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有个度(《易经》: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蓝字活法
人生的一切都有它的因果,命里有的,留住就好;不该你得到的,听天命,莫强求。做人做事,别过于执念,执念太重,只会适得其反,没有得到太多,反而消耗了太好。命里只有一尺,就是一尺,太过强求,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失了福报,多了恶念。
正如冯学成老师在《通书九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凡事有个度,事情发展才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学道的人都很在乎道,特别是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是什么呢?“仁义中正而已矣。”很多人说大仁大义行不行?当然好,但如果失去了中正之道,说不定变成虚伪、大奸大伪了。
以前提倡一大二公,好像是大仁大义,但离开了中道,就给民族、社会带来很多麻烦。
个人鼓吹大仁大义的时候,我们最好打个问号:这个人是不是包装起来的?
一个人有礼貌很好,但如果一个人以礼为貌,是戴了脸谱在江湖上混,大家就得提高警惕。
圣人之道是仁义,但它不会过。
有些人不中正,热情得让人受不了,仁义起来也会让人受不了
因为人与人交往有个度。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必须有度。
上级领导给下属连升三级,行不行?尽管人好,还是得慢慢提拔。
仁义还要守正道,宋襄公之仁、东郭先生之义就不中不正,结果就成了悲剧。
很多人在仁义上不守中正,就成了奸佞之徒,就成了祸害。
人生贵在中正之道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乞丐背着打满补丁的褡裢袋,拖着疲惫的脚步,一面自嘲贫困,一面咒骂富得流油的人贪得无厌。正在这个时候,命运女神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她面前,请他打开他的褡裢袋,表示愿意给他金元。
当金元源源不断流入他的褡裢袋时,命运女神问他够了吗?乞丐连说不够,不够!
命运女神提醒他不要再装了,否则褡裢袋就要胀破了。但乞丐仍不满足,还要继续往里装。
结果褡裢袋彻底破裂了,所有金元流失一空,命运女神也走得不见踪影,最后乞丐一个金元都没有得到。
没错,这就是贪的结果, 因为贪,让原本可以享有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
或许很多人会笑乞丐,笑他贪心,笑得不懂得取舍有度,适可而止的道理。其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
我们看道家老子对仁义的批判:“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因为仁义过多,过分提倡仁义,仁义就带有虚伪的成分了。
在汉朝时,实行“举孝廉”。那时当官不搞科举,是找孝廉,考察这个青年人是不是讲孝道、讲谦让,是不是廉洁之士。
如果真正是孝是廉,就可以到太学读书,毕业通过考试再分配到各州府县当官。
但成了制度后,本来不孝顺、不谦虚、不礼让的人为了要搞个官当,就弄虚作假了。
到了汉末,伪君子太多太多,都是搞假大空,在仁义礼智信上作假唱戏,演给朝廷百姓看,目的是为了当官升官。
道家学说知道这些弊病,对仁义的批判是不遗余力。
守之贵,才能行之利
凡事有度,就要求我们做到:“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
“守之贵”,我们要守住仁义中正的圣人之道。后面周敦颐先生还会说:“天地闻,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道德是最珍贵的,守住道德、守住仁义中正之道,那就是贵,是值得尊重的人。
失去了义中正之道,哪怕发财了当官了,也是小人。这里的君子、小人是在道德上说,不是在权势上说。
失去了中正之道,其实也是说,失去了对“度”的把握。
“行之利”,用仁义中正这一套在社会上过日子,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践。我起心动念、行住坐卧,一切因缘无不浸透了仁义礼智信,则利莫大焉。
什么利?良心守住了,道德无损,这是最大的利。
升官发财是身外之物,在道德上、精神上未必是有用的。
我们首先要追根溯源,在道德上、在良心上、在智慧上真正看到“行之利”。
知行要合一,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守住这个道。
孔夫子说:
“吾道一以贯之。”
所有的事都归到这个事情上,还有什么不好办的呢?就怕你不坚守自己的道德,不去实践仁义礼智信,不去扩充。
这就是道,什么叫有道之人,什么是行道之人?仁义礼智信就是菩萨道,行仁义礼智信就是菩萨行,学道、守道、行道就是这么回事,既简单又明白。
“度”字太圆滑,太世故,让人很难把握。但世事纷繁,人生艰难,只能把握这个字,并且不得不把握这个字。
潮涨后潮落,花开后凋谢,月盈后月亏,自然的一切,有其恒定的规律。世间的事物,也有其平衡的支点,因此,做任何事物,都不可过度。
有的人,熬夜过度,没法早起,天天迟到;有的人运动过度,肌肉损伤;有的人用眼过度,近视加深。很多的事情,只要超过了度,超过了极限,那么就会有反效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中,只有好好把握好这个度,做到不偏倚、不消极、不过激,人生才能够游刃有余。
冯学成 著
编辑丨小方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里
隐藏着怎样的人生秘密?
冯学成,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
近四十年来,冯学成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设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二十余部。
新浪博客:庶矣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