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你看见我的伤悲 你也许不懂我伤悲,但仍愿给予我安慰

2023-10-30 22:46   geyange.com

不愿你看见我的伤悲

原创 Emma Young 神经现实 收录于话题 #周周发 100个

文献:Kelly, Michelle et al. “Empathy across the ages: "I may be older but I'm still feeling it".” Neuropsychology vol. 36,2 (2022): 116-127.

DOI:10.1037/neu0000783

作者:Emma Young | 译者:左左 | 封面:Shelly Liew

年龄如何影响我们的共情能力?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能力与年龄呈倒 U 型关系,即我们理解和回应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中年阶段达到顶峰,在迈入老年中有所下降。但正如纽卡斯尔大学的Michelle Kelly 及其同事在Neuropsychology指出的那样,研究结果喜忧参半。他们针对 231 名 17-94 岁的成年人开展的新研究表明,虽然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太擅长认知共情(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但情绪共情能力(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自发性的替代性情绪体验)并不弱。

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完成如下几个任务。前两个主要任务旨在测量认知共情能力。研究者向参与的人们呈现带有不同表情的脸孔照片和视频材料。而参与人员必须识别图片人物所表达的情绪,并比较所呈现的两张图片中表达情绪是否一致。

在第三项任务中,需要观看 19 张人们参与某种社交活动的图片,然后回答与认知共情相关的问题(例如你觉得照片中的人物是什么感受);与情绪共情相关的问题(例如,看到照片后你有多大程度上被触动);还有一个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问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照片中的情况,是否会伸以援手)。

- karar jako -

为了更好地分析年龄与同理心的关系,研究团队将参与者分为三组:年轻人(17-35 岁)、中年(36-65 岁)和老年人(66-94 岁)。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在情绪共情或亲社会行为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早期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两者是相关的——我们“感受”某人情绪的能力正是驱使我们帮助他们的动力(毕竟,所有精神病患者在认知共情方面得分很高,但完全无法感受到受害者的恐惧或屈辱)。

然而在认知共情方面,老年组表现逊色于其他两组。研究人员从另一项任务的结果中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原因。在这项任务中,参与者首先需要快速朗读一份含有自己和他人的表单。但紧接着要求发生了变化,每当他们读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不得不说另一个名字(反之亦然)。然后根据他们在第二项任务中所花时间和错误率来评分。

研究人员将这些分数看作人们对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抑制能力——低分与较差的认知能力相关,而非情绪共情能力。即,不擅长自我认知抑制的人更难弄清楚别人的感受。然而,较低的自我抑制分数也可能反映整体的认知能力衰退,这也可能影响认知共情。

该研究的最大限制之一(不是唯一)是它横向比较了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而非追踪观察同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如何随着年龄变化。当然,其最大贡献之一,是“客观”测量了人们此时此刻的共情能力,即当下体验到的同理心——而不是让人们主观去自我评价。

研究人员指出:“很明显,年龄增长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同时除年龄以外的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反应。但是,正如其他一些研究所表明的那样,老年人共享他人情绪的能力并没有降低。也许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老年人已经形成了固执,蛮不讲理的刻板印象。尤其很多年轻朋友抱怨和父母一代交谈总是无法沟通,老一辈学不会的换位思考,言行间有意无意带给子女伤害。两辈人之间,心灵的鸿沟因此筑起了一道高墙。但是,当我们流泪,狂喜,盛怒,焦虑害怕的时候,他们总是会陪在身边,尽管他们不一定完全理解我们,但他们愿意永远陪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