了死亡与罪罚,而贪婪和嫉妒这对商人之神,被她踩在脚下。商贸是荷兰的立国之基,然而荷兰人明白,无休止地追逐利润反而会伤害这个国家的精魄。

>> 伽利略在意大利声称存在其他世界,焦尔达诺·布鲁诺则推测有地外生命,他们都遭到了迫害。但在荷兰,同时信奉这两种学说的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却获得了无数荣誉。他的父亲康斯坦丁·惠更斯是当时的外交大师、文学家、诗人、作曲家、音乐家

>>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年轻时就精通多种语言,也熟悉绘画、法律、物理、工程、数学和音乐。他的兴趣驳杂。“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国家,”他说,“科学是我的宗教。”

>> 文虎克和惠更斯都是史上最早发现精子细胞的人,而这是理解人类生殖过程的先决条件。

>>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在17世纪早期的荷兰发展起来,它们代表了人类的视野向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延伸。

>> 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宇宙中存在大量——实际上是无数——行星,绕着其他恒星转的人,是焦尔达诺·布鲁诺

>> 认为理性的灵魂只能存在于人类样貌的身体里……是一种奇怪的观念。

>> 外星人长得不会过于离谱,他们必须有手有脚,可以直立行走;他们也会使用文字,理解几何学;木星人在他们的海洋里,还知道以四颗伽利略卫星来导引航向。

>> 几个世纪前的大航海时代,旅行者在海外的见闻录极为热销,[14]异国他乡的故事和奇珍异兽唤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热情。

>> 它没有山脉,没有峡谷,没有火山,没有河流;没有天与地的分隔,只有稠密气体和飘浮云层交织成的浩瀚空海——这是个没有地表的世界。我们所见的一切都飘浮在空中

>> 包括月亮在内,太阳系内的几乎所有卫星,面对自己行星的朝向都固定不变。

>> 木星云层深处的气压比地球高得多,甚至能把电子从氢原子里挤出,继而产生一种非凡的物质——液态金属氢。

>> 直到比冥王星轨道再远出两到三倍的地方,星际间质子和电子的压力才能超过业已式微的太阳风。我们把这个位置叫作“日球层顶”,它也是界定太阳系边界的一种方式。

>> 它将在21世纪的某天冲出日球层顶,继续遨游无尽深空。它不会进入另一个恒星系,而是注定永远在远离任何岛屿的星海中航行。几亿年后,它将完成环游银河系中心的壮举。“旅行者号”史诗般的远航,才刚刚启程。

◆ 正文

>> 我替人们感到悲哀:明明有秘密一直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同胞却视而不见。

>> 如果我早生个几百年,那无论我多么努力,都不会知道恒星和行星是什么。我也不会知道宇宙中存在那么多太阳、那么多世界。这个了不起的秘密,是我们的祖先经过百万年耐心观察和勇敢思考后才悟出来的。

>> 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爬到山顶或者树梢,它们看起来也没有变近。飘过的云层挡住星星,所以星星肯定在云后面。月亮动得很慢,它经过时遮掩住了星星,但等它离开,星星又冒了出来。月亮没有吃掉星星。它们肯定在月亮后面。

>> 把你的脖子枕在圆木上,仰起头。这样,你看见的就只有天空。没有山岭,没有树木,没有猎人,没有篝火。只有天空。有时候我觉得我会摔到天上去。如果星星是部落篝火,我倒想拜访一下,特别是那些总是走个不停的。是的,摔到天上是好事。但如果星星是兽皮

>> 希腊神话中,赫拉的乳汁喷洒在天上,形成了一条光带。西方人把银河称为The Milky Way(乳汁之路)就是这么来的。

>> 爱奥尼亚人认为,宇宙是可知的,因为它展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秩序:自然界存在规律,允许人们揭示出它的奥秘。自然并非完全无法预测,实际上它本身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万物的秩序令人肃然起敬,这一特质,便叫作宇宙(Cosmos)。

>> 爱奥尼亚就这样成了科学的发源地。

>> 第一个爱奥尼亚科学家是米利都的泰勒斯。米利都地处亚洲,与萨摩斯之间仅

>> 阿那克西曼德还说,人类的新生儿如此孱弱,如果最早的人类由婴儿状态降世,马上就会死去。因此,人类肯定由其他幼崽独立生存能力更强的动物逐渐变化而来的。他相信生命从泥土中自发形成,第一批动物是浑身上下长满骨头的鱼。

>> 对德谟克利特来说,生命意味着享受和学习;而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他说“没有享乐的生命,就像没有旅店的漫漫长路”

>> 德谟克利特说,万事万物都是原子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人类也概莫能外。“除了原子与虚空,”他说,“世间并无一物。”

>> “除了原子与虚空,世间并无一物。”

>> 事物细微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推导出来,而人类的感官往往无法察觉。

>> 今天的历史书或哲学书,一般把从泰勒斯到德谟克利特和阿那克萨哥拉时代的科学家们叫作“前苏格拉底学派

>> 毕达哥拉斯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9],

>> 也许是类比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得出的,也许因为他在月食期间注意到了地球投到月面的阴影呈圆弧形,也可能因为船只离开萨摩斯岛时,桅杆会消失在海平面上。

>> 毕达哥拉斯本人或他的门徒发现了著名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无理数是重大的数学发现,然而毕达哥拉斯学派非但没有分享它,还刻意隐瞒了关于无理数和十二面体的知识,使外界无从得知。[11]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科学家以同样的理由反对科学的普及:有些奥秘就应该被锁在深闺,以免遭受公众的亵渎。

>> 阿利斯塔克是提出太阳中心论的第一人。

>> 直到今天,对阿利斯塔克和哥白尼的抵触依然存在,而且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总说太阳“升起”、太阳“落下”。阿利斯塔克已作古2200年,我们的语言却还假装地球没有转动。

>> 星星是巨大的太阳,它们散落在浩瀚的星际空间里,和我们隔着需要用光年计算的距离。

>> 阿利斯塔克的观点是一项伟大遗产,那就是:无论我们的种族,还是我们的星球,在大自然中都并不特殊。

>> 1915年,沙普利大胆提出,太阳系并不在银河系中心,而在外围边缘。

>>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人类生活在银河系旋臂外缘,距离银心3万光年,这里星辰稀疏

>> 人类生活在一颗无足轻重的行星上,围绕着一颗单调乏味的恒星旋转。这个恒星系处在银河系外沿两条旋臂末端之间,甚至银河系也只是一个稀疏星系团里不起眼的一员,这个星系团被遗忘在宇宙的一角,而宇宙中的星系比人类个体的数量还要多得多。

>> 探索是人类的天性,这个物种诞生之初就在流浪,至今依然在流浪。我们在星海之滨逗留了许久,是时候扬帆启程了。

>> 公元前6世纪,智识的风暴刮遍全球。不只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和其他的爱奥尼亚人,埃及的法老尼科一世也命人完成了环绕非洲的航行,波斯则出现了琐罗亚斯德,中国诞生了老子,犹太先知出现在以色列,印度有了乔达摩·悉达多。很难想象这都是些彼此孤立的事件。

◆ 第八章 时空之旅

>> 我们深爱星辰,乃至不惧夜的黑。

◆ 正文

>> 宇宙中的恒星总量,比地球上所有沙滩的沙子加起来还要多。

>> 半人马阿尔法是典型的三星系统,其中两颗恒星彼此绕转,第三颗恒星叫比邻星,在安全的距离绕着它们运动。处在绕行轨道的某些位置时,它会成为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正因此得名。

>> 空间和时间彼此交织。不回溯时间,就看不见空间。

>> 如果你的朋友在房间另一头,和你相隔3米,你看到的也不是“现在”的她,而是一亿分之一秒“以前”的她

>> :无论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它发出的光(无论反射或主动发射)速度都恒定不变

>> 在星斗东奔西跑的宇宙里,没有一个地方是“静止的”,在解释宇宙时,也不存在某套体系更优越。这就是“相对论”的含义

>> 牛鞭挥起来噼啪作响,是因为它的末端运动超越音速,产生了小型冲击波,也就是音爆。

>> 我们时不时能听到说有东西比光还快,比如什么“思维的速度”。净是胡扯。脉冲通过大脑神经元的速度其实跟驴车一个档次。

>> 以光速旅行的人几乎不会变老

>> 正因为接近光速会导致时间流逝减慢,狭义相对论才依然能留给我们一个飞抵群星的方法。

>> 达·芬奇本人因制造飞行器的一次次失败感到沮丧,但那不是他的错。他只是被困在了15世纪。

>> 美国一度认真地发展过“猎户座”计划,然而因为签署了禁止在太空引爆核武器的国际条约,它最终被废止。在我看来这真的很可惜。“猎户座号”飞船是我能想象出的核武最佳使用方式。

“代达罗斯”[5]计划是英国星际学会最近推出的一个新项目。它需要用到核聚变反应堆——比现有的核裂变反应堆更安全,更高效。人类至今还没捣鼓出核聚变反应堆,不过他们相信那也就是几十年内的事情。“猎户座号”和“代达罗斯号”飞船也许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而半人马阿尔法距离我们4.3光年,也就是说飞到那边只用43年,不到人的一生。在这种速度下,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不会特别明显。

>> 就是我们在飞船中感受到的这种力和引力是对等的。而以1g不断加速的飞船,只要一年就能接近光速[(0.01千米/秒2)×(3×107秒)=3×10

>> 飞船抵达银心所耗的21年,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是3万年

>> 在那之后,有人说,你就启动了另一个不同的历史进程,而留在原时间线里的人完全不会知晓。如果这样的时间旅行真的存在,那么某种意义上,每一种能想象出来的历史都可能存在。

◆ 正文

>>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从头开始做一个苹果派,首先得创造宇宙。

>> 电子是一种带电粒子,不过它们带的“负”电荷只是人们的主观定义。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金子的闪闪发光,钢铁冷冰冰的手感,钻石的晶状结构都源于电子

>> 原子深处,在电子云之下的东西,就是原子核,它一般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 原子极其微小,一亿个原子叠起来,也就只有小拇指尖那么大。而原子核的大小甚至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

>> 原子内部空间巨大。所以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虚空。

>> 当我们不断切分苹果派,到了比原子更小的尺度后,面对的就是一个无限小的世界。而我们仰望夜空时,看到的又是一个无穷大的世界。这种无穷大代表了无限的退行,不仅是空间的无限,也是时间的无限

>> 美国数学家爱德华·卡斯纳曾经问他9岁的侄子,

>> 甚至连无穷也有个很简单的写法:∞。

>> 一个烤焦的苹果派,其主要成分是碳。将它对切90次,你就得到了一个碳原子。

>> 6个质子、6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如果我们从原子核内取走一大块——比如2个质子和2个中子

>> 。如果你对苹果派挥起第91刀,切开了碳原子核,那么你得到的,就不再是更小的碳,而是变成了另一种东西——它有着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换句话说,你切割原子,会改变元素。

>> 还是说,它们也是由更小的物质组成的?我们对物质本质的理解,会有尽头吗?还是说,它们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这是科学的一大未解之谜。

>> 至于火,它根本不是一种化学元素,而是一种等离子辐射,在高温中将一些电子从原子核上剥离。

>> 意识到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基本粒子组成,并不是多久远的事情。直到1932年,中子才被发现。当代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已经把我们所感知到的复杂世界,简化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以不同模式组合起来的三个基本粒子

>>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一定和电子云的电子数量相同

>> 一个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它有多少电子,或者有多少等量的质子,我们称之为原子序数

>> 也就是94号元素钚是已知毒性最高的物质之一。不幸的是,它衰变得很慢。

>> 云团内部气体分子不断碰撞产生的热量逐渐叠加,最终达到了足以让氢转化成氦的阈值:四个氢核,结合成了一个氦核,同时向外释放了一个伽马光子。光子向外迸发,经过层层物质的交替吸收和发散,最后终于移动到恒星表面。每走一步,它都会失去一些能量。这趟去往恒星表层的史诗旅程历时百万年,然后它才能辐射进太空。

>> 所以夜晚闪闪发光的群星,其实都是远方的核聚变。

>> 超新星爆发意味着恒星的死亡,但爆发的冲击波压缩了云团外围的星际物质,引发了新一轮的引力坍塌和恒星诞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恒星也有父母。婴儿诞生,父母死亡。

>> 光子一样,中微子没有质量[7],以光速传播。但中微子不是光子。它不算任何一种光。

>> 太阳就演化到了它的最终阶段:死气沉沉的黑矮星。

>> 我们DNA里的氮、牙齿里的钙、血液里的铁,还有苹果派里的碳全部出自恒星内部。人类是由星际物质构成的。

>> 地球生命的演化,部分源于遥远星辰壮烈的死亡。

>> 如果你有这么一块物质,然后放手让它掉下(好像也没其他选择),它会轻松地撕开地面,就像石头在空气中落下那样一路穿过地核,从星球另一面——可能是中国——冒出来。

>> 包括光线在内,没有任何东西能逃离强大到这个份上的引力。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作黑洞。它对周围的一切漠然处之,简直是一种宇宙柴郡猫。

>> 虽然黑洞无法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侦测到它的引力。

>> 然后在时空连续体上撕开一道裂缝,从我们的宇宙中消失。

>> 引力是空间结构的扭曲”这一观

>> 巨大的螺旋星系在天际升起,它包含了4000亿颗恒星。那里有坍塌的气体云团、凝结中的行星系统、闪亮的超新星、稳重的中年恒星、红巨星、白矮星、行星状星云、新星、超新星、中子星和黑洞。

◆ 第十章 永恒的尽头

>> 时间一样,既没有开始,也不会终结。

◆ 正文

>> 宇宙中现存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曾经以极高的密度压缩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像是宇宙蛋的东西,

>> 大爆炸过去10亿年后,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开始变得逐渐不均匀,这可能由于大爆炸本身就不是完全均匀的。总之,物质在一些团块里的密度比其他地方更高。在引力作用下,它们逐渐吸收起了周边的大量气体,这些不断增长的氢氦云团注定会成为星系团。只要一点点初始条件的不均匀,就能最终导致物质的大量凝聚。

>> 宇宙既不仁慈,也不恶毒,只是对我们这样的小东西漠不关心。

>> 如果这一过程能加速,我们会看到它的运动充满活力,让人联想到有机体,甚至多细胞生物。而任何一张天文学照片,都只能定格它缓慢运动和演化中的一瞬。

>> 多普勒效应。固定声源或光源发出一组球面波。如果源头从右向左移动,如图所示,它会在从点1至点6的过程中不断发出球面波。但在B点的观察看来,波形被不断拉长,而A点观察者则看到波形被不断压缩。我们把源头的远离称为红移(波长拉伸),把源头的接近称为蓝移(波长变短)。多普勒效应是宇宙学的关键

>> 赫马森和哈勃还获得了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所有远方星系的光谱都发生了红移,而且星系越远,红移得就越厉害。

>> 宇宙不断振荡,无始无终。我们被困在它死亡与重生的无限循环中,没有任何信息能够翻越周期间的藩篱

>> 我们观察太空,就是在回溯时间。我们遥望着宇宙的边界,遥望着大爆炸的时代。

>> 。他写了一本叫《平面国》的奇书,书里有的人是正方形,有的人是三角形,还有的形状更复杂一些

>> 但如果宇宙是封闭的,光线无法逃逸,那完全可以说宇宙就是个大黑洞。想知道黑洞里什么模样,也许看看你周围就行了

>> 更小的宇宙,就这样无穷无尽地嵌套下去,无限向下递归。向上也是同样。

>> 智慧不仅仅包括了收集信息的能力,还有如何做出判断——分析和使用信息的方式。

>> 也就是信息的单位,叫作“比特”(最小的二进制单位)

>> 鲸群通常会同唱一首歌。它们存在某种共识,会合作谱写歌曲。鲸歌总是一个月接一个月地发生着缓慢且可以预测的变化。

>> 我们人类总想着和地外智慧生物交流,那为什么不从跟本土智慧生物打交道开始呢?它们不也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吗?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和类人猿、海豚,尤其是聪慧的深海之主鲸鱼交流呢?

>> 不同生物的基因信息库重合度很高,这提醒了我们万物同源。

>>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身体能毫不费力地进行许多复杂的生化反应,而科技只能再现其中微小的一部分:我们对这些反应过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演化已经实践了数十亿年。DNA清楚很多事情

>> 覆盖脑干的是爬虫复合体(R-complex),它负责侵略、仪式、领地和社会等级等意识,数亿年前由我们的爬行类祖先演化而出。我们每个人的头骨深处都有个类似鳄鱼大脑的东西。

>> 最外侧的大脑皮层直到数百万年前,才在我们的灵长类祖先身上出现,它与下方更原始的大脑处在不稳定的休战状态。大脑皮层是物质转化为意识的地方,也是我们宇宙之行的起点。它占去了大脑总质量的三分之二,也是我们直觉和理性分析的所在地。我们的思考、灵感、阅读、写作、数学计算和谱写乐曲能力全都位于这个部分。大脑皮层控制着我们的意识。它是我们的最重要特征,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关键。文明是大脑皮层的产物。

>> 我们每个人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和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差不多

>> 心头的一个闪念,本质是数百个电化学脉冲

>> 这个思想的世界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半球。大脑皮层的右半球主要负责图形识别、直觉、感知和创造力。左半球主管理智、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 当基因无法储存生存所需的所有信息后,我们逐渐演化出了大脑

>> 当基因无法储存生存所需的所有信息后,我们逐渐演化出了大脑。可能仅仅一万年前,我们又发现连大脑也无法轻易容纳更多的知识了,所以学会了在体外储存大量的信息。据目前所知,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发明了把记忆公共化,既不储存在基因里,也不记在大脑中的物种。这种放置记忆的仓库,叫作图书馆。

>>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发明了把记忆公共化,既不储存在基因里,也不记在大脑中的物种。这种放置记忆的仓库,叫作图书馆。

>> 书是树做的。扁平、柔软的书页上(“书页”在英文里还叫“树叶”[4])印着黑色的文字。只消瞟上一眼,你就听见了另一个人的声音——虽然他可能早已作古。即使相隔千年,你也能听见书籍的作者在你脑海中说着清晰、无声的话语。写作也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把不同时代、彼此从不相识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书籍打破了时间的枷锁,证明人类可以创造奇迹。

>> 写作也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把不同时代、彼此从不相识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书籍打破了时间的枷锁,证明人类可以创造奇迹。

>> 书籍如同种子,可以休眠数个世纪,然后在最贫瘠的土地里开花结果。

>> 如果我每周读一本书,一辈子也不过几千本,大约只能看现今最大图书馆馆藏书籍的千分之一。阅读的诀窍在于挑书。不像预编程的基因,书本的内容总是受到时事影响,不断变化以适应世界。

>> 演化的因果关系是一张极其复杂的网,我们只能窥其一二,必须保持谦卑。

>> 我们尚不清楚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太阳或地球的轨道发生了微小的偏移,使光照强度变化;或者大规模火山喷发把细小尘埃注入平流层,反射更多阳光导致地球降温;也可能洋流的变化才是罪魁祸首;银河系中的尘埃云同样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无论如何,我们都能看出人类的存在与随机的天文、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 由于侵蚀作用,纪念碑和人工制品无法在地球的自然环境下长存,但“旅行者号”正飞往太阳系外的星际空间。至少10亿年后,金唱片才会被宇宙射线和尘埃撞击毁灭。

>> 唯有这样,它才能准备好迈出新的一步,成为银河文明社会中的一员。

>> 文明需要经过几十亿年曲折的演化才能出现,毁灭却只要一瞬间的愚蠢。

>> 如果我们收到了信号,则物种和星球的历史进程都将永远改变。

>> 死亡与奴役正发生在眼前,我为何要费心去探索星辰的奥秘?

>> 与这些宏伟的天体相比,地球只是个小小的舞台。人类所有伟大的工程、史诗般的航海和战争都微不足道。那些王侯将相为了他们的野心,不惜牺牲众人的生命,不过是想成为一个小角落的主人。这真值得他们反思

>> 我们由星尘所铸。我们的起源和演化与遥远的天体事件相关。探索宇宙的过程也是发现自我之旅。

>> 国境线并不明显。意识到在群星的城垒之间,我们的星球只是一弯脆弱的蓝色新月,狂热的种族、宗教或者国家沙文主义就多少会变得难以为继。旅行能拓宽我们的视野。

>> 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已经成了核武器的人质

>> 哈里和玛格丽特·哈洛夫妇在实验里发现,成长于笼中,与猴群缺少身体接触的猴子——即使它们可以看到、听到和闻到同类——会表现出孤僻、沉闷、自残等异常特征。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的情况。那些缺少身体接触的儿童——他们常常待在福利机构里——显然非常痛苦

>> 生命演化的原始素材,有时需要归因于半个银河之外的恒星爆发

>> 深究大自然的任何一方面,我们都能窥见深奥的秘密,它触动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敬畏感

>> 如果我们能在既不抹消彼此文化差异,又不自我毁灭的前提下完成地球诸文明的整合,那不失为一桩伟业。

>> 我们由星辰所铸,如今眺望群星

>> 因为这责任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那古老而浩瀚的宇宙,属于我们的起源之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