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视角
意义和价值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思考存在的价值并在生活中自主做出选择的生物。意识到有一天我们会死去会让我们感到焦虑,但它也可以激发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重大抉择。
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会涉及三个有关存在的问题,它们都不容易给出答案,也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三个问题是:“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和“为什么?”
“我是谁?”这个问题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答案。当旧的价值观不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意义和指引时,我们有机会创建另一种与之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要去哪里?”是关于我们对生活规划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期望用怎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经常对自己的生活目标进行再思考,因为它们是不断变化的。
寻找“为什么”的答案是人类的一大特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旧的价值观会被新的价值观取代或不复存在。寻求生命意义包括积极参与改变我们生存的世界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寻找自我身份
获得个人身份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相反, 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来敞开自己,随时接纳一切可能性。我们要时常省察自己的人生模式、优先顺序、习惯和关系,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能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相信所听到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影响我们行为的核心信念,它决定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所有选择。如果经过审视后,我们认为自己的价值观符合自我的需要,就可以通过它们享受和谐舒心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寻求建立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自我身份可能会与我们成长的文化背景相抵触。珍妮的情况就是这样,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她的价值观就与她母亲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珍妮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想独自待会儿或者放下工作轻松一下。可是每当我有这种想法时,耳边总是会响起责备的话语,说我自私,说我在自己身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说我没有尽到对家庭的责任。甚至我花钱的方式也遭到了指责,因为我没有像家里其他人那样把钱存起来。
我曾花了很长时间向我母亲解释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花时间独自享受生活对我来说多么重要,但在我母亲眼里和她所处的文化背景下,我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不得不理解他们的观念,并设法把它们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生活在激情和目标里的人
在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人为了获得人生价值而终生致力于一项特殊的使命。比如马丁·路德·金博士非凡的一生,他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倡导非暴力运动的领袖人物之受他所信仰的基督教和圣雄甘地的影响,他积极倡导自由、正义、平等与和平。
“从1955年12月到1968年4月4日,在这不到13年的时间里,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现代美国人权运动让美国的非洲裔公民在种族平等方面取得了比过去350年加起来都多的真正的进步。”(《关于金博士》,2012)尽管遇到了无数的反对,但他坚定地认为世界各地的人,无论肤色和种族如何,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
维克特·弗兰可是一位欧洲精神病学家,他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的意义。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即通过意义来进行治疗或治愈。按照他的观点,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会在生活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它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驱动力。
人类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选择生存,甚至选择死亡。他注意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身上拿走一切,但唯有一样东西是拿不走的,它也是人所享有的自由中最重要的一样,即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能自主选择其态度和行为方法”。
他还提到了尼采话语中的智慧:“一个追问生命意义的人能够有各种办法来应对生活。”弗兰可本人有过在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的经历,他非常肯定地指出,当时集中营中对生活存有目标、打算或计划的人比那些没有希望的人更可能活下来。我们现在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选择,而我们是否这样做决定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选择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当时他们虽然无法选择环境,但至少可以选择面对困境时的态度。我们可以看看伊格博士的例子、她是位心理咨询师,曾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接受过采访。
有段时间,她的体重只有40磅,但她仍拒绝参与到食人行为中。她说,“我宁愿选择吃草。我坐在地上,有选择地吃草。我对自己说,即使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仍有选择,我可以选择吃这些草,或是那一些。”
虽然在集中营她失去了家人,她的背也被一个纳粹土兵打断了,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放下仇恨,因为她意识到抓捕她的人才是真正的囚徒。她这样说:“如果我现在还心怀仇恨的话,那我等于还在狱中,而且等于让希特勒和门格勒死后还能得胜,因为如果我继续仇恨,那就是让他们而不是我自己控制我的生活。”
她的事例充分印证了这样的说法: 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我们仍可以通过选择的态度赋予环境新的意义。在她而言,就是选择饶恕。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剥夺选择的权利,就像上面提到的弗兰可和伊格所遭遇到的那种极端情况。与此相类似,弗朗西斯·伯克也在他那本十分感人的《逃脱奴役》中,讲述了他在苏丹村庄被掠夺和被当成奴隶的生活经历。他在书中记录了他童年非常可怕、差点死去的经历,还有他曾几次试图逃跑,却都被抓了回去。
但是,他父亲对他说,他是个特别的孩子,并认为他将来肯定能成就大事。父亲对他的信任激励他从不放弃希望,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始终奋力抗争。虽然几乎被剥夺了所有的自由,但他仍设法不让自己完全屈服。凭着这样的信念和持久不懈的逃脱奴役的努力,他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对生活的控制权。
尽管几次企图逃跑的行为差点让他送命,但是,由于满怀希望和敢于冒险,他终于成功逃脱,到了美国。从此以后,他便一直致力于让美国人知道苏丹人民所受的迫害。2000年,他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就苏丹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上出庭作证的出逃奴隶。
他在全美各地演讲,接受杂志和电视台的采访,并在白宫得到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接见。伯克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并心怀目标,他的经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他是如何做到在绝望时仍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并且明白他目前所做的工作是为了赋予他早期经历新的意义。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所有转载摘录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
如尽力查找未能发现,我们将默认内容“来源网络”,
作者:【美】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