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的爱玛有什么独特(精读简·奥斯丁《爱玛》)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不完美,才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完美伴侣。
今日分享著名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爱玛》。
背景介绍
要想理解简·奥斯丁及其作品的文学地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
18世纪是欧洲社会开始由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向资产阶级统治的公民型社会转变的重要转型期。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之后开始施行由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但此时在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还在维持着封建统治。独裁与民主的矛盾逐步扩大。
法国的知识分子羡慕英国,也希望施行民主,于是开始启迪人民群众,冲破思想的禁忌,这就是著名的“启蒙运动”。此后,德国、意大利等大陆国家纷纷加入这一历史浪潮。
而在英国,资产阶级虽然有了一定权利,但封建势力依旧强大,他们需要扩张自己的势力,宣扬代表资产阶级的文化,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十分繁荣。比如描写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汤姆琼斯》,比如描写个人奋斗的《鲁滨逊漂流记》。而在其中最能代表女性觉醒的便是简·奥斯丁的系列作品,因此她的意义重大。
上篇我们分享了简·奥斯丁的流行作品《傲慢与偏见》,今天就分享最能代表她文学成就的作品——《爱玛》。
剧情简介
《爱玛》相较于《傲慢与偏见》而言,出场人物多,人物关系复杂,线索也较为多重。
小说的同名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富裕的乡绅小姐,漂亮、聪明,自母亲去世后便成为家里的女主人,管理家庭、照顾父亲。
爱玛喜欢用给人做媒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影响力,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哈丽埃特可以嫁给配得上和自己交往的阶层,便怂恿她爱上年轻英俊的牧师埃尔顿,同时唆使她拒绝正直诚恳的农夫马丁。
结果爱玛自己遭遇埃尔顿的求婚,哈丽埃特备受打击。
这时,爱玛的家庭教授泰勒小姐的继子丘吉尔来到乡间。他实际上已经和本地的简私定终身,但因泰勒小姐阻挠不敢公开,便用奉承爱玛的方式给自己打掩护。
爱玛对丘吉尔没有动心,便暗示好友哈丽埃特可以追求这位比埃尔顿身份更高的人,不料哈丽埃特爱上了默默喜欢爱玛的奈特利先生。
直到此时,爱玛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发现自己爱着奈特利而不自知。
小说的结局依旧是奥斯丁一贯的“大团圆”:泰勒小姐去世,丘吉尔与简终于可以公开恋情,哈丽埃特则意外接受了马丁的再次求婚,而爱玛与奈特利也终成眷属。
奥斯丁曾说,爱玛是只有她才喜欢的女主人公。确实,爱玛的人格缺陷较为明显。
她凭借出身来品评他人,因为家世和门第自视甚高,也有着一份虚荣心。
比如她不愿结交有才华的简,而喜欢结交处处能显示出自己优势的哈丽埃特。
但这种人格的缺陷恰恰说明奥斯丁对于女性解放的思考之深,因为女性解放不仅仅是争取权利,也需要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本身。
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是坏事,因为只有认识了,才能改正变得更好。比如小说中的爱玛。
头脑简单的人有了虚荣心,那是什么荒唐事都干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