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山山水水的唯美句 以山水寄情的唯美句子汇编50句
描写寄情山水的句子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NO.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NO.2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NO.3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NO.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NO.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NO.6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NO.7 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NO.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NO.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NO.10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NO.1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NO.1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NO.13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NO.1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NO.15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NO.1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NO.17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NO.18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NO.1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NO.20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NO.2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NO.2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NO.2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NO.24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NO.25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NO.2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NO.2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NO.2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NO.29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NO.3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NO.3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NO.3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NO.3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NO.34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NO.35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NO.3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NO.37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NO.3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NO.3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NO.4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NO.41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NO.42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NO.4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NO.4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NO.4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NO.4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NO.47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NO.4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NO.4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NO.5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O.51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NO.5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NO.5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NO.5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NO.5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NO.56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NO.5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NO.5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NO.59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NO.60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NO.6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NO.62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NO.6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NO.64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NO.65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NO.6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NO.67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NO.6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NO.69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NO.7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NO.7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NO.72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NO.73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NO.74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NO.7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NO.7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描写寄情山水的抒情诗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7、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3、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8、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2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3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4、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3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7、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42、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4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5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5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5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6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2、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6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6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6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7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7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7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73、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7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寄情山水的诗句
1、《黄河》
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8、《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江上》
清·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刘禹锡寄情山水的诗文
导语:刘禹锡寄情山水的诗文在唐诗中非常的有特色,有着很高的鉴赏价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寄情山水的诗文《竹枝词》,欢迎阅读!
竹枝词九首并引
刘禹锡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斓。
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
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这里选二首赏析。先看第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 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