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一直童心未泯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童心未泯
童 心 即 道 心
柔 软 即 真 人
人最初都是有灵性的,
纯粹而干净。
但是,绝大多数人,
随着年龄增长,
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一直对一个故事念念不忘。
苏轼七岁的时候,曾和小伙伴一起,听一位九十岁的老尼姑讲蜀宫旧事。
这位老尼姑年轻时,曾跟随师父到蜀主孟昶的宫中做法事。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她亲眼看到孟昶和他的宠妃花蕊夫人在摩诃池边闲坐乘凉,吟诗作词。
几十年过去了,老尼姑还能背诵那晚听来的词篇。
这个有着岁月之美又充满沧桑感的陈年往事,在苏轼的年幼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四十年后,他还记得老尼所诵词篇的开头两句: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将至知天命之年,苏轼被贬黄州,亦在此间,他取了那两句词作开头,填了一首《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好一个「水殿风来暗香满」。
好一个「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如此故事,如此词句,任谁见了都是要心软多情的。
而每个人的年华初时,都是这般心软而多情的。
不是吗,你我都曾有过这样的少时,有过一个刻在心底最软地方的夏夜,一把蒲扇,祖母,母亲,天上的星星,耳边的传奇故事,清凉的风和脆脆的虫鸣。
再或者是春天早晨的布谷声,夏天成片的蝉鸣和瓢泼的雨,秋日夕阳、落叶和月色,冬天光秃的枝丫和飘扬的雪。
那些念念不忘的美好情景,每每浮现,宛如当初。
都说「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倒不如叫「不忘初觉」,我们生命本初的那种种知觉种种感受。
初觉,真真切切的,我们触摸得到真切背后所跳动的,那颗鲜活、纯粹、柔软、干净和明亮的心。
只有这样的心,才是与天地同在的,与自然万物有着至为真挚而绵密的连接。这样的心,在年幼时最真切。
孩子比成人,更有资格谈活着。
诗人海子有诗写道: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够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
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也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所谓「童心未泯」,大抵亦可说是「不忘初觉」。
不忘初觉,是保护、保持或者重新发现那种源自生命本初的敏感而细腻的感受力,那是你与天地世间相沟通的,最好的通道。
很多成年人早已失去了这种能力——其实那不是失去,是遮蔽和忘记。他那些经年的所谓经验、理性和见识,不过都是一块块执念和充满成见的砖,在真心的外面垒砌出一道坚硬冰冷的墙,而他自己的那颗本心则如同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幽闭其中。
去除那些成见,忘掉那些经验,拆掉那堵墙,真心自然会再现,还是一样的干净和柔软。
不忘初觉,是为了认得回去的路。最初,才是原本。人有本如树有根,根看不见,可根深深扎在大地里;云飘得再高,云终究会散。
苏东坡就活得豁达潇洒,可谓是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
何止苏东坡?所有那些有性灵的智者,生命都有着这样的质地,走的都是这样的路。
任是如何在红尘闪转腾挪,心内念念不忘的,是回去自己「本来清净」的源头,似远游客走过再长的路,始终不能忘情于他的故乡。
最初是最终的根本,最终是最初的升华,这是天地间一个最大的真相,亦是法则。
洗尽铅华就是那条修行之路,返璞归真就是那个最好的归宿。
如何才能回去?
老人们讲,老龟,老蛇,老黄皮子,老刺猬……动物活得年头长了,是要成精的。在岁月中自然长成的人参、野物,其味道,其滋补功效,也远不是人工种养的可比。就连那些没生命的老物件,一尊蹲在门口上百年的石狮子,一个用了几代的老香炉,一面祖上传下来的铜镜……都似乎有了灵气。
人呢?人的年岁大了,也仿佛自然就有了一种看淡看透的沉稳和通透。
智慧和灵性,是要在岁月中成就的。沧桑世事中的积累,漫长岁月中的沉淀,就是那份性灵的来源。
其中的秘诀,是慢。
生命有限,慢则会把岁月拉长。时光和世事于是才得以渗入生命的每一个毛孔,如水入海绵,让生命有了分量和密度,还松快柔软、灵动流转,这就是生命的品质和质量。
从前慢,所以从前的人更容易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人们爱说「快乐」,其实,「慢乐」最好,慢慢享受当下,享受每一个瞬间。
成年人童心未泯,也是一种美好的慢。
我们慢慢往前,慢慢老去。
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愿你,愿我,愿所有人,在所有的日子里,童心未泯,精神明亮,一直一直。
愿 你 历 尽 千 帆
归 来 童 心 未 泯
先 生 好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